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细菌感染的感染部位特点
感染是肝移植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也是造成肝移植患者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4]。本组资料显示肝移植术后患者感染发生率为51.9%(29例),其中8例(27.6%)发生混合感染,提示感染有多菌种、多部位的趋势。另外,感染主要部位是呼吸道、腹腔,感染率分别为53.7%和17.0%,与文献报道相似[56]。呼吸道感染可能与全麻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术后伤口疼痛不敢咳嗽有关。另外,胸腔紧邻膈下的肝脏,长时间的手术刺激使胸腔积液的发生率较高,也增加了感染发生的机率。应对每位术后患者加强卫生宣教,为患者勤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痰,进行雾化吸入等治疗促进痰液稀释及排出,以预防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可能与手术后消化道结构改变,手术腹腔创伤大、暴露时间长、术后引流管多且放置时间长等有关。因此,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消毒、无菌操作技术,以减少由侵入性操作引起的医院感染。
3.2 细菌感染的感染细菌特点
本研究致病菌中G+菌占46.3%,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肠球菌为主;G菌占53.7%,分布较分散,包括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等。其中多数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其原因可能与大部分病例在围手术期病情较重、较长时间预防性使用广谱抗生素有关,尤其是将3代头孢菌素作为感染预防性用药[7]。虽然3代头孢作为一线预防用药可以避免盲目调换抗生素导致的错失抢救时机,但其在杀死敏感菌的同时容易导致条件致病菌感染的机会增加,并可筛选和诱导耐药菌的生长,如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ESA)、甲氧西林耐药肠球菌(MESE)等耐药菌株[8]。而这些耐药菌株为临床治疗提出了难题。另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可导致正常菌群紊乱,失去对致病菌的抑制作用,也容易导致术后细菌感染的发生。因此在细菌感染有效控制后应该尽快停用广谱抗生素,无明确感染患者抗生素使用最好不超过1周。表5 与细菌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略医.学全.在.线网站www.lindalemus.com)
3.3 细菌感染的高危因素
本研究对可能影响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11个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及术后深静脉插管时间是导致细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与术后细菌感染密切相关。
由于肝移植手术复杂、难度大,术中长时间开放腹腔,使腹部器官长时间暴露,造成潜在的污染可能。长时间的手术过程中大量出血及大量输血使粒细胞、巨噬细胞在质和量方面都有所改变,可能引起吞噬功能不良,易致术后感染发生。因此,在手术前应反复讨论手术方案,手术中提高手术技巧,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以减低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手术后长期使用呼吸机,可破坏上呼吸道的正常生理通道,削弱了咳嗽反射和纤毛运动。另外,呼吸机的使用可能降低黏膜的免疫屏障功能,容易导致呼吸道感染。ZEYNELOGLU[9]等认为早期拔除气管插管可显著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术后应争取早期脱离呼吸机,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干扰。
本研究对细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中心静脉置管时间超过7d,明显增加细菌感染机会,但在多因素分析中,并没有被纳入导致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可能与本研究样本例数较少有关。尽管如此,术后各种有创性操作,尤其是中心静脉插管给细菌提供了侵袭的途径。CUETO[10]等认为随着中心静脉导管放置时间的延长,感染的风险成倍增长。因此,应尽量缩短中心静脉置管时间,尽早恢复皮肤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减少细菌的医源性入侵。
另外本研究中术后有真菌或病毒感染者中,6例(85.7%)发生细菌感染,仅1例(14.3%)未发生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多为条件性感染,是在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基础上发生的。当发生细菌感染时,机体原本脆弱的抵抗力进一步被削弱,加之在感染时抗生素的应用进一步抑制了体内的敏感细菌,而使真菌趁机大量繁殖[11]。因此,考虑该结果为发生细菌感染的后果而非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细菌感染是肝移植术后围手术期重要的并发症,发病率极高。术后感染的主要部位为呼吸道、腹腔。针对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如手术技巧的提高、呼吸机使用时间的缩短,对降低术后细菌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