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半个世纪以来,手术、化学药物、放射治疗等技术方法均有长足的进步,但病人总的5年生存率仍较低,据统计不足20%[1],且与肿瘤临床分期密切相关(Ⅰ期为60%~80%,Ⅱ期为25%~50%,Ⅲa期为10%~40%;Ⅲb、Ⅳ期<5%)[2]。肺癌的早期诊断及准确分期对治疗和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肺癌的早期发现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其中18氟脱氧葡萄糖(18F2FDG)PET2CT作为一种新的无创性的功能影像学技术,对于鉴别肺部肿瘤的良恶性,准确判断疗效,精确分期及指导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据文献报道,PET2CT显像诊断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4.4%、85.7%和93.0%[3]。2008年,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NCCN)已把PET2CT作为NSCLC治疗基线评估的必要手段列入诊疗指引。但其标准摄取值(SUV)与临床分期关系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对放化疗前行18F2FDG PET2CT检查的NSCLC病人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SUV最大值(SUVmax)与临床分期及原发肿瘤大小之间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6月~2008年8月,对80例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为NSCLC的病人于治疗前行18F2FDG PET2CT扫描,所有病人均有完整的病史、体格检查及临床分期所需要的影像学资料,既往无恶性肿瘤病史,现无急性炎症、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性结核等可能造成检查结果假阳性的疾病,体力状况评分(PS)0~2分。本文80例病人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36~70岁,平均60岁。鳞癌24例, 腺癌56例。临床分期采用2002 年UICC肺癌TNM分期标准,Ⅰ期22例,Ⅱ期11例,Ⅲa期15例,Ⅲb~Ⅳ期32例。肿瘤病灶直径>3 cm者48例, ≤ 3 cm者32例。
1.2 PET2CT显像方法
80例病人均行全身PET2CT 显像。病人于检查前禁食4~6 h。常规测量空腹血糖浓度, 血糖浓度控制在7 mmol/L 以内。血糖>7 mmol/L 时, 根据情况静脉滴注胰岛素降低血糖。安静、避光、平卧15 min 后注射示踪剂18F2FDG 5.55~7.40 mBq/kg 体质量, 一般使用剂量为300~ 555 mBq。静脉注射后继续静卧60 min,行PET2CT 扫描。扫描结束后,由2~3位PET2CT诊断经验丰富的核医学科医师根据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放射性核素的浓聚程度,并结合CT所见做出影像学诊断,并依据18F2FDG 浓聚部位勾画感兴趣区(ROI),由计算机直接计算出该部位的SUVmax。由两名经验丰富的肿瘤专科医生结合病人的病史、体格检查、CT及PET2CT资料,根据2002年UICC肺癌TNM分期标准确定分期。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和PPMS 1.5[3]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