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所通过对2011年获得国家科技奖(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300多个研究团队所发表论文的统计,发现这些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研究项目,从开始前期研究发表第一篇论文开始算起,到科研论文产出达到峰值,也就是科研成果集中涌现,平均需要近8年时间;而从科研论文产出达到峰值到其研究成果取得广泛认可而获得国家科技奖,平均需要约6年的时间。也就是说,从发表第一篇论文到成果得到广泛认可,平均需要14年时间。
质疑三:中国科研评价存在“唯SCI论”倾向,应该取消SCI统计?
回应:“把科研体制中存在问题归罪于SCI,有失公允。”
近年来,有科研单位以SCI论文数量考核科研人员,或对SCI论文作者予以重奖,因而使得一些人对SCI的统计工作产生了某些质疑。
“我认为SCI和GDP有一定的可比性,我们不能因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唯GDP’的偏向,国家统计局就取消对GDP的统计。同理,把科技界存在的浮躁、弄虚作假等问题归罪于SCI这个工具,显然有失公允。使锤子砸到了手,不应该怪锤子吧?” 武夷山反问。
其实,中信所一年一度发布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时,也试图更突出论文质量指标。据介绍,从2003年起,该所在发布统计结果时就把论文被引用次数排行榜置首,论文数量榜排在后面。2008年,该所提出了“表现不俗的论文”概念,就是在每个学科领域内,按统计年度的论文被引用次数的世界均值划一条线,高于均线的论文为“表现不俗的论文”,即论文发表后的影响超过其所在学科一般水平的论文。提出这个新指标,就是为了激励高质量论文。2011年发布的统计结果第一次取消了国内研究机构或大学的论文数量排位,而只公布论文被引用次数的排位医学 全在.线提供www.lindalemus.com。
“当然,不是说论文的数量不重要。我们这样做只是发出一个信号,希望大家更注重抓论文质量。”武夷山说,其实,中国有些高校如北大、清华早已淡化对SCI论文数量的考核。
中信所所长贺德方也曾明确表示,中信所不主张、不赞成简单化地仅以论文数量对科研人员进行考核或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