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见表2。
2.3 陪护人调查时与实施干预方法后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见表3。
3 讨论
从表3可知,经χ2检验,实施干预措施后,患儿陪护人对该类疾病防护的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快且高,调查时与实施干预措施后两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知晓不良生活习惯易被该类病毒感染发病、知晓防患小儿感染性疾病要从陪护人自己做起。
加强对农村季节性传染病的防护宣传是减少农村季节性传染病流行的关键。从调查结果可知,尽管农村生活向城镇化发展,但农村个人生活习惯和精神文化仍停留在老习惯、老方法上,农村留守儿童多,祖辈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且年龄大多数超过52岁,精力有限,自觉获取健康保健信息的行为弱,针对此类人群,要尽可能地采取图画式宣传或现场讲解等方式进行防护宣传,从而达到减少季节性传染病的目的。
重视农村散居儿童的抚养模式是避免农村散居儿童获得感染有效途径之一。国内学者对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健康和行为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王艳波、吴新林发现留守儿童中71.5%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2]。而我们从表1也可知,大多数陪护人对自已和患儿均未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喜欢徒手擦拭患儿口鼻,喜欢亲吻患儿脸颊,由于陪护人被肠道病毒感染后常不发病,但可隐性携带,当儿童免疫力下降时或被携带的病毒致病力强时,这些行为均可引发儿童感染发病。
健全县、乡镇、村妇幼保健网络,切实发挥县、乡镇、村妇幼保健网络的作用,结合日常保健服务,做好防病宣传工作,并把预防儿童肠道病毒感染疾病的防控措施落实作为每年每季卫生工作重点来细化任务、明确责任、及早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培训,提高乡医、村医、妇幼保健人员技术水平。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保健机构要加强对乡、村妇幼保健技术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对儿童肠道病毒感染疾病的早期识别能力,切实掌握儿童肠道病毒感染疾病的防控知识,提高服务水平。
加强协作,积极开展儿童肠道病毒感染疾病的健康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应积极与教育、宣传、乡镇政府、村委会等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开展肠道病毒感染疾病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发放“明白纸”,让散居儿童、家长、留守家长掌握“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防控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及时消除儿童及家长的恐慌心理。
加强随访,切实落实散居儿童卫生保健措施。告知家长好发季节时应坚持每天检查小孩有无异常,如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儿童,应立即送定点医院就诊,并对小儿的玩具物品进行清洗或消毒,被褥等要及时晾晒,保证室内通风。
加强技术指导与监督管理,消除传染病感染隐患。卫生行政部门或疾病控制中心在传染病的好发季节,应及时主动对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进行技术指导与监督,确保防控措施到位,不停留于形式,为乡、村二级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指导,以提升民众防控传染病的意识,减少农村散居儿童季节性传染病的发病率,维护社会稳定医.学全.在.线网站www.lindalemus.com。
[参考文献]
[1] 卫海燕,许玉玲,黄学勇,等. 肠道病毒分子分型研究进展[J]. 中国病毒病杂志,2012,2(1):72-76.
[2] 叶仁荪. 国外亲属抚养与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J]. 农业经济问题,2006,2(11):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