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中国成年人人际健康素质量表的编制
摘要:在文献分析和专家评定的基础之上,构建了人际健康素质的基本结构,并编制了初始的中国成年人人际健康素质问卷。然后通过项目区分度分析和验证性 因素分析对初始问卷进行了修订,最终形成了包括合群性、亲仁性、利他性、共情性和友善性5个维度的正式量表。结果表明,人际健康素质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 致性信度、重测信度和分半信度以及较好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校标关联效度和会聚效度。结论:人际健康素质量表具有较好的心理测量学特征,可以作为中国成 年人人际健康素质的心理测量工具。
关键词:人际健康素质,信度,效度,验证性因素分析。
分类号:B846
1 引言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对人际健康素质的结构与内涵行了探讨。主要从三个视角进行了探讨。
第一,社会心理学视角。该视角进行的早期研究主要注重群体中个体的心理品质,换句话说,就是个体个性特征的社会合意性。例 如,Anderson(1968)提出,人们评价他人时社会合意性的人格特质(personality-trait)有:诚实、真挚、理解、忠诚 等;Cann(2004)研究了在四种关系(包括个人的和职业的关系,即朋友关系、亲密关系(romantic partner)、个人与雇员、个人与老板的关系)中,研究对象的34种个人素质(quality)的重要性。在该研究中,Cann通过因素分析的方法得 出了4组因素,分别为亲密性(intimacy)、可依靠性(dependability)、成就(achievement)和善良 (kindness)。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善良这一组素质具有跨不同关系的一致性。亲密关系对亲密一组的素质要求高:除了朋友关系,其它三种关系都认为可 靠性和成就两组素质也很重要。
第二,情绪智力视角。该视角的研究将情绪和认知等同考虑,认为情绪智力不仅反映单一的特征或能力,而且更应该是不同情绪推理能力的组合,即感 知、理解和调整情绪。例如,Schutte、Malouff、Bobik、Coston、Greeson、Jedlicka、Rhodes和 Wendoff(2001)运用测验法和实验法等方法,考察了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之间呈显著正相关:高情绪智力 者具有高共情性(empathic perspective taking)、社交情境中的高自我监控性(self-monitoring in social situation)、高社交技能。并显示出更加合作的态度;在不同人际关系中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高情绪智力者,亲密关系的得分高,当研究对象评价其配偶有较高的情绪智力 时,其婚姻关系的满意度得分也高。因此,Schutte等人(2001)认为,情绪智力是导致人际吸引的个人素质: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个人的通情、社 交情境中的自我监控能力、社交技能和合作的态度都非常重要。
第三,心理素质视角。该视角将人际健康素质看成是心理素质的一个主要成分或亚成分。例如,沈德立和马惠霞(2004)认为,人际交往素质指个 人能与周围的人和群体进行交往、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环境,维持、改善和提升人际关系的能力和品质。包括人际知觉(认知)、人际沟通等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 能力,人际关系建立过程中的自我情绪调控能力以及维持、改善和提升人际关系的能力等。根据他们的观点,人际健康素质是构成心理健康素质的主要成分之一。冯 正直和张大均(2001)有关中学生心理素质概念和成分的研究表明,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可以分为三个维度,分别为认知因素、个性因素和适应性因素,其中,人 际适应包含在适应性因素之中。冯正直、宋新涛、王智和余红艳(2011)研究认为,军人心理素质由聪慧、忠诚、勇敢、自信和挫折五个维度构成,共包含15 个因素:聪慧(判断、决策、应变)、忠诚(爱国、奉献、责任)、勇敢(断、坚定、顽强)、自信(沉着、独立、乐群)、耐挫(适应、承受、调节),其中,自 信中所包含的乐群性,便属于人际健康素质的成分。王极盛、李焰和赫尔实(1999)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研究表明,中学生心理素质主要包括10个方面 的内容,分别为:注意力、情绪、性格、兴趣、人际关系、意志、智力、道德、适应性以及满意度等,其中,第5个因素即为人际关系。邓如陵和葛军(2000) 有关高师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研究表明,高师学生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8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思想道德素质、现代意识素质、自我发展能力素质、教学工作能力 素质、教育科研能力素质、人际交往能力素质、职业情意素质以及职业个性素质,其中第6个方面的内容即为人际交往能力素质。综上所述,目前国内有关人际健康 素质的研究更多地侧重于“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内容,即强调人们在实际的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应具备的某些能力,而较少有研究探讨人们在建立、维持人际交往的 过程中应具备什么样的人际品质。
本研究的目的是从心理品质的角度探讨人际健康素质,也就是把人际健康素质看成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品质或心理特质。以往大 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许多内在的、稳定的心理品质或人格特质都是都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例如,程科和黄希庭(2009)指出,心理健康的表现大致可 分为心理疾病或障碍、心理机能正常和人格健全三个层次。其中。人格健全则属于高层次的心理健康,表现为有高尚的目标追求,发展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从事具有 社会价值的创造,渴望生活的挑战,寻求生活的充实与人生意义。雷榕、锁媛和李彩娜(2011)研究发现,除开放性外,人格五因素与心理健康各因子间相关显 著。其中,外向性(包括乐群性等方面的内容)、宜人性(包括利他性等方面的内容)、谨慎性与人际敏感,宜人性、谨慎性与敌对性呈显著负相关。洪伟和徐红红 (2009)研究发现,利他维度中的人格特质与应激呈显著正相关:积极人格的三个特质之一的随和(人际关系的和谐性)与心理症状呈显著负相关。童永胜研究 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格异常有其独特的模式,在“合群”、“利他”等6个人格特质小因素上得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精神病患者的“合群”等人格因素对精 神症状有直接影响作用:“合群”、“利他”等因素通过“认知调整”应对方式对社会功能缺陷水平有间接影响(崔红,王登峰,2007)。杨慧芳和郭永玉 (2008)研究发现。神经质(愤怒一敌意、冲动性等方面的内容)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呈显著负相关,与消极情感呈显著正相关,而外向性则正好相反。陶 金花和田芳(2010)研究发现,高校学生干部在人格特质上多表现为乐群、恃强、易兴奋和敢做敢为,且这些学生较少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聂衍刚、甘秀英和 周虹(2011)研究发现,侵扰、唤醒、事件影响量表总分均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与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呈显著正相关;逃避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与 宜人性呈显著正相关。李中权、王力、张厚粲和柳恒超(2010)研究发现,除直接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外。神经质和外倾性还会通过重新评价策略的使用间接 影响主观幸福感。 此外,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关于人际健康素质也有相当多的论述。例如,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或“礼、义、廉、耻、仁、爱、忠、孝”,一直 是指导国人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并成为中国国民人际健康素质和道德品质的主要成分。“弟子规”中提出“泛爱众,而亲仁”(意思是应该对大众有爱心,并且亲 近那些道德品质高尚的人),也是所提倡的人际健康素质。
基于以往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人际健康素质指个体借助人际交往或沟通。与人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所需要的个性心理品质或人格特质,人际 健康素质包含众多的人际人格特质,因此是一种复合特质。按照《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的总体研制计划(粱宝勇,2012),本研究编制的人际健康素质量表 宜聚焦于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人格特质。遵照这个原则,本研究确定,自编的人际健康素质量表包括合群性、亲仁性、利他性、共情性和友善性等五种人格特质。
2 编制过程与方法
2.1 量表维度和操作定义的确定
通过查阅以往文献。本研究对中国成年人人际健康素质量表的各个维度进行了如下定义:
“合群性”(Gregariousness)与“乐群性”意思相近,指个体乐于并善于与他人相处。在该维度上得分高者乐意主动地接近他人,喜欢参加或组织群体活动:反之,得分低者通常不善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待人疏远。喜欢独处。
“亲仁性”(Virtue)指以道德品质高尚的人为友。该思想源于“弟子规”中的“泛爱众,而亲仁”。在该维度上,得分高者为人坦诚,讲信用,有社会责任感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且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反之,得分低者为人狡猾。言而无信,遇事爱推卸责任,且以个人利害为先。
“利他性”(Altruism)指个体愿意助人。该维度上,得分高者常常乐意帮助他人,关心他人,具有较强的公德心:反之,得分低者常常喜欢计较个人得失,不愿意帮助他人。
“共情性”(Empathv)指个体能设身处地考虑他人的感受。在该维度上,得分高者富有同情心,善于体谅和理解他人,常常能站在他人的立场来考虑事情:反之,得分低者往往为人冷漠,不能体会他人的难处,遇事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友善性”(Friendliness)指个体为人积极乐观,与人为善。其思想源自亲善性,代表了“爱”、对人际和谐是否看重,与其相反的一 极大体上为敌对性。在该维度上,得分高者通常相信人性本善,常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来看待他人:反之。得分低者往往相信人性本恶,好猜忌他人,对人常常怀有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