医学全在线
搜索更多精品课程:
热 门:外科内科学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皮肤性病学骨科学全科医学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急诊医学传染病学医学影像药 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毒理学生物技术制药生药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方剂学卫生毒理学检 验:理化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护 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 社区护理五官护理护理学内科护理护理管理学中 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针灸学刺法灸法学口 腔: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复口腔组织病理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医学生物学分析化学医用化学其 它:人体解剖学卫生统计学人体寄生虫学仪器分析健康评估流行病学临床麻醉学社会心理学康复医学法医学核医学危重病学中国医史学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妇产科 > 中医妇产科学 > 河北医科大学 > 正文:中医妇产科学讲稿:第三节 产褥中暑
    

中医妇产科学-讲稿第十六章 产后病:第三节 产褥中暑

中医妇产科学:讲稿第十六章 产后病 第三节 产褥中暑:第三节 产褥中暑一、概念1.定义:产褥期间产妇在高温闷热环境中,因体内余热不能及时散发而引起中枢性体温调节功能障碍的急性热病。2.临床特点:高热、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循环衰执业护士网竭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等。3.中医病名:产后发热二、诊断要点1.病史:产褥期间产妇在高温闷热环境史。2.症状及体征:中暑先兆——发病急骤,发病前多有口渴、多汗、心悸、恶心、胸闷、四肢无力等短暂的先兆症状,体温正常或低热。轻

第三节  产褥中暑

一、概念

1.定义:产褥期间产妇在高温闷热环境中,因体内余热不能及时散发而引起中枢性体温调节功能障碍的急性热病。

2.临床特点:高热、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循环衰执业护士网竭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等。

3.中医病名:产后发热

二、诊断要点

1.病史:产褥期间产妇在高温闷热环境史。

2.症状及体征:

中暑先兆——发病急骤,发病前多有口渴、多汗、心悸、恶心、胸闷、四肢无力等短暂的先兆症状,体温正常或低热。

轻度中暑——体温高,面色潮红,恶心、胸闷加重,脉搏增快,呼吸急促,无汗,尿少,“痱子”布满全身。

重度中暑——体温继续升高www.lindalemus.com/kuaiji/达41℃~42℃,呈稽留热型,出现嗜睡、谵妄、抽搐昏迷等,伴呕吐腹泻、皮下及胃肠出血。检查可见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皮肤灼热干燥无汗,瞳孔缩小,然后散大,各种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

3.实验室:血液检查、尿液检查。

三、鉴别诊断

注意与产后子痫产褥感染相鉴别。

四、治疗

治疗原则——立即改变高温、闷热和通风不良的环境,采取中西医方法,迅速有效降温,及时补充水分及电解质,纠正酸中毒休克

1西医治疗

⑴药物降温:氯丙嗪、冬眠Ι号合剂。需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⑵补充液体及电解质。 

⑶对症处理:抗惊厥、解痉,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出现心、脑、肾合并症时及时对症处理。

证型

证候

治法

方药

暑入阳明证

产后壮热,面赤气粗,烦渴引饮,头晕,头痛;舌质红,脉洪大或滑数。

清暑泄热,透邪外达

白虎汤

暑伤津气证

身热多汗,口渴心烦,体倦少气,小便短赤;舌红少津,脉虚数。

清热解暑,益气生津

清暑益气汤

暑犯心证包

产后猝然晕倒,不省人事,身热肢厥,气粗如喘,牙关微紧;舌绛,脉洪大或滑数。

清心开窍

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至宝丹

2.中医治疗 

难点提示:

1.与产后子痫鉴别:常有产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史。发病无季节性。产后血压高,可有头昏,视物模糊,头痛目眩,抽搐,昏迷,牙关紧闭,但无发热。

2.与产褥感染鉴别:发病与季节无关。发热,小腹疼痛,恶露量多或少,有臭气;有生殖系统的局部症状。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明显增高。产褥感染产妇常易并发产褥中暑,产褥中暑患者又可并发产褥感染。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