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费论文:粘菌素的临床应用新进展及其不良反应
粘菌素( colistin) 又称多粘菌素E ( polymyxinE) ,是一种从多粘芽孢杆菌培养液中获得的碱性多肽类抗生素,在20世纪60年代被用于治疗革兰阴性杆菌的感染。但到20世纪80年代,因其毒性反应以及新抗菌药物的问世,该药几乎被临床弃用。
然而,在细菌耐药发展迅速、新药开发有限的情况下,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MDR,指至少对以下分类中的3类药物耐药:β-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革兰阴性菌的感染,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到粘菌素类的重要作用,使其再次受到关注。本文复习近年国内外文献,对粘菌素的药理学特点、临床应用现状和不良反应进行总结,为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提高疗效和安全性提供借鉴。
1 粘菌素的药效学
1. 1 抗菌谱
粘菌素的抗菌谱较窄,仅对革兰阴性需氧菌(变形杆菌除外)具有较强抗菌活性,其抗菌谱包括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流感杆菌等。Tan等对102株革兰阴性菌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见表1)表明,与其他抗微生物药相比,粘菌素对多数革兰阴性菌特别是不动杆菌属、大肠埃希菌敏感率较高。但变形杆菌、奈瑟菌、布氏杆菌、灵杆菌、霍乱弧菌、革兰阳性菌,以及真菌和寄生虫对粘菌素均不敏感。
1. 2 作用机制和抗菌活性
粘菌素主要作用于细菌的细胞膜,使胞内重要物质外漏而起杀菌作用。当本药与细菌细胞膜接触时,其聚阳离子环可与脂多糖的脂A发生作用,插入细胞膜的磷脂中,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使细胞内成分外漏而造成细菌死亡。另外,粘菌素进入细菌细胞质后,也影响核质和核糖体的功能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
粘菌素为慢效杀菌剂,对生长繁殖期和静止期细菌均有杀菌作用,有一定的抗生素后效应( post-antibiotic effect, PAE)。粘菌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有快速浓度依赖性杀菌作用,对鲍曼不动杆菌也有浓度依赖性杀菌作用。一项剂量分级的研究结果表明,粘菌素的给药频率可影响其抗菌活性,日剂量是决定其抗菌活性最重要的因素。动物实验表明,药时曲线下面积与最小抑菌浓度的比值(AUC /M IC)是预测粘菌素药效以及研究给药方案的最佳指标。
2 粘菌素的药代动力学
粘菌素口服很少吸收,皮肤创面也不易吸收。成人静脉滴注粘菌素甲磺酸钠, 10 min后可达血药峰浓度,然后迅速降低,血清半衰期约为1. 5 h;肌内注射粘菌素甲磺酸钠, 2 h后达血药峰浓度,血清半衰期约2. 75~3 h。由于其分子量相对较大,不易渗入胸腔、关节腔和感染灶内,也不易透过血2脑脊液屏障,脑脊液中含量仅占15% ~25%。大鼠血浆中粘菌素的蛋白结合率经测定约为55%,但在人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仍未知。该药成人消除半衰期约为6 h,肾功能不全时半衰期可延长。而对于囊性纤维化的患者,粘菌素甲磺酸钠的平均消除半衰期和分布容积分别为2. 1 h和0. 34 L /kg,而粘菌素的平均消除半衰期为4. 2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