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全在线
搜索更多精品课程:
热 门:外科内科学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皮肤性病学骨科学全科医学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急诊医学传染病学医学影像药 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毒理学生物技术制药生药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方剂学卫生毒理学检 验:理化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护 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 社区护理五官护理护理学内科护理护理管理学中 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针灸学刺法灸法学口 腔: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复口腔组织病理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医学生物学分析化学医用化学其 它:人体解剖学卫生统计学人体寄生虫学仪器分析健康评估流行病学临床麻醉学社会心理学康复医学法医学核医学危重病学中国医史学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妇产科 > 中医妇产科学 > 河北医科大学 > 正文:中医妇产科学讲稿:第二节 孕妇监护
    

中医妇产科学-讲稿第五章 孕期监护及保健:第二节 孕妇监护

中医妇产科学:讲稿第五章 孕期监护及保健 第二节 孕妇监护:第二节 孕妇监护孕妇监护主要通过定期产前检查来实现。一、产前检查时间产前检查的时间从确诊为早孕时开始,常规进行妇科检查以了解软产道及盆腔内有无异常,测量血压作为基础血压,查血、尿常规,并且检查心、肺、肝、肾功能,如无异常,应于妊娠20周起进行产前系列检查,妊娠20~36周期间每4周检查一次,妊娠36周起每周检查一次,即于妊娠20、24、28、32、36、37、38、39、40周共再进行产前检查9次

第二节 孕妇监护

 

 

孕妇监护主要通过定期产前检查来实现。

一、产前检查时间

产前检查的时间从确诊为早孕时开始,常规进行妇科检查以了解软产道及盆腔内有无异常,测量血压作为基础血压,查血、尿常规,并且检查心、肺、肝、肾功能,如无异常,应于妊娠20周起进行产前系列检查,妊娠20~36周期间每4周检查一次,妊娠36周起每周检查一次,即于妊娠20、24、28、32、36、37、38、39、40周共再进行产前检查9次。凡属高危孕妇,应酌情增加产前检查次数。

二、首次产前检查

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产科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

㈠病史

1.  年龄及职业

年龄过小易发生难产;年龄过大,尤其是35岁以上的初孕妇容易并发子痫前期、产力异常等。接触有毒物质的孕妇应检测血常规及肝功能。

2.  推算预产期

从末次月经算起,月份减3或加9,日数加7(农历日数加14),所得日期即为预产期。但实际分娩日期与推算的预产期,可以相差1~2周。若孕妇记不清末次月经时间,也可根据早孕反应开始出现的时间、胎动开始时间或测量子宫底高度等进行推算。

3.  月经史及孕产史

询问初潮年龄,周期延长者预产期相应推后。经产妇应了解有无难产史、死胎死产史、分娩方式及有无产后出血史,还应了解新生儿情况。

4.  本次妊娠情况

了解妊娠早期有无病毒感染及用药史,胎动开始的时间,妊娠晚期有无头晕、眼花、心悸、气短、下肢浮肿、阴道流血等。

5.  既往史及手术史

了解有无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肝肾疾病、血液病、结核病、骨软化症等。了解作过何种手术,有无输血史等。

6.  家族史

询问家族中有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双胎妊娠及其他遗传性疾病。

7.  丈夫健康状况

着重了解有无遗传性疾病等。

㈡全身检查

①  观察孕妇的发育、营养及精神状态;

②注意步态及身高,身材矮小(<145cm)易有骨盆狭窄;

③检查心脏有无病变;

④检查脊柱及下肢有无畸形;

⑤检查乳房、乳头有无异常;

⑥注意有无水肿,若妊娠晚期仅踝部或小腿下部水肿经休息后消退,不属于异常;

⑦测量血压,正常情况下孕妇血压不应超过140/90mmHg,超过者应属病理状态;

⑧测量体重,于妊娠晚期体重每周增加不应超过500g,超过者可能有水肿或隐性水肿。

㈢产科检查

包括腹部检查、骨盆测量、阴道检查、肛门检查及绘制妊娠图。

1.  腹部检查

孕妇排尿后仰卧于检查床上,头部稍垫高,露出腹部,双腿略屈曲,稍分开,放松腹肌。检查者站在孕妇右侧进行检查。

⑴望诊

注意腹形及大小,有无妊娠纹、手术瘢痕及水肿等。腹部过大、宫底过高者,可能为双胎、巨大儿、羊水过多;腹部过小、宫底过低者,可能为胎儿生长受限、孕周推算错误等;腹部两侧向外膨出、宫底位置较低者,肩先露的可能性大;腹部向前突出(尖腹,初产妇多见)或腹部向下悬垂者(悬垂腹,经产妇多见),可能伴有骨盆狭窄。

⑵触诊

首先手测宫底高度,用软尺测耻上子宫长度及腹围值。然后用四步触诊法检查子宫大小、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及先露部是否衔接。在做前三步手法时,检查者面向孕妇,做第四步手法时,检查者应面向孕妇足端。

第一步手法:检查者两手置于子宫底部,测量宫底高度,估计胎儿大小与妊娠周数是否相符。然后以两手指腹相对轻推,判断宫底部的胎儿部分,若为胎头则硬而圆且有浮球感,若为胎臀则软而宽且形状略不规则。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

第二步手法:检查者左右手分别置于腹部两侧,一手固定,另手轻轻深按,两手交替,仔细分辨胎背及胎儿四肢的位置,以间接判断胎方位。平坦饱满部分为胎背,可变形的高低不平部分是胎儿肢体,若胎儿肢体活动,更易诊断。

第三步手法:检查者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握住胎住院医师儿先露部,进一步查清是胎头或胎臀,左右推动确定是否衔接。若胎先露部仍浮动,表示尚未入盆;若已衔接,则胎先露部不能被推动。

第四步手法:检查者左右手分别置于胎先露部的两侧,向骨盆入口方向深按,再次核对胎先露部的诊断是否正确,以及胎先露部入盆的程度。

⑶听诊

妊娠20周后,在靠近胎背上方的腹壁能听到有节律的胎心音,速率为120~160次/分。枕先露时,胎心音在脐的右(左)下方;臀先露时,胎心音在脐的右(左)上方;肩先露时,胎心音在靠近脐部下方听得最清楚。

2.  骨盆测量

骨盆大小及形状对分娩有直接影响,是决定胎儿能否经阴道分娩的重要因素,因此,产前检查时必须常规测量骨盆。方法有骨盆外测量和骨盆内测量两种。

⑴骨盆外测量

①髂棘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髂前上棘外缘的距离。正常值为23~26cm。

②髂嵴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髂嵴外缘最宽的距离。正常值为25~28cm。

以上两径线间接推测骨盆入口横径长度。

③骶耻外径:孕妇取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测量从第5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8~20cm。骶耻外径可以间接反应骨盆入口前后经的长度,是骨盆外测量中最重要的径线。

④坐骨结节间径或称出口横径:孕妇取仰卧位,两腿弯曲,双手抱膝,测量两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正常值为8.5~9.5cm.它直接反映骨盆出口横径的长度。若此值<8cm应加测出口后矢状径。

⑤出口后矢状径:指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长度。检查者戴指套的右手食指伸入孕妇肛门向骶骨方向,拇指置于孕妇体外骶尾部,两指共同找到骶骨尖端,用尺放于坐骨结节经线上。用汤姆斯出口测量器一端放于坐骨结节间径的中点,另一端放于骶骨尖端处,测量器标出的数字即为出口后矢状径的长度,正常值为8~9cm。出口后矢状径与坐骨结节间径之和大于15cm时,表示骨盆出口无明显狭窄。

⑥粗隆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股骨粗隆外缘的距离,正常值为28~31cm。此径线可以间接推测中骨盆横径的长度。

⑦耻骨弓角度:用左右手拇指指尖斜着对拢,放置在耻骨联合下缘,左右两拇指平放在耻骨降支的上面,测量两拇指间的角度,为耻骨弓角度。正常值为90°,若小于80°为不正常。此角度可以反映骨盆出口横径的宽度。

⑵骨盆内测量

孕妇取仰卧截石位,消毒外阴部,医生应戴消毒手套,动作轻柔,以妊娠24~26周阴道松软时测量为宜。

①对角径:为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2.5~13cm,此值减去1.5~2cm为骨盆入口前后径长度,又称真结合径,其正常值约为11cm。其测量法是将一手食、中指伸入阴道,用中指尖触到骶岬上缘中点,食指上缘紧贴耻骨联合下缘,用另一手食指标记此接触点,抽出阴道内食指,测量中指尖至此基础点的距离即为对角径。

②坐骨棘间径:即两坐骨棘间的距离,正常值为10cm。测量方法是一手食、中指放入阴道内,分别触及两侧坐骨棘,估计其间距离。

③坐骨切迹宽度:指坐骨棘与骶骨下部间的距离,即骶棘韧带宽度。将阴道内的食指置于韧带上移动,正常情况能容纳三横指(约5.5~6cm)。其代表中骨盆后矢状径。

3.  阴道检查

妊娠早期初诊时,应行双合诊,了解软产道有无异常。妊娠20周以后首次检查应测量对角径。注意在妊娠最后一个月内及临产后,应避免不必要的阴道检查。

4.  肛诊

可以了解胎先露部、骶骨前面弯曲度、坐骨棘间径、坐骨切迹宽度及骶尾关节活动度,并测量出口后矢状径。

5.  绘制妊娠图

将检查结果,包括血压、体重、子宫长度、腹围、胎位、胎心率、浮肿、B超测得的胎头双顶径、尿蛋白等填于妊娠图中。将每次检查测得的数值记录于妊娠图上,绘制成曲线图,动态观察其变化,可及早发现异常情况。

㈣辅助检查

常规检查血常规、血型、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乙肝抗原抗体,必要时作B超、心电图、甲胎蛋白、羊水细胞培养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等。

三、复诊产前检查

了解前次产前检查后有无改变,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复诊的内容应包括:

⑴询问前次产前检查后,有无特殊情况出现,如头痛、眼花、浮肿、阴道流血、胎动异常等。

⑵测量体重和血压,检查有无水肿,复查有无蛋白尿。

⑶复查胎位、胎心率、子宫长度及腹围。必要时行B超检查。

⑷做好孕期各阶段的卫生宣教,并预约下次复诊日期。

四、中医关于妊娠期卫生保健

妊娠以后,应注意摄生,以保证孕妇的健康及胎儿的正常发育。

1.  劳逸结合

妊娠期生活起居要有规律,适当劳动、休息,使气血通畅,不宜过劳。衣服宜宽松,腹部、乳房忌紧束。

2.  调节饮食

饮食宜清淡平和,富于营养且易消化,勿过饥过饱,不宜过咸,以防发生子肿、子晕。

3.  慎行房事

尤其是孕早期3个月和孕晚期2个月,应避免房事,以防导致胎动不安、堕胎、小产及感染邪毒。

4.  注意胎教

孕妇的思想、语言、行为、视听,均应端正。

5.  用药宜慎

孕期禁用剧毒、破气、疏利之类的药物,中医学虽有“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之说,但用药仍需谨慎,特别在孕早期(12周内)尤应注意,以保证胎儿健康发育。

6.  定期检查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