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组选取临床资料完整的肝移植术后患者56例,男性45例(80.4%),女性11例(19.6%);年龄9~71岁,平均(48.8±11.5)岁。术前诊断肝炎后肝硬化35例(62.5%),肝恶性肿瘤10例(17.9%),肝恶性肿瘤合并肝炎后肝硬化7例(12.5%),酒精性肝硬化2例(3.6%),硬化性胆管炎1例(1.8%),自身免疫性肝病1例(1.8%)。手术操作均为同一移植小组完成,供受体血型均符合输血原则,供肝的获取均采用快速原位灌洗切取法。手术方式包括经典原位肝移植、活体肝移植、背驮式肝移植。移植术后采用环孢素A(CsA)或FK506、骁悉(MMF)以及甲基强的松龙(MP)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常规剂量。术后均置入ICU病房,并应用舒普深预防细菌感染。
1.2 方法
1.2.1 感染诊断方法
术后对临床表现有感染迹象的患者均及时采集血液、各种分泌物及引流液等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注意无菌操作。所取标本均送至我院检验科,判断标准及结果解释参照美国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IS)判定标准。凡具有临床症状并细菌感染培养连续2次以上出现相同菌株时即可诊断为移植术后合并细菌感染。
1.2.2 易感因素的选择
结合文献[1,4],拟定下列11个因素为肝移植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患者年龄、性别、术前ChildPugh评分、术前白细胞计数、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真菌或病毒感染、急性排斥反应、胆道或血管并发症。
1.2.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输入SPSS14.0软件包进行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以是否发生细菌感染为应变量,1.2.2中所选择的11个易感因素为自变量(表1)。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 细菌感染11个可能的危险因素与赋值(略)
2 结 果
2.1 肝移植术后感染发生情况
56例肝移植受者中有29例在围手术期发生细菌感染41次,感染发生率为51.8%,其中8例(27.6%)发生2处以上或2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术后感染多发生于术后30d内。感染发生的部位依次为肺部、腹腔、胆道、深静脉插管及其他感染(表2)。感染细菌种类为G+菌19例(46.3%),G-菌22例(53.7%)。G+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肠球菌为主,G-菌主要包括假单胞菌、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等(表3)。表2 原位肝移植术后感染部位(略)表3 原位肝移植术后感染细菌的种类(略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
2.2 细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患者年龄、性别、术前ChildPugh评分、术前白细胞计数、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急性排斥反应等11种因素对细菌感染的影响,结果显示,手术时间是否超过10h、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是否超过24h以及深静脉插管时间是否超过7d的感染发生率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4)。
2.3 细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
应用logistic逐步回归对11个危险因素的分析显示,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发生与手术时间及术后使用呼吸机时间密切相关(表5)。其中手术时间超过10h细菌感染发生率是手术时间未超过10h的3.191倍(P<0.01),呼吸机使用时间超过24h细菌感染发生率是呼吸机使用时间未超过24h的3.444倍(P<0.01)。表4 与细菌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略)
3 讨论
3.1 细菌感染的感染部位特点
感染是肝移植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也是造成肝移植患者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4]。本组资料显示肝移植术后患者感染发生率为51.9%(29例),其中8例(27.6%)发生混合感染,提示感染有多菌种、多部位的趋势。另外,感染主要部位是呼吸道、腹腔,感染率分别为53.7%和17.0%,与文献报道相似[56]。呼吸道感染可能与全麻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术后伤口疼痛不敢咳嗽有关。另外,胸腔紧邻膈下的肝脏,长时间的手术刺激使胸腔积液的发生率较高,也增加了感染发生的机率。应对每位术后患者加强卫生宣教,为患者勤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痰,进行雾化吸入等治疗促进痰液稀释及排出,以预防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可能与手术后消化道结构改变,手术腹腔创伤大、暴露时间长、术后引流管多且放置时间长等有关。因此,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消毒、无菌操作技术,以减少由侵入性操作引起的医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