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因子是由美国sci创始人加菲尔德1972年提出的,是指一定时间内某刊论文的平均被引率,其计算公式为:影响因子=期刊论文被引量/前两年期刊论文可被引量。一般来说,期刊的影响因子越大,表明该期刊在本学科研究中的相对影响也就越大。由于直观、显示度高,影响因子迅速成为衡量期刊学术影响的一个重要指标,并且迅速被“泛化”成几乎“无所不能”的学术评价工具,成为学术界的一种“拜物教”,由此却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影响科研评价与学科发展
影响因子是评价期刊的工具,而现在却用来评价学者。我们看看此种评价是如何进行的:首先是看文章发表刊物的影响因子,再看总影响因子数,即把一个人发表论文的刊物影响因子全加在一起。这种做法的前提是在逻辑上假设:同一期刊发表论文的质量相同,相同影响因子的期刊发表论文的质量也都相同,这显然是非常荒谬的。而如今影响因子普遍被作为最重要的考量指标,与学术绩效评估、科研经费资助直接挂钩,在博士生毕业、职称晋升、学科评估等方面也随处可见其身影。
影响因子评价法忽视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不可比性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数、研究热度、经费数、刊文数、引文数差距很大,反映在其学科的影响因子数值上有非常大的差异,如热门大学科医药卫生类期刊、生物学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与基础学科数学和农林科学类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有着天壤之别,一个数学杂志的最高影响因子值比一个生物学杂志的最高影响因子值低二十倍。按此评价,则真是“大牛不如青椒”了,显然是不公平的。
影响办刊导向
影响因子的不恰当使用对刊物也非常有破坏性,给知名期刊带来沉重的投稿压力——滥投,人满为患。同时,导致部分期刊挖空心思进行操纵,一是自引、诱引严重,要求作者在投稿时多引用该刊的论文。二是控制不属于热点的文章数量(尽管质量很高),而对不属于研究论文但有利于提高被引次数的文章,却十分热衷。三是导致一些关系好的期刊互相引用,小圈子相互“抱团取暖”。
由于影响因子崇拜日盛,影响因子变成了一种十分有效的促销工具、一种有利可图的生意。由跨国出版集团创办的既没有名气又分工过细的科技杂志,已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期刊引文数量急剧增长,彼此互相摘引,而目的不是为了确认发明优先权,而是为了追逐更高的影响因子,真正严谨的由文化机构主办的科技杂志反而被逐出国际发行渠道。同时论.文.客.服.QQ,81995535,跨国出版集团利用自己的垄断性地位涨价,肆意攫取暴利。我国产出的sci论文数已排在世界前列,但却呈现一种“论文投外刊、学术信息机构定外刊减内刊、学者读外刊引外刊”的怪现状:先是学者以无偿或低息把学术信息提供给跨国出版集团,然后国内几千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又花巨资再将其购回。
中国的崛起不仅要在硬实力方面表现出来,也要求在软实力方面有所作为。当代中国学术发展道路是“中国道路”的思想投影和折射,必须要树立中国学术的价值自信、理论自信和民族特色,对于西方学术标准不能一味效仿,而是要有一个学习吸收——竞争超越——占据制高点的过程,建立起中国学术评价体系,主动向世界传播中国特色的学术思想、理论概念、语法逻辑和话语体系。
更多高级职称论文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