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肾柱肥大的超声误诊原因
【摘要】 目的:探讨肾柱肥大容易误诊的原因。方法:对11例超声误诊为肾肿瘤的肾柱肥大病例就超声图像特点及CT增强扫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肾柱肥大肾脏径线均正常,多发于单肾,表现为等回声及稍低回声,部分角度扫查呈球体状,表面无隆起现象,与肾皮质分界不清。CDFI示叶间动脉血管绕行,但弓形动脉及小叶间动脉走行正常,血管无异常增粗,变细、扭曲现象。结论:超声对肾柱肥大的检查简便、易行、无创,掌握肾柱肥大的超声表现及鉴别诊断以及结合CT增强扫描能有效减少误诊率。
【关键词】 超声诊断;肾柱肥大;误诊
肾柱 (又称 Bertin柱)为相邻肾锥体间伸入髓质的肾皮质部分,属肾脏的正常结构,此处的解剖变异突出增大嵌入肾窦使邻近的穹窿和肾盏移位,则称作肾柱肥大,在影像诊断中产生类似肿瘤的表现,容易出现误诊。现总结 11例超声误诊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34~54岁,平均41岁,左肾9例,右肾2例,1例有血尿的症状,2例有腰痛的泌尿系统症状。8例行二维超声检查,3例行二维+彩色超声检查。B超检查提示肾集合系统内异常回声。11例均行增强CT检查证实为肾柱肥大。
1.2 仪器与方法:应用Logic 400、Vivi7超声诊断仪,3.5 MHz探头。患者分别取平卧位、俯卧位、侧卧位,对肾脏作横切、纵切、斜切等多切面超声扫查并摄片记录,必要时属患者深吸气使肾脏下移,以观察被肋骨遮盖的部分肾脏。
2 结果
超声显示11例肾柱肥大均发生于肾中部或中上部,突入肾窦内。肥大肾柱内部回声均匀,10例与肾皮质回声相近,1例稍低于皮质回声。肥大肾柱与肾皮质相延续,两者无分界。 5例肥大肾柱与皮质间可见包裹的肾锥体样低回声 (均经 CT证实 )。肥大肾柱最大径为 1.9~2.6 cm,虽可显示轮廓较完整的团块,但无包膜,与肾皮质无明确分界,与之相邻的肾窦回声,边缘清楚光滑。肾脏外形无明显改变,被膜清楚,无局部隆起(图1)。8例仅行二维超声检查,超声报告肾内异常团块,误诊率72.7%,3例行彩色超声检查,报告肾柱肥大可能。
彩色及能量多普勒显示肥大肾柱其旁叶间动脉绕行,但血管无明显扭曲,呈树枝状分布,其远端弓形血管及小叶间血管走行分布均正常,肾柱内均未显示异常分布的血流信号,肥大肾柱与皮质间包裹的肾锥体旁,显示沿锥体走行的弓形动脉及小叶间动脉分支。频谱多普勒测弓形及小叶间动脉频谱形态正常 ,RI= 0.60±0.06,血流参数与正常部位的同级血管测值无差异(图2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