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男性22例 ,女性6例;年龄30~64岁,平均45岁;左侧18例,右侧10例;高处坠落伤12例,车祸16例;按 Tronzo-Evans分型: Ⅱ型3例,Ⅲ型7例,Ⅳ型14例,Ⅴ型4例。术前伴有糖尿病3例,高血压病8例。
1.2 治疗方法 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后,取平卧位于骨科牵引床,牵引复位,C臂X线机透视正、侧位片,复位满意后使患肢稍稍内旋、内收,保持髌骨水平位,依此位置消毒铺巾,从大转尖向下与股骨平行做一纵形切口,将股外侧肌从股骨上锐性剥离并向前方牵开,显露骨折端,清除血凝块,将大转子骨块整复,用克氏针或螺钉与股骨颈临时固定,再将股骨远端与大转子部对合,然后放置蛇形钢板,且蛇形钢板上段塑形与大转子紧密相贴。用持骨钳将钢板与股骨固定。在股骨干钢板孔内钻孔,拧入1枚螺钉固定。在蛇形钢板上方3个孔内与股骨颈纵轴平行分别钻入3根克氏针,C臂透视克氏钉的位置,见位置良好后,分别扩孔,攻丝,拧入直径 6.5 mm,长度适中的皮质骨螺钉,再次C臂透视位置良好后,冲洗伤口,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伤口。术后不需牵引。3天后用CPM机行髋、膝关节功能锻炼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3~4周后可扶拐离床活动并逐步负重,10~12周后酌情弃拐负重活动。
1.3 疗效评价标准 髋关节骨折愈合标准参照黄公怡疗效评价标准[1],进行评定。优:髋部无压痛、行走无疼痛或轻微疼痛,不扶拐生活自理;良:髋部无疼痛,去拐或扶拐行走大于等于0.5 km,生活基本自理;差:髋部疼痛,双下肢无力,坐轮椅,自理生活困难。
2 结 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行X线复查,解剖复位25例,近似解剖复位3例,随访10个月~4年,平均20个月。按上述标准评定,结果:优23例,良3例,差2例,优良率93%。骨折均达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7个月,未发现髋内翻畸形,无钢板螺丝钉断裂。
3 讨 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损伤,患者平均年龄比股骨颈骨折患者高5~6岁。由于粗隆部血运丰富,骨折后极少不愈合,但甚易发生髋内翻。高龄患者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较多。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内固定方法很多,如角度钢板内固定、多枚斯氏针固定、加压滑动鹅头钉、Gamma钉、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DHS、Gammar钉等内固定方法,不同固定均有其优缺点[2]。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功能恢复困难,并发症多,易出现髋内翻畸形。股骨近端蛇形钢板设计遵循现代骨折的处理原则[3],是根据股骨近端的解剖形态制作的,因此钢板与股骨近端外形相匹配,很少需在术中再塑形,减少了钢板的医源性损伤。近年来正逐步推广应用,在生物力学方面还具有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特性[4],可按照骨折线长短选择钢板长度,其顶端3个松质骨螺钉与正常生理颈干角一致,有效地防止了髋内翻的倾向。由于松质骨螺钉对股骨粗隆间有加压作用,而3枚松质骨螺钉三位一体更加稳定颈干角,使钉板同时成为一个牢固的整体,不易松动,并可控制骨折近端的旋转。解剖钢板依股骨近端的解剖形态设计,对大、小粗隆处的粉碎性骨折复位固定操作方便、可靠,由于钢板强度好,有较好的韧性,不需术中预弯,有效降低了应力过度集中、疲劳骨折的发生机率[5]。解剖钢板无需打开髓腔、扩髓等复杂操作,节省了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量,创伤小,避免了可能引发的脂肪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医.学全.在.线网站www.lindalem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