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入组标准 ①年龄>65岁,有病理和(或)细胞学依据。②临床分期为Ⅲb、Ⅳ期(AJCC分期)[2];③1个月内未行放、化疗及栓塞或栓塞化疗等特殊治疗;④能进全流质或半流质饮食;⑤无明显心、肝、肾功能不全,无高血压、糖尿病史或控制良好,能耐受化疗;⑥卡氏评分>60分;⑦预计生存期>3个月;⑧每例患者至少化疗2个周期。
1.3 生存质量调查方法 治疗前及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2周进行生存质量评分,采用卡氏评分、EORTIC QLQ-C30(version 3)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已经该组织授权同意)。该量表包含5个功能维度(躯体、角色、认知、情感和社会),3个症状维度(疲劳、疼痛和呕吐)。全身健康生活状态/QOL维度;5个评价癌症患者所报告的其他普通症状的单个问题(呼吸困难、食欲丧失、失眠、便秘和腹泻)和所认识到的疾病对个人经济状况的影响。其具体的计分方法参考文献[3]实施。表1 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1.4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 用于评定患者焦虑的主观感受。SAS含有20个与焦虑症状相关的自评项目。各项目的得分相加得到粗分,再乘以1.25之后取整即得焦虑自评量表标准总分,正常上限为50分。标准分越高,焦虑程度越高[4]。
1.5 抑郁测评量表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该表由20个条目组成,每一个条目相当于一个症状,按1~4级评分,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DS总粗分的分界值为42分,标准分为53分,本研究中对于自评结果得分大于42分者,定为抑郁[4]。
1.6 依从性的划分标准 ①依从性好:是指完全接受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剂量,完成完整治疗过程,疗程够,完全配合各项护理措施。②部分依从:是指部分接受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剂量,不定时治疗,对护理措施部分配合。③不依从:是指偶尔或病情加重时治疗,对化疗中出现的反应和副作用不理解,不配合医护工作[5]。
1.7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化疗+心理干预,具体化疗方案[6]见表1,在化疗开始同时行心理干预。对照组单用化疗。两组化疗方案的构成,具有可比性(P>0.05)。在化疗前后可适当使用地塞米松、止吐药物等对症处理。心理干预治疗:①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室内保持充足光线、必要的背景音乐。②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制定出合理的、科学的心理护理计划,并定期行常规的心理护理;同时医生每天坚持与患者交流5~10 min。③休息放松法: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进行深而慢的呼吸,进行意念想象,想象快乐、平静和美好,想象自己的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细胞的情景,3次/d,每次10~15 min。④注意分散法:向患者提供报纸、杂志、电视等,鼓励患者阅读、看电视或从事其感兴趣的活动等,转移注意力。⑤必要的药物应用:根据患者情况适当给予安慰剂,非甾体类或吗啡类止痛药物等[7]医.学全.在.线网站www.lindalemus.com。
1.8 观察指标 均在第1个周期治疗前及治疗后半个月检查记录患者生存质量、实体瘤的大小及部分实验室指标的变化。①生活质量评价按卡氏评分分级标准:治疗后增加>20分者为显效; >10分者为有效;增加或减少<10分者为稳定;减少>10分者为无效。②实体瘤大小变化,按照RECIST[8]标准严格观察和评价;③化疗毒副反应:根据WHO抗癌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制定。④总生存期,采用直接计数法。
1.9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生存质量改善,一般情况、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增加,尤以社会功能、情绪功能改善明显(P<0.01),认知功能、角色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肿瘤导致的疲乏、疼痛、食欲减退等不适均比对照组轻(P<0.05或P<0.01),见表2。治疗组治疗前后的卡氏评分,分别为69.0±7.2及68.0±7.5;对照组分别为67.0±7.5及53.0±8.6。化疗前两组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化疗后评分与化疗前比较亦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化疗后评分则较化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卡氏评分提高,稳定率分别为66.7%(20/30)及38.7%(12/31),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2 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与对照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