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 中成药
国内批准了数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中成药,多数有缓解症状、减轻骨痛的疗效。但中成药缺乏有关改善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的大型临床研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需进一步研究。
3 疗效评估和随访要求
防治骨质疏松药物的疗效评估应当包括是否能提高骨量和骨质量、最重要的是能否降低骨折风险。
目前,临床上对防治骨质疏松药物的疗效评估和监测内容包括[3]:①疼痛、活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等改善;②骨密度检测;③骨转换生化指标的检查、至少在骨吸收和骨形成指标中各选一项。使用DXA检测腰椎1~4和左侧股骨近端部位的骨密度对了解治疗后的骨量变化、预测骨折发生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可每年检测1次。骨密度变化达到3%~5%以上具有临床意义,骨密度没有变化或者轻微下降说明药物治疗失败或者换用药物无效。应注意检测的误差等,良好的质量控制和规范操作对DXA检测非常重要。其他评估手段如骨转换生化指标的变化等可每半年检测1次。此外,骨折是否发生、跌倒次数是否减少、活动功能是否改善等均是药物疗效的评估内容。
部分患者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后的骨密度继续下降或没有变化,此时临床上应特别注意如下可能的原因[4]:①治疗期间体重是否下降?②是否存在其他伴随疾病或者诊断是否有误?③药物是否按要求在服用?④补充的钙剂和维生素D是否充足?⑤骨密度检测是否标准化?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J]. 中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1, 4(1): 2-17医.学全.在.线网站www.lindalemus.com.
[2] Khosla S, Melton LJ 3rd. Clinical practice. Osteopenia [J]. N Engl J Med, 2007, 356(22): 2293-2300.
[3] 章振林, 胡伟伟. 原发性骨质疏松的药物选择原则——临床应关注的一些问题[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1, 31(7): 510-511.
[4] Francis RM. Non-response to osteoporosis treatment [J]. J P Menopause Soc, 2004, 10(2): 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