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
回顾性收集2002年1月~2005年6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连续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诊断参照WHO制定的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纳入标准为:①发病14 d内;②年龄>18岁;③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伴恶性肿瘤、血液病、胶原病、严重的心、肝、肺、肾脏系统疾病;②出血性脑卒中及瘤卒中;③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2 研究方法
由经培训的神经科医生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人口学、既往史、临床及实验室数据,变量的选择根据国内外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因素并结合科室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常规记录的项目,共纳入21个变量,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脑卒中史、体温、收缩压、舒张压、Glasgow评分、NIHSS评分、OCSP分型、并发症、白细胞计数、血糖、尿素氮、肌酐、纤维蛋白原、发病至入院时间。血压、体温登记入院6 h内首次测量值,实验室检查登记入院72 h内首次结果,临床分型及评分登记入院5 d内结果,如果发生1次以上卒中,以首次卒中情况登记。研究前制定调查手册并进行预试验,为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每周由研究小组对每份登记表进行复查。
1.3 随访
以患者发病时间为起点,至患者死亡、失访或最后1次随访时间为终点。采取电话随访和信访盲法进行,随访表单独设计,随访人员不了解患者入院时情况。随访内容包括核实个人史及既往史,改良Rankin(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分值评定,分为预后良好(mRS 0~2分)和预后不良(mRS 3~5分及死亡)。随访2 w后,另1名研究者按10%比例抽样进行检查性复查,复查者不了解入院情况及第1次随访结果,计算两次随访结局的符合率。若两名随访者预后分类不同,由研究小组讨论决定。随访工作于2006年1月结束。
1.4 统计学分析
调查表收集后由两名医生进行完整性及逻辑性检查,将调查表及随访卡内容编码后建立数据库,采用Epi Date软件由两名经过培训的人员进行双录入,设置数据的合理区间,并对两个数据库进行有效性核查,核对无误后转入SPSS 11.0统计包。连续性变量采用KolmogorovSmirnov test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变量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否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计量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或 MannWhitney U检验对随访组和失访组进行均衡性检验,与预后有关变量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或单变量logistic回归,为了增加筛选预测因子的可靠性,采用P<0.1作为有统计学意义标准。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连续性变量按临床常用标准及既往的报道方法进行分类,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逐步向前法,所有统计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
1.5 质量控制
①登记前制定调查手册,进行统一培训;②登记过程中严格掌握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③研究开始前进行预试验;④盲法随访,随访2 w后,抽样进行检查性复查;⑤资料双录入,设置数据的合理区间并对两个数据库进行有效性核查。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