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心脏事件发生率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5周病死率及近期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
从表2可见,治疗组冠脉再通率高达64.3%,对照组这一比率则只有16.7%,前者为后者的3.9倍。卡方检验的结果显示,在冠脉再通率上,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P﹤0.001)。这一统计结果与国内相关报道的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老年AMI接近。从5周病死率来看,治疗组为10.7%,对照组则为26.7%,后者是前者的2.5倍,两组之间存在着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χ2=4.8,P﹤0.05)。在近期心脏事件发生率上,治疗组和对照组出现休克的分别为3.6%和26.7%,出现心衰的则分别为7.1%和40.0%,两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χ2=5.9,P﹤0.05;χ2=8.5,P﹤0.01)。表2 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5周病死率及近期心脏事件发生率
2.2 两组患者出血并发症比较表3 两组患者出血并发症比较注:χ2=0.008,P﹥0.9
如表3所示,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出血并发症均为3例,其中治疗组主要为消化道出血,对照组则以皮肤粘膜出血为主。两组均无出血性脑卒中。卡方检验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出血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χ2=0.008,P﹥0.9)。
3 讨 论
AMI是在冠状动脉硬化的基础上由于血小板的聚积及(或)有冠状动脉痉挛存在,冠状动脉内生成血栓或原有血栓脱落所致。已有文献揭示,患者在AMI的心肌梗死初期(称血栓非机化期)亦即发病12 h以内,初始血栓含有血小板网状结构,网络了破坏的红细胞,这时血栓含有大量血浆、血清及水分,其血栓局部疏松,对UK通透有良好效果。这里存在一个溶栓有效时间窗问题。邵忠等报道:从溶栓时间上看,1 h为黄金时间,2 h为最佳时间,6 h为规定溶栓时间窗,6 h~12 h为延迟溶栓,超过12 h溶栓弊大于利。如能在发病6 h内运用血栓溶解剂治疗,可使60%~90%的冠脉循环重新开放,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本组28例高龄患者应用UK静脉溶栓时间均为病发后2~6 h,再通率高达64.3%,病死率仅为10.7%,充分支持了这一观点。近十几年来,溶栓疗法逐渐成为AMI再灌注治疗的常规方法,其疗效已被大家公认,适应症范围不断扩大。因此,有学者指出,尽管老年人AMI溶栓治疗风险大,但得益更大,其净效益更好,应积极应用。国际心肌梗死存活率第二次协作临床试验(ISIS2)表明,溶栓使<70岁的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由10.6%降至6.1%;>70岁由23.8%降至15.8%(P<0.01)。另有文献报道,溶栓可使老年AMI病死率下降20.4%。本资料显示,溶栓使老年人的冠脉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1),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且出血并发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9),这充分表明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龄≥70 岁)使用减量尿激酶(UK)溶栓治疗,疗效可靠且较安全。由于溶栓治疗方法简便易行,对于老年ST段抬高型AMI患者,只要有溶栓指征,除年龄之外无其它禁忌症,应积极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以提高老年AMI患者的生存率及治疗效果医.学全.在.线网站www.lindalemus.com。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M].第11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811393.
[2] 八五国家公关课题研究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对比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4,22(1):17.
[3] 李玉祥,谷志义.心肌梗死5例治疗分析[J].临床荟萃,2001,17(3):115116.
[4] 邵忠,张炎,王树春.AMI溶栓和抗凝治疗的现状及存在问题[J].临床荟萃,2001,16(5):2.
[5] 翁心植,吕俊升,戚文航.心肺血管疾病研究进展[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140146.
[6] 张福春,郭静萱,毛节明,等.高龄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00,15(3):153154.
[7] 吴立群,戚文航,傅文中,等.溶栓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34例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7,16(6):354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