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办刊手段设施落后,工作效率低下
由于办刊经费紧张,办刊观念没有更新,主管主办单位不重视,地方期刊办刊的硬件也相对落后,基本还是沿袭十几年一贯制的手工登记、书信来往、电话咨询等办刊手段,这样不仅服务质量难以提高,稿件处理速度缓慢,审稿时滞长,会给外界一种了无生机的感觉。现代化采编系统极大提高了采编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极大地缩短了编辑时滞期,满足了现代信息加速传播的需要,也满足作者加快发表的需要。但期刊社并未及时采用这一系统。
(四)外来期刊抢占地盘,影响日渐萎缩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一些国际国内知名期刊凭借着资金信息和自身质量优势正加速对地方期刊世袭领地的蚕食,地方期刊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主要表现为地方期刊发行急剧萎缩,同时优秀作者、优秀稿件越来越明显外流。据统计,我国科技期刊平均期发行约为 3000 册,但地方期刊期发行量不足 1000 册的大有“刊”在。优秀期刊的来稿刊用率约为 10-20%,而一些地方医学期刊,经常处于无米下锅的尴尬中。在主要数据库每年公布的各期刊影响因子等评价期刊的指标中,地方医学期刊均处在劣势。2002 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1447种,其中医学期刊342种。影响因子(IF)大于 0. 500 的有 63 种,大于 1.000 的有 14 种。地方系列医学期刊的IF均在0.500以下;而中华系列期刊 IF 大于 0.500 的有 39 种,大于 1.000 的有 10种;中国系列期刊IF大于0.500的有16种,IF大于 1.000 的有 1 种[2]。
近年各级管理部门对期刊影响因子和期刊主办主管单位愈加重视,相继出台了职称评定论文的认定标准,使地方期刊在职称评定中的作用被淡化。
二、浅析地方医学期刊突围之路
地方医学期刊目前陷入的囚徒般的困境之中,既有多年积弊的制度因素,也有刊物自身的原因所在。期刊市场全面化和网络技术广泛渗透对所有期刊都是公平的,期刊的重新洗牌是必然的,但这也为地方医学期刊奋起直追提供难得的机遇。
(一)立足本地,放眼全国
地方系列医学期刊,尤其是综合性医学期刊,市场定位不明晰 加之个体规模小,发行量小,市场竞争力弱,因此要改善目前地方医学系列期刊的处境,就要从市场定位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