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肝功能的检测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白蛋白、球蛋白、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医.学全.在.线网站www.lindalemus.com。
2 结 果
2.1 不同临床类型乙肝患者HBV基因型分布特点
结果见表1。93例不同临床类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B型24例(25.81%),C型59例(63.44%),D型5例(5.38%),混合型5例(B/D 3例,C/D 2例,占5.38%)。结果显示,93例乙型肝炎病毒患者以C型为主,其次为B型,部分以D型和混合型存在,无A、E、F型。表1 不同临床类型乙肝患者HBV基因型分布的特点(略)
2.2 不同临床类型乙肝患者HBV基因型与肝功能的关系
C型乙肝患者的ALT、AST、TBIL、TP均高于B型,而ALB低于B型,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表2),D型共5例,混合型共5例,因例数较少未统计在内。表2 不同临床类型乙肝患者HBV基因型与肝功能的关系(略)
3 讨 论
研究表明,HBV的基因型是决定慢性HBV感染者临床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HBV基因分型以B、C型最常见,其中北方以B型多见,南方以C型为主,但各地HBV流行的优势基因型也不尽相同。有些省的优势基因型为B型[23],夏国良等[4]对我国8个城市乙肝患者用测序法进行基因分型,发现长春、兰州、宁夏、陕西等地的优势基因型主要为C型。我们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技术对西安地区93例不同临床类型的乙肝患者进行了HBV基因分型,发现以C型为主(63.44%),部分为B型(25.81%),亦有D型(5%)和混合型(5%),未发现A、E和F型。
HBV基因型不同与感染HBV后的临床类型密切相关。DING等[5]的研究认为,按照慢性携带者(ASC)→慢性肝炎(CH)→肝纤维化(LC)→肝癌(HCC)的顺序。C型逐渐增多,而B型逐渐减少。KAO等[6]对台湾HBV基因型分析也支持上述观点。本研究结果显示,按照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的顺序,C基因型的检出率逐渐增多,B型的检出率逐渐减少,而肝癌患者的C型检出率没有依次增高。这与以上研究结果略不同,可能与肝癌样本量较少有关。观察B、C基因型的乙肝患者与肝功能的关系,发现C型乙肝患者的ALT、AST、TBIL、TP均高于B型,而ALB低于B型,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ALT及AST较高,提示肝脏炎症活动程度较高,与较严重的肝病有关。ALB低提示肝脏的合成ALB的功能低下。与B基因型相比,C基因型的肝功能异常更为常见。 陈公英等[7]分析了浙江省乙型肝炎病毒B、C基因型感染者临床和肝组织病理情况,表明C基因型引起的临床表现及组织学损伤更严重,其结果和本研究的结果一致。本研究根据不同基因型乙肝的预后判断及采取不同的治疗办法可能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