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内容为:呼吸调节法、放松训练法、音乐疗法、心理宣泄和心理疏导法等不同干预措施。每周 2~3 次,每次 20~30 min,干预时间为 4~6 周,每周对干预组成员进行座谈并对干预计划进行评估修正,为保证效果的一致性,每评估一位出院患者则由两位参与培训的护士执行。本组患者通过心理干预均在认知、情绪、意志上得到了良好的改善。②家庭心理干预:急性创伤不仅给患者本人机体带来损害,作为家属在心理上或多或少也带来冲击,家人的情绪会带给患者心理上的变化,因此我们需要家人的配合。护士首先要定期与家属进行沟通,深入了解家庭成员的心理变化及需要,对患者家属给予安慰、关怀并做好宣教工作,同时告知家属患者的心理特点,指导如何给患者提供有效的支持[3]。干预组对患者入院和出院时,和家属进行家庭心理治疗,时间为 20 min,干预内容为:了解家属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需要,告知家属调节心理变化及心理需要;告知家属支持方法等。本组通过家属亲人的干预治疗,有 13 位患者在 2 周内恢复心理平衡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
1.2.3心理量表测评两组患者入院后第 1 天及出院前 1 d 进行 HAMA 测评。在进行心理行为评定量表测试前。所有参加资料收集的医护人员均要进行短期统一培训,采取统一指导语向被调查者讲解填表方法,评定前还应向患者说明其目的及意义,取得患者知情并同意方可进行。
1.3数据处理
所得资料采用 SPSS 13.00 软件包,进行检验,对资料数据进行 t 检验等。
2结果
通过心理危机干预后的患者,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 1。
3讨论
急性创伤一般都是突然遭受了意外的患者,它除身体损伤外,还会直接或间接的给患者引发一系列不同的生理、心理、行为上的改变[4],尤其是可能致残或远期生活质量较差的患者更为明显。临床上给予早期心理危机干预可使患者达到减轻焦虑、减少负性思维、稳定情绪,帮助重建适应性行为,恢复常态,让其能够配合治疗,促进机体恢复,早日适应、回归社会。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 2 组患者 HAMA 量表总分,躯体性焦虑因子和精神性焦虑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 2 组 HAMA 量表总分,躯体性焦虑因子和精神性焦虑因子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本研究的观察组躯体性焦虑因子和精神性焦虑因子分均有明显下降,从中证明在急性创伤后给予早期、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可以帮助患者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缓解乃至稳定由危机引发的强烈恐惧、震惊、或悲伤情绪,所以为了有效的减少急性创伤对患者的心理影响,我们医护人员就应提高心理危机支持和救援能力,建立健全心理危机救援应急体系,积极开展心理危机救援措施。我国开展心理危机支持起步较晚,在此护理领域中还需进一步的探索,为患者最终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2]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
【参考文献】
〔1〕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表手册〔M〕. 北京: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出版社, 1999
〔2〕Gilliland BE, James RK, 著. 肖水源, 译. 危机干预策略〔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23-27
〔3〕付绍华, 毕庆平. 外伤性截瘫患者情绪与躯体疾病相关研究〔J〕. 中国社会医学, 1994, 25(2):36-38
〔4〕邱慧萍. 灾难性危机事件的心理干预〔J〕. 江西农业大学报, 2004, 3(1):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