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粘菌素的耐药性
细菌对粘菌素产生耐药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减少脂多糖,减少特殊外膜蛋白的表达,或减少细胞外膜Mg2 + 、Ca2 +成分和改变脂质来改变细胞外膜。
另有报道某些细菌存在一种使粘菌素失活的酶。Marti等对鲍曼不动杆菌对粘菌素的耐药作了体外研究,结果表明外膜蛋白的丢失可能对鲍曼不动杆菌外膜渗透性的改变具有重要作用,外膜渗透性的降低可能是导致细菌对粘菌素耐药的原因。研究显示,在医院相关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者中已经出现对粘菌素耐药,并且可能与粘菌素的使用增多有关。Antoniadou等对ICU 患者中出现的对粘菌素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了研究,将对粘菌素耐药定义为肉汤稀释法或E试验法测得的M IC≥4 mg/ml。经8个月时间从9例患者中成功分离出16株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研究结果提示患者高龄(平均71 岁) 、长时间住院(平均49 d) 、长期( ≥20 d)使用粘菌素可能是细菌产生耐药的原因。Kontop idou等研究了2003年11月至2006年12月希腊1家医院ICU的152例患者,将对粘菌素耐药定义为用圆盘法测得直径<14 mm或肉汤稀释法或E试验法测得的M IC≥4 mg/ml。所有患者在ICU的住院时间> 7 d, 75%感染鲍曼不动杆菌, 57%为铜绿假单胞菌, 54%为肺炎克雷伯菌, 17%为大肠杆菌, 28%为大肠埃希菌。其对粘菌素的耐药率分别为2.5%、4. 5%、37%、4%和7. 3%。以上研究均表明,粘菌素的广泛使用可能导致革兰阴性菌中耐粘菌素菌株的出现。所以应避免不必要的或长期的粘菌素治疗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
6 结语
由于MDR革兰阴性菌的迅速增多,使粘菌素的应用日渐广泛,但由于对其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毒副作用缺乏了解,使其临床应用仍受到限制。因此,设计完美的随机对照试验以阐明粘菌素的各方面特点,特别是用于治疗MDR革兰阴性菌感染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性质,对制定优化的给药策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疗效和安全性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