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
复习提问?
身体内有哪些内分泌腺?
你所知道的内分泌疾病有哪些?
目的要求
1、掌握各种激素的生理作用。
2、熟悉各种激素分泌的调节,月经周期中女性激素与月经周期的关系。
3、了解激素的一般生理作用,激素作用的机制。
Ø 概述
Ø 下丘脑与垂体
Ø 甲状腺及甲状旁腺
Ø 肾上腺
Ø 胰岛
Ø 性腺
§1 概述
内分泌及内分泌系统
1、内分泌(endocrine):内分泌细胞产生激素,不经导管排出,而是直接进入血液或组织液,在体内发挥作用。
2、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及散在于身体各处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组成的信息传递系统。
激素(hormone)
由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具有特殊生理作用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
它是细胞与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物质,称为第一信使。
一、激素的分类
1、含氮激素:
①肽类:下丘脑调节肽、神经垂体激素、胃肠激素。
②蛋白质激素:胰岛素、PTH、腺垂体激素。
③胺类激素:儿茶酚胺、甲状腺激素
一般不能口服。
2、类固醇(甾体)激素:
口服后可被吸收。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
三、激素的一般生理作用和特征
² 激素的生理作用
² 激素作用的特征
(一)激素的生理作用
1、调节新陈代谢,主要通过调节三大营养物质及水盐代谢
2、促进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3、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活动
4、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
5、调节生殖活动,维持www.lindalemus.com/sanji/正常的性功能
(二)激素作用的特征
1、信息传递作用:调节细胞的固有的生化反应
2、作用的特异性:靶器官、靶组织和靶细胞
3、高效放大作用
4、激素间相互作用:协同、拮抗、允许作用
5、节律性分泌
6、代谢失活
四、激素的作用机制
² 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
² 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
(一)含氮类激素的作用机制
第二信使学说
激素与膜受体相结合,引起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生成某些化合物,在细胞内传递信息,引起细胞生理功能的改变,产生生理效应。
第二信使:激素(第一信使)与细胞膜受体相结合,引起生理反应,生成某些物质,如cAMP,在细胞内传递信息,此物质即称之。
(二)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
基因表达学说
激素进入胞浆+胞浆受体→激素胞浆受体复合物→进入细胞核+核受体蛋白→激素-核受体复合物与染色质上特定位点接触→启动DNA转录过程→ mRNA形成→新蛋白质→生理学效应。
§2 下丘脑与垂体
l 神经内分泌的概念
l 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
l 下丘脑-腺垂体系统
一、神经内分泌的概念
1、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
2、合成和释放激素
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下丘脑-垂体束→神经垂体
下丘脑-基底部-促垂体区→垂体门脉系统→腺垂体
二、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
神经垂体不合成激素,只贮存和释放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合成的两种激素:
² 血管升压素
² 催产素
(一)血管升压素(ADH)(抗利尿激素)
生理作用:
1、抗利尿作用: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2、收缩血管,有轻度升压作用
(二)催产素(OXT)
生理作用:
1、促进妊娠子宫收缩
2、促进乳腺分泌乳汁,射乳反射
分泌调节
1、胎头压迫子宫颈→神经反射→分泌↑
2、婴儿吸吮乳头→神经反射→分泌↑
三、下丘脑-腺垂体系统
下丘脑基底部“促垂体区”分泌9种调节性多肽
u腺垂体
ü 概述
ü 生长激素
ü 催乳素
ü 促激素
一、概述
(一)分泌七种激素:GH PRL MSH TSH ACTH FSH LH
(二)三个功能轴
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和性腺都是腺垂体的靶腺
1、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
2、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3、下丘脑-腺垂体-性腺轴
二、生长激素(GH)
含19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2000,化学结构与催乳素相似,其作用有交叉。GH分泌呈脉冲式节律。
生理作用
1、促生长作用:主要促进骨骼生长
幼年GH分泌过多→巨人症
成年GH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
幼年GH分泌不足→侏儒症
(1)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抑制分解
(2)加速脂肪分解,促进脂肪的动员利用
(3)生理剂量 加强糖的利用→血糖↓
大剂量 抑制糖的利用→血糖↑
三、催乳素(PRL)
(一)生理作用
1、对乳腺的作用:促进乳腺发育,引起并维持泌乳。
2、对性腺的作用:少量的PRL对卵巢E、P、T的合成有促进作用,大量的则有抑制作用。
3、PRL、GH、ACTH是应激反应中腺垂体分泌的三大激素
(二)分泌调节
主要受PRF、PRIF调控
吸吮乳头或触摸乳房→神经反射→分泌↑
四、促激素
1、促甲状腺素(TSH)
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
3、促卵泡素(FSH)
刺激卵巢滤泡的发育,雌激素的分泌
促进睾丸中精子的生成发育
4、黄体生成素(LH)
促进卵巢黄体的生成,分泌孕激素
促进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
§3 甲状腺及甲状旁腺
l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
l 甲状腺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l 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l 甲状旁腺激素
l 降钙素
l 1,25-二羟维生素D3
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
合成部分:腺泡上皮细胞
原料:碘和甲状腺球蛋白
贮存:存于腺泡腔内
种类:四碘甲腺原氨酸,简称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两者都是酪氨酸的碘化物。
(一)合成过程
1、腺泡聚碘:
2、I-的活化:
3、酪氨酸碘化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耦联):
(二) 贮存、释放、运输和代谢
1、贮存:
2、释放:
3、运输:
4、代谢:
二、甲状腺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² 促进新陈代谢
² 促进生长发育
² 其他作用
促进新陈代谢
1、产热作用:促进体内物质氧化,增加耗氧量。
2、对蛋白质:促进蛋白质合成
3、对糖:促进糖的吸收、糖元分解,血糖升高,同时也促进组织对糖的利用,血糖下降
4、对脂肪:促进脂肪分解氧化及胆固醇的转化和排减,降血胆固醇。
分泌过多→甲亢,分泌过少→甲减
促进生长发育
主要是骨骼、神经系统及生殖器官的发育
幼年时缺少甲状腺激素→呆小症(与侏儒症比较)
其他作用
1、对神经系统: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对心血管系统:使心跳加强加快,心输出量增多
3、影响其它内分泌
三、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1、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
2、甲状腺的自身调节
对一定范围内血碘浓度的变化,甲状腺具有自身摄碘及合成、释放甲状腺素能力的适应性调节,称为自身调节。
当血碘浓度>1mmol/L→10mmol/L,甲状腺的摄碘能力开始下降→消失(过量碘产生的抗甲状腺摄碘效应称为Wolff-Chaikoff效应),甲状腺激素合成降低;若再持续加大碘量,则出现对高浓度碘的适应,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再次增加。
3、自主神经对甲状腺的调节
交感神经兴奋—T3、T4增加
副交感神经兴奋—T3、T4减少
针灸和中药对甲状腺的影响
甲状腺肿(瘿):早在2300年前就有所认识
(2)针灸—甲状腺摄碘增加
——T3、T4合成增加
——尿中无机碘排出减少
(3) 肾阳虚—T3、T4减少
TRH兴奋试验呈延迟反应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紊乱
四、甲状旁腺激素(PTH)
生理作用(主要为升高血钙、降低血磷)
1、对骨的作用:能溶解骨盐,动员骨钙入血,使血钙升高。
2、促进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而国家医学考试网抑制磷酸盐的重吸收,使血钙增多,血磷减少。
3、能间接地促进消化道吸收钙。
PTH由甲状旁腺主细胞合成与分泌,8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9500,半衰期为20min。
五、降钙素(CT)
甲状腺C细胞所分泌的肽类激素,由32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400。
其生理作用:降低血钙,降低血磷
六、 1,25-二羟维生素D3
1,25-(OH)2-D3 是胆固醇的衍生物,也称胆钙化醇,可由食物中摄取,也可由皮肤(7-脱氢胆固醇)合成。
生理作用
1、对小肠的作用:
促进小肠粘膜对Ca2+ 、磷的吸收
2、对骨的作用:
增强成骨细胞的活动→骨钙沉积;
增强破骨细胞的活动→骨钙溶解。
3、对肾的作用:促进Ca2+、磷的吸收。
VitD3缺乏引起佝偻症
三种激素对血钙的调节
§4 肾上腺
---库欣氏综合征
艾迪生氏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以皮肤和粘膜呈青铜色,贫血,虚弱及低血压为特征
一、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² 调节物质代谢
² 对水盐代谢的影响
² 对血细胞的影响
² 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² 参加“应激反应”,提高机体耐受性
² 其他作用
调节物质代谢
1、促进蛋白质分解
2、使血糖升高(促进肝糖元的异生,抑制细胞利用糖,抗胰岛素作用)
3、促进脂肪分解
类固醇性糖尿病
糖皮质激素↑ 血糖升高
向心性肥胖
对水盐代谢的影响
1、有较弱的贮钠排钾的作用
2、增加肾小球滤过率,有利于水的排出
3、对水负荷时水的快速排出有一定作用
对血细胞的影响
1、增强骨髓造血功能--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
2、使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可提高血管平滑肌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允许作用)
强心,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微循环
*允许作用:某些激素对某些器官或细胞并不直接引起生理效应,但它的存在却为其他激素引发生理效应创造条件。
参加“应激反应”,提高机体耐受性
机体遇到感染、缺氧、大创伤、大失血等刺激,引起ACTH和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的反应。
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活动↑
其他作用
1、促进胎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
2、增强骨骼肌的收缩力
3、提高胃腺细胞对迷走神经与促胃液素的反应性,增加胃酸及胃蛋白酶原的分泌
4、抑制骨的形成而促进其分解
5、四抗作用:抗炎、抗过敏、抗中毒、抗休克(药理剂量)
受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生物钟的控制,CRH、ACTH和糖皮质激素呈昼夜节律性分泌释放。
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如骤然停药,会出现肾上腺皮质危象:高热、恶心、呕吐、腹泻、脱水、低血糖、低钠、低钾、血压下降、休克,昏迷。
为什么???
★应急反应:
在紧急情况下,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血中E、NE水平增高。反应灵敏、心活动增强、血重分布、呼吸增加、血糖升高、分解加强、脂肪分解加强等。
应激与应急反应往往同时发生。
§5 胰岛
A细胞(20%)分泌胰高血糖素
B细胞(75%)分泌胰岛素
D细胞(5%)分泌生长抑素
D1细胞:血管活性肠肽
PP细胞:胰多肽
一、胰岛素 (insulin)
51个氨基酸残基的小分子蛋白质,分子量为5808,由A链(21)和B链(30)组成.
1965年我国首先人工合成胰岛素
一、生理作用:降低血糖,贮存能量
1、对糖代谢: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贮存和利用。增加糖的去路,减少糖的来源,降低血糖。
①促进组织摄取利用糖
②促进糖元合成
③抑制糖元异生
④促进肝葡萄糖转变为脂肪
胰岛素缺乏,血糖升高,出现糖尿.
2、对脂肪代谢的调节:
促进脂肪合成与贮存,抑制脂肪分解
①动用GS,“节省”脂肪;
②促进肝合成脂肪酸,并转运至脂肪细胞储存;
③促进GS进入脂肪细胞,合成甘油三酯和脂肪酸。
④抑制脂肪酶的活性,减少脂肪分解
胰岛素缺乏、糖利用受阻,脂肪分解增强,产生大量脂肪酸及酮体,形成酮症酸中毒。
3.对蛋白质代谢的调节
⑴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贮存。
① 促进氨基酸入胞;
② 促进DNA的复制与转录;
③ 促进mRNA的翻译;
⑵ 抑制蛋白质分解;抑制肝糖异生,使氨基酸用于合成蛋白质。
所以,胰岛素可促进机体生长,与生长素协同作用。仅有胰岛素或生长素,动物几乎不生长。
二、胰岛素分泌的调节
1、血糖、脂肪酸、氨基酸均可刺激胰岛素分泌,以血糖作用最强。
血糖↑→胰岛素↑→血糖↓
持续高血糖的作用有三个阶段:5分钟后增加10倍;15分钟第二次增多,2-3小时达高峰;一周进一步增加。
2、氨基酸(AA)和脂肪:
3、激素的作用
①胃肠激素:抑胃肽作用最强,促胃液素、促胰液素、缩胆囊素为间接作用。
②GH、T3、T4、皮质醇、胰高血糖素→
血糖↑→胰岛素↑
③D细胞→GIH →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
4、神经调节:
迷走N→ACh→M-R→胰岛素↑
TRH、GHRH、CRH等→胰岛素↑
临床的GS耐量试验:口服100gGS(静注 50%GS 50ml)或进食100g馒头,于0.5h、1h、2h、3h测血糖。正常2h恢复正常空腹值(全血3.3-5.6 mmol/L,血清3.9-6.4 mmol/L)
诊断:随机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8 mmol/L为糖尿病。
胰岛素缺乏时的三多一少症状
二、胰高血糖素
2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直链多肽,分子量为3485,
血浆浓度为50-100ng/L,半衰期为5-10分钟。
主要作用
1、与胰岛素功能相拮抗,促进分解代谢
胰高血糖素作用靶细胞,使胞内磷酸化酶、脂肪酶、及与糖异生有关的酶系活化。
*促进肝糖原分解,糖异生→血糖↑;
*促进脂肪分解,脂肪氧化→酮体↑;
*促进肝蛋白质分解,抑制其合成;
2、促进胰岛素和生长抑素的分泌
3、药理剂量能增加心肌收缩力,使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强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