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FPS-R)
该法在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aces pain scale, FPS)的基础上修订而成,是用6种面部表情从微笑、悲伤到哭泣的图画来表达疼痛程度,患者选择其中一个脸谱来表达现在的疼痛程度。该法对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文化背景等方面没有特殊要求,易于掌握,不需要任何附加设备,在儿童、急性疼痛者、老人、文化程度低者、表达能力丧失者的疼痛评估中也被证实非常有效。有研究显示外科手术选用FPS-R评估疼痛的比例最高[19]。
6)五指法
张菊英[20]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运用五个手指并辅以表情,让患者明白大拇指代表剧痛、食指为重度痛、中指为中度痛、无名指为轻度痛、小指为无痛,并由患者自觉展示复述,由护士确认其疼痛强度。Chris提到的“Finger Span Scale”与此法类似[11]。采用该法直观、简便,患者容易接受,评估用时短、回答正确率高,并且首选率高,对文化程度低者尤其适用,还适用于不同听力低下及存在语言交流障碍的特殊患者。
7)长海痛尺评估法
上海长海医院陆小英老师将NRS和VRS结合,制定了“长海痛尺”,用VRS对NRS的刻度进行解释、限定。结合两者的优点,有比较精确的0~10的刻度来评分,也有相应的文字描述便于患者理解,错误运用比率小,能够精确反应患者的疼痛程度[21]医.学全.在.线网站www.lindalemus.com。
2.2.2 多维度评估工具
1)简明疼痛调查量表(Pief pain inventory, BPI)
BPI使用NRS表达患者的疼痛强度,并有7个问题描述疼痛干扰患者的活动、情绪、娱乐、人际关系、睡眠、工作和行走;当前治疗的环节程度使用百分比表示;用图形表示相应的疼痛部位。此量表对疼痛程度和相关能力障碍的量化既简单又迅速,5~15 min可以完成,适用于各类人群和患者。该量表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许多国家的疼痛评估中,被当地本土化后,均有较好的信效度[22-24]。
2)McGill疼痛问卷法(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MPQ)
MPQ是全面评估疼痛的多维度测量工具,不仅评估疼痛的部位、强度、时间特性,还评估疼痛的情感及感觉方面[25]。除了疼痛描述语外,还包括评估疼痛空间分布的身体线图以及现存疼痛强度(PPI)的测量。它有15个描述信息组,即11个感觉痛(跳痛、针刺样痛、刀割样痛、刺骨样痛、痉挛痛、咬痛、烧灼痛、剧烈痛、痛苦的痛、撕裂样痛)和4个情感类别(疲劳、厌倦、恐惧、痛苦的折磨),并将每一个信息从0~3分分为四个等级。它能测定疼痛的不同因素,但是文字比较抽象,理解相对复杂,需要患者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MPQ现在已被很多国家进行推广运用,一般用于癌症患者慢性疼痛的评估中,有台湾学者对其汉化版进行了评述。MPQ简化版(the short form MPQ,SF-MPQ)也被证实是有效的,也有学者对SF-MPQ进行了增订,SF-MPQ-2版也证明在评估神经性和非神经性疼痛中有效[26]。
3)McMillan法
McMillan法是对MPQ的进一步改进,此法是采用直观目测疼痛标尺(0~10分)的方法标记疼痛的程度,用预先印制的人体正面、背面图标记疼痛的部位,并采用问答形式由患者对疼痛做出具体描述。护士记录疼痛的时间、性质、止痛措施以及疼痛对患者的食欲、睡眠、注意力、情绪、社交活动的影响,该方法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4)中国人癌症疼痛评估工具(Chinese cancer pain assessment tool, CCPAT)
CCPAT是香港理工大学护理与医疗系钟慧仪博士研制的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的多层面疼痛评估工具,于1998年推出。该工具从六大方面:身体功能、药物使用、心理社交、疼痛信念、情绪和疼痛强度,56个指标进行评估,每个指标采用1~5分评分法,得分越高表明患者所受的疼痛冲击越重。经检测,该量表有较好的信效度,比MPQ,BPI更适合于中国人使用,对临床评估癌痛患者的疼痛强度有较好的参考价值[27]。
5)日本疼痛评估表
该量表是以弗·亨德森的理论为基础,以马·高登的11项健康机能类型为框架制成,设立了12项内容进行评估:疼痛部位、疼痛的原因、疼痛的强度、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的表现、疼痛增强的情况、疼痛时的行动和表情、现用的镇痛方法和有效性、因疼痛而被限制的行动、因疼痛而被限制的行动、夜间的睡眠状态、患者期待达到的镇痛效果。该评估方法能够方便的评价护理效果,随时改进护理计划[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