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结果
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6~102 h,平均(29±10)h,监护室滞留时间38~230 h,平均(60±25)h。死亡2例,因不明原因的肺出血致全身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于术后22 h死亡 1例,因PDA结扎时导管后壁破裂出血,反复缝合止血,于术后18 h因低心排死亡1例,尸检证实因反复缝合至主动脉峡部重度狭窄;乳糜胸2例,经禁食、胸腔内交替注射50%葡萄糖及凝血酶等保守治疗4、9 d后痊愈; 残余分流2例,分别为1.5 mm、2.0 mm,随访3个月后自愈。术后声嘶呛咳1例,考虑喉返神经损伤,口服营养神经药物3个月后痊愈。
顺利康复出院34例, 随访2~36个月, 显示生长发育正常, 活动良好。胸部X 线示心、肺趋于正常, 超声检查无导管再通及动脉瘤形成,心功能正常。
3 讨论
3.1 病理生理 动脉导管是胎儿赖以生存的连接主动脉和肺动脉的通道,出生后10~15 h因导管壁平滑肌收缩而功能性关闭,生后2~3周因导管壁中层纤维化及血栓形成而解剖性关闭。导管组织发育不成熟、局部前列腺素水平较高等原因可导致动脉导管不闭合。小的PDA,因左向右分流少,可不引起症状;较为粗大的PDA,因大量左向右分流,可引起左心室容量超负荷,致左心功能不全及肺瘀血;而肺血容量增加引起肺动脉压力增高及右心室压力超负荷,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2]。PDA是新生儿常见死亡原因之一。
3.2 药物治疗 消炎痛作为一种前列腺素合成酶强抑制剂, 可抑制前列腺素、白三烯、缓激肽等物质的产生,从而收缩动脉导管促其关闭,其成功率15%~85%,但消炎痛治疗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如引起尿素氮(BUN)升高,消化道出血等,伴有高胆红素血症、肾功能不全、坏死性小肠炎者属禁忌症;且消炎痛对于超过2周龄的足月新生儿效果欠佳,部分早产儿经治疗后可发生导管再通[3,4]。故对于PDA合并不可控制的呼吸道感染或心功能衰竭的新生儿及婴儿,目前国内外学者多倾向于早期行手术治疗[5,6]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
3.3 手术要点 PDA结扎术始于20世纪40年代,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关键是要防止大出血、误扎主动脉、损伤神经等并发症。由于接受手术的本组患儿多合并肺炎,肺组织充血水肿,局灶性肺不张多发,故应动作轻柔、迅速,尽可能减少对肺组织的牵拉、压迫,术毕麻醉师膨肺时压力不宜过高,以免损伤健存肺组织。新生儿神经组织纤细娇嫩,术中应仔细分辨,防止喉返、膈神经神经损伤[7]。因纵隔胸膜多伴有炎性浸润,组织松脆、层次不清且容易出血,故游离导管周围组织时应格外小心,导管外膜不宜剥离过于干净,以免结扎时造成撕裂出血,本组1例死亡即是因为过度游离,结扎时出血而引起。对于导管较短者,可仅分别游离上下窗,以钛夹钳闭2~3道,避免过度游离导管后组织;本组中10例采用此方法,均取得良效,无1例出血、导管再通或神经损伤。结扎完毕后作者一般以可吸收线连续严密缝合主动脉外膜,打结前向吻合口注射生物蛋白胶,以预防乳糜胸的发生;对于其外膜组织异常菲薄者,则予以稀疏的间断缝合或不缝合,这样便于一旦发生淋巴管损伤,经胸腔引流管间断注入的高糖及凝血酶等药物可顺利地到达相应部位,促其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