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结肠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中药治疗及护理有效途径。[方法] 对15例UC患者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结果] 本组15例,显效9例,60%,有效5例,33.3%,无效1例,6.7%),总有效率93.3%。[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及良好的护理对UC患者具有良好治疗效果。
【关键词】 结肠炎;溃疡性;中药灌肠
溃疡性结肠炎(UC)传统的治疗采用糖皮质激素及柳氮磺胺吡啶治疗。中药灌结肠炎肠即将一定量的中药用肛管灌入直肠,起到排湿解毒、行气活血治疗的作用。我科从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对15例UC患者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疗效显著,现将中药保留灌肠的方法及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共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22岁,平均48岁。诊断根据2000年全国炎性肠道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
2 治疗方法
按照传统的治疗方法使用糖皮质激素及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中药采用大黄、黄连、黄芩、黄柏、赤芍为基本方。气虚者加黄芪、党参,腹胀痛加枳壳,泻下红白黏液加白头翁、白及等,煮成汤剂备用。灌肠在晚间睡前进行,先嘱病人排净二便,病人取左侧屈膝卧位,选用较细的尿管及肛管,涂以液体石腊油,排净管内空气后,轻轻插人肛门25~30cm,灌肠液不宜太多,一般在80~150ml左右,温度在39~41℃之间。灌肠后取膝胸卧位,以使灌肠液保留时间延长,一般20次为1疗程,妇女经期停用。
3 治疗结果
本组15例,显效9例,60%,有效5例,33.3%,无效1例,6.7%),总有效率93.3%。
4 护理体会
4.1 操作前的护理
(1)心理护理: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应热情主动与患者交谈,向患者解释灌肠的目的,并关注患者的感受,耐心解释,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患者精神放松,主动配合治疗。(2)饮食护理:治疗前后1小时进食,治疗前告知患者不要吃的太饱,并嘱其排空大小便,以减低腹压,减轻灌肠后产生的便意。
4.2 操作中的护理
(1)插管的护理:选择粗细合适的一次性导尿管,并用肥皂水或石蜡油润滑导尿管前端,以便减轻对肛周皮肤黏膜的损伤。(2)灌肠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灌肠液的温度及流速是否适宜,如出现腹胀或有便意,可嘱患者深呼吸放松腹肌,并放慢进液速度,或暂停片刻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如出现脉速、出冷汗、剧烈腹痛等,应立即停止灌肠,通知医生给予及时处理。(3)温度39~41℃,防止过冷过热的刺激。灌肠液高度距肛门不超过30 cm,肛管插入时动作轻柔,深度15~20 cm。[2]
4.3 操作后的护理
灌肠结束后拔出一次性尿管,嘱患者放松,并尽量将中药保留1h以上,以利于药物的吸收,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腹胀、腹痛等情况。
5 讨论
中医认为UC属于“肠癖”、“脏毒”等范畴,病位在脾胃、大肠,病邪以湿邪为主兼热毒。其病因病机多由机体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或忧思恼怒,肝克土,导致脾胃损伤,传导失司,水湿内停,郁久化热,湿热毒邪瘀滞肠道,肠络受损,血腐肉败化为脓血,从而形成溃疡。中药选用黄芩、黄连苦寒燥湿以解肠中热毒,大黄苦寒助黄芩、黄连泻火燥湿;白头翁、黄柏清热解毒凉血;白及、赤芍化瘀止血、通经活络、消肿生肌而不留瘀以利溃疡面修复。因UC最常累及直肠与乙状结肠、可扩展到降结肠、横结肠,甚至累及全结肠。病变主要位于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用中药保留灌肠可使药液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保证药物的浓度及更直接吸收,方法简便,从而发挥出对UC的良好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欧阳钦.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中华消化杂志,2001,4:236.
[2]殷磊,于艳秋.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30331.
医学论文推荐阅读:SCI医学论文检索查询
卫生高级职称推荐内容:全国医学高级职称考试题库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