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结果
2.1 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见表1)。
治疗后三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显著下降,联合治疗组尿蛋白下降程度明显优于贝那普利组和缬沙坦组,尿蛋白下降更显著,差异有显著意义,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血压也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尿素氮、血肌酐、血钾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方面比较。表1 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资料比^联合治疗组治疗前5.7±1.885±113.8±0.3158±1096±63.6±2.2(n=24)治疗后5.5±1.679±103.6±0.2123±5^75±5^1.8±1.7^^ 组内治疗前后比较 ^P<0.05, ^^P<0.01。 贝那普利组不良反应共4例(占17%),其中咳嗽3例,头晕1例。缬沙坦组不良反应共计3例(14%),其中头昏头痛各1例,下肢酸痛1例,无咳嗽反应。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2例(8.3%),咳嗽、头昏各1例。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DN)致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DM)患者重要死因之一,不断增加的蛋白尿预示着肾功能恶化。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标志,有效地降低尿白蛋白量无疑将对延缓糖尿病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是延缓DN发展、保护肾脏、减少并发症的关键[6]。目前认为,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是糖尿病肾病重要的发病因素[2]。
贝那普利是一种ACEI口服制剂,缬沙坦是一种高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ARB),两药均可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生成,从而降低全身血压,选择性扩张肾小球出球动脉,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跨膜压,改善肾小球毛细血管滤孔情况,从而减轻尿蛋白,防止蛋白尿引起的肾脏损害[3-5]。但ACEI可导致缓激肽增多,使P物质积聚在肺中,本治疗中贝那普利组中有咳嗽3例;ARB能在受体水平上更直接彻底地阻断AngII的作用,且可以阻断非ACE来源的AngII,并避免因非特异性抑制造成的副作用,缬沙坦组未出现咳嗽反应。
本临床观察发现在贝那普利组、缬沙坦组和贝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组三组间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血肌酐、血钾均无显著性差异,而三组BP(SBP和DBP)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但三组间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三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显著下降,联合治疗组尿蛋白下降程度明显优于贝那普利组和缬沙坦组,尿蛋白下降更显著.贝那普利组与缬沙坦组尿蛋白下降程度相似,说明贝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具有降低血压之外的减少尿蛋白的作用,此作用可能与在不同途径阻断RAS有关,进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三组副作用发生率贝那普利组最大,缬沙坦组与联合治疗组类似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
综上所述,贝那普利与缬沙坦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显著减少尿蛋白,血压控制更理想。贝那普利与缬沙坦联用可优势互补,更有效阻断RAS活性升高对肾脏的不良影响,延缓肾脏损伤,保护肾功能,联合用药在降低DN患者尿蛋白方面优于单一用药。
【参考文献】
1 黄颂敏,刘先蓉. 肾脏疾病鉴别诊断与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 43-47.
2 王成,娄探奇,唐骅,等. 双重阻断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对慢性肾脏疾病血压蛋白尿和肾功能的影响[J].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6,22(6): 401-403.
3 谢文锋,刘宏刚,付斌,等. 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J]. 河北医学, 2007, 10(2): 158-160.
4 窦连军, 吴庆强. 缬沙坦和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疗效比较[J]. 医学研究杂志, 2007, 11(1): 66-68.
5 杨福,燕眉,凤杰.双重阻断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影响[J]. 中国全科医学, 2008, 11(2): 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