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期刊相较于国外SCI更难发
据说,最近广东韶关学院大四学生王骁威破解世界级数论猜想,他兴致勃勃地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向国内某杂志社投稿后,不料隔天就收到退稿通知,理由是“找不到相关专家审稿”。后来他又向国内知名专家发邮件、打电话,推荐自己的论文,希望专家给些意见,却遭遇了“盖电话、不理会”,也有专家半天就回复,给出的评价是“研究没有意义,没有科研价值”。无奈之下,王骁威尝试向国外期刊投稿,他相信“国外期刊会更认真对待”,最终,其成果被国际顶级数学学术期刊《数论杂志》录用,明年将发表在该杂志第133期上,同期还将刊登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丘成桐的一篇论文。
看到这一报道,我脑海里立刻蹦出一句话:“国外SCI算什么?国内期刊更难发!”许多兄弟高校的老师们跟我交流时,都谈到过关于这句话的故事。依常规,越难发的刊物越牛B。如今,活生生的事实再一次呈现,所以,最牛B的刊物不在天边,就在眼前!
据说,某985高校跟风清华,也取消博导资格的职称限制,只要有经费有论文,人人都可当博导。其中论文的基本条件是,近三年至少在本学科SCI 3区及以上国际学术期刊发表1篇,或者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2篇论文。这样的论文基本要求确实够基本了,至少低于一般非985高校博士生的毕业要求,其实很多硕士生也能达到甚至超过。这一松绑,该校某学院几十位老师都可申请当博导,但鉴于博士生招生指标僧多粥少,一些老师提议,博导作为学院科研水平的标杆性人物,其任职资格的论文水准也应具标杆性,论文至少要发到本领域国际主流SCI刊物上医.学全.在.线网站www.lindalemus.com。
这一提议立马遭到多数人的围攻,有人义愤填膺地说:“国外SCI算什么?国内期刊更难发!”一些人甚至举出事例证明这一观点,例如:某某牛人说,其论文投国内期刊被毙,但改投国外SCI刊物立马就中了;某某发表国外SCI论文如开印刷厂一样,但你叫他投篇国内重点期刊试试看;发表国外SCI论文不费心、不费钱,而在国内哪怕狗屎刊物发表论文都既要看来头还要交米米。
这事僵持不下,最后由领导裁定。领导说,科学研究的关键在人才,不让老师们带博士,叫他们怎么去冲击国际主流SCI刊物呢?道理正是,不给田种,如何叫人产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