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全在线
医学全在线首页-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护士-卫生资格-高级职称-考试题库-网校-考研-图谱-下载-招聘  
分类
国家级省级浙江省各省杂志
科技核心北大核心CSCDCSCD扩展
工具
期刊知识写作指导 论文投稿推荐期刊
期刊验证论文检测 录用通知往期目录
SCI
SCI指导影响因子
期刊点评基金动态
其它
经济教育计算机
建筑体育农业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湖北|江苏|安徽|山东|上海|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宁夏|内蒙古|河南
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辽宁|吉林|广东|广西|海南|陕西|甘肃|新疆|青海|卫生部直属|黑龙江|兵团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医学论文 > 论文投稿 > 正文:创伤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30例临床观察
    

创伤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30例临床观察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2013-7-4 论文投稿平台

2 结 果

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取决于血管、血浆、血细胞等诸多因素,根据测试结果,我们抽取了全血低切黏度、血小板聚积率、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全血还原黏度四项指标,经过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全血低切黏度在创伤后24 h内这一指标即开始升高,超过正常值后72 h达到高峰,7 d后逐渐恢复,接近正常值。血小板聚积率的变化,在创伤后72 h内患者平均值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但在伤后72 h后开始升高,7 d左右达高峰,说明创伤对血小板表现为逐渐升高并持续7 d以上。红细胞聚集指数的变化显示,整个过程均有明显升高,且超过正常值,形成一个双峰样改变,在创伤24 h后形成一个高峰,之后72 h有所下降,7 d左右又开始升高。全血还原黏度的变化显示,在我们观察的时间范围内呈持续上升变化,72 h达到一定高峰,7 d左右下降,接近正常水平。这一变化说明在创伤7 d内机体均处在一个高凝状态中,7 d左右逐渐恢复正常。

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创伤后一段时间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与对照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

3 讨 论

根据结果分析可发现,创伤患者机体受到不同程度创伤后,在多种因素影响下,机体血液流变学变化逐渐形成高黏滞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后,逐渐恢复正常。这一过程,一方面反映机体在创伤刺激下为了防止出血,出现一种保护性应激反应,使血液黏滞度增大,血循环减慢,血小板黏附率增高,血栓形成,便于受伤部位止血,这一过程是机体积极的保护性反应的结果,同时另一方面我们认为创伤后形成的高黏滞状态及其这种应激反应的程度增强,以致造成心、脑、肺及肢体的血栓形成,对创伤患者是极其有害的。

通过我们对创伤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的临床观察,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在临床创伤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并对临床创伤机制的研究和临床创伤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医.学全.在.线网站www.lindalemus.com

合并有血栓病、高血脂症、高血压糖尿病、肺心病等高龄创伤患者,其创伤前血液流变学变化即为高黏滞状态[1],创伤后高黏滞状况进一步加重,使微循环障碍,进一步促使血栓形成或加重,因此我们建议对这些患者在血压正常的情况下,创伤后应早期开始进行一些降低血黏度的治疗,防止产生并发症。

对创伤后循环不好肢体或断肢,断指再植术后的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容易发生再植危象[2]。我们认为通过对创伤后机体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研究,在临床上,对术后抗凝的治疗时限及药物应用的剂量变化提供了重要帮助,术前即应开始抗凝治疗。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 没有热点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实名网站 360认证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