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烧伤科专业论文优秀范文分享
烧伤科专业论文优秀范文分享如下:
一、烧伤样本与总体
对于医学研究来说,样本就是病人、健康人或某个单位、或受试动物。为使论文撰写与科研设计、实施及统计学处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这里采用“样本”一词。在临床与基础研究中,我们经常通过一定数量的病人与健康人或动物进行科学研究,从中推论出同一性质的全体观察对象的某些情况。如我们连续观察了500例烧伤病人的深Ⅱ度创面愈合后疤痕生长情况,伤后3个月内有100例病人的深Ⅱ度创面出现疤痕增生,即该组病人深Ⅱ度创面3个月的疤痕形成率为20%。其中500例观察的病人都是样本。然而研究的目的不仅是了解我们所治疗的这500例病人,更重要的是用这个结果推论所有深Ⅱ度烧伤创面3个月内的疤痕形成率。即这500例病人所代表的所有烧伤病人为总体。所有烧伤病人究竟包含多少,可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无限的,一种是有限的。假如欲了解的病人不分种族,不分国际,不论现在还是未来的病人皆适用,病人的范围数量是不定的,称无限总体。假如所了解的只是某一种方法治疗后的疤痕形成情况,不包括其它疗法,这个总体为有限总体。以上例子可以说明,总体指的是试验结论所适用的全部个体。也可以说,研究的目的决定了什么是总体。僻如,我们要研究某种烧伤外用药在防治烧伤败血症中的作用,所用的样本最起码应是易发生败血症的患者,如50%体表面积以上的烧伤患者。假如我们选用的样本烧伤面积不足30%,或Ⅲ度面积不足10%,因为这些病人不具备研究总体的最基本条件,即他们发生败血症的机会本来就很少,故研究结果不会也不可能说明总体的本质。又如,有人试图研究某种烧伤创面外用药对烧伤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但他选用的样本平均烧伤面积明显低于30%TBSA,而国内外资料都报道,30%TBSA烧伤病人不会出现明显的血液流变学异常-论.文.客.服.QQ,81995535。因此,本研究目的说明不了总体,是样本选择的一大失误。
二、烧伤样本的特殊性
众所周知,烧伤是创伤疾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医,学全,在线.搜集.整理www.lindalemus.com。说其特殊在于致伤原因诸多,烧伤面积相差悬殊,烧伤深度不一,部位分布广泛,病程较长等。它虽然具有较固定的演变过程,但每个过程中都蕴藏着许多特殊问题。老年人、小儿即使与成人烧伤面积相同,但病程与严重程度却不相同。1%烧伤面积的Ⅲ度创面如发生在躯干、预后多为良好;若发生在面部,有可能导致五官功能障碍,或有毁容的危险。因此,有些烧伤病人的烧伤创面愈合了,但烧伤疾病未必完全被治愈。由于烧伤样本具有以上特殊性,欲要证明烧伤总体的变化特点,试图用几例或几十例病人进行研究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选50例病人进行临床研究,这在一般情况下是可行的,但烧伤研究却嫌不足。因为50例病人需要按其特殊性分开研究,如年龄、伤因、面积、伤情等,其结果是被划在一个等级内的样本数量可能是了了无几,从而失去了样本的代表性。有人报道,采用新疗法的前10年,烧伤治愈率为62%(62/100),新疗法的治愈率为80%(80/100),认为新疗法能显著提高治愈率。暂且不讲两者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就表达方式而言,也不能说明事物的内在关系,因为两者之间的样本特殊性均未交待。如果新法治疗前的100例病人均为特重度烧伤,而新法治疗的100例中有部分病人为中小面积烧伤,这样的对比完全没有意义。最好的研究方法是根据样本特性分别进行研究,如50例手部电烧伤的治疗经验,100例烧伤面积大于50%T小儿烧伤的临床治疗体会,20例瓦斯爆炸烧伤的临床特点,100例深Ⅱ度烧伤创面疤痕生长情况的调查,两种不同疗法防治深Ⅱ度烧伤疤痕增生的对比观察,MEBO治疗30例面部深Ⅱ度烫伤的疗效观察等等。
通过以上分析,每位烧伤专业医务人员,掌握好烧伤样本的特殊性是最基本的要求,因为1%烧伤面积的烧伤与50%烧伤面积的烧伤其病理变化截然不同;50%Ⅲ度烧伤比50%浅Ⅱ度烧伤的伤情也严重的多。有人说烧伤科的医生一年365天就治一种病(烧伤),然而烧伤与烧伤不一样,100%烧伤面积者诊断为烧伤,1%烧伤面积者也诊断为烧伤,但前者的伤情比后者可能严重不知多少倍。50%TBSA以上烧伤面积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或不可避免的要发生烧伤休克,水与电解质失调,酸碱平衡紊乱、急性肾功衰竭、脑水肿、肺水肿、低白蛋白血症,应激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全身或局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局部或全身感染,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等。因此说,烧伤病人并非只患烧伤一病,共性中包含着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那种“烧伤专科医生一年只治一个病”的说法是缺乏辩证观点的。热液烫伤的诊断应当说够具体了,但工业用废水烫伤的严重性比一般饮用水烫伤严重的多,前者的烫伤机制也有一定的特殊性,即烫伤时,工业用废水中的某些有害物质会借助扩张的毛细血管、毛囊、汗腺进入体内、引起致命性损伤。假如遇到烧伤面积不大,而本来不该死亡的患者却死亡了,面对这种情况应在致伤原因,发病特点等方面寻找其特殊性,总结经验,更好的丰富烧伤专业理论,指导临床,提高治愈率。
三、样本研究日期及年龄、体重的表达
论文的主体部分包括许多内容,而研究日期患病年龄、体重都是烧伤研究所涉及的主要内容。许多论文在文章的开头首先介绍该研究的起止日期,但仍有些作者却忽略了这一点,即不注明研究起于何时,也不说明何时截止,结果给读者留下某些疑惑。研究工作具有其明显的时间性,如某作者于×年×月×日开始,采用某种疗法治疗某病,获得令人鼓舞的好效果。时隔几年后,另一位作者采用同种方法治疗同一疾病,并取得相同的效果。即使他们是不谋而合,首创人应属于前者。由此可见,注明研究日期的重要意义在于必要时刻供查对有关线索之用。此外,这也是评价对研究工作是否严谨的一种表现。作者在审稿过程中曾发现某基层医院在一年内采用某方法治疗褥疮××例并同传统疗法××例作对照。我们暂且不谈其疗效,某单位在一年内发生或收治了如此大量褥疮病人的背后又说明了什么问题,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样本的患病年龄对于烧伤疾病来说更有其特殊意义,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小儿年龄的划分界限。国内医学界对小儿年龄的划分标准是:出生后28天内为新生儿期,至生后1周年为婴儿期(乳儿期),出生后第2和第3年为幼儿期,3~6或7岁为学龄前期,相当于目前“幼儿园”的阶段,自6~7岁至11~12岁为学龄期,此后过渡到成人的发育阶段称之青春期,或青春发育期。所有烧伤教课书中均阐明,12岁以下的烧伤谓之小儿烧伤,无论从烧伤面积的评估或休克的尿量判定标准都可证明这个论点-医 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整理。小儿头部与双下肢的体表面积估计,以12作为调整系数。小儿休克期的尿量以每小时、每公斤体重1ml为基准,12岁小儿的计算体重为31(2×12+7)kg,其尿量应为,31ml/h*kg体重。这个数字又是成人每小时尿量的最低要求值,故13岁者理应不在小儿年龄段内。如果要研究13~21岁患者的烧伤特点,建议用青春期或青春发育期表达,因为此期即不完全保留小儿的某些特点,也未完全达到成人的生理标准。烧伤科技论文在样本年龄表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模糊了小儿年龄划分标准,因为医学中的小儿年龄上限与其它部门的某些划分有所不同。杂志中曾刊登过以下类似文章,如某作者企图了解当地烧伤的流行病学,某年龄分组为<6、7~17、18~30、31~50、>50岁;也有人分为<3、4~6、7~10、11~15、16~20、21~30、31~40、41~50、51~60、61~70岁;更令人费解的是,有人在总结小儿烧伤救治经验时根本不谈患儿的年龄。因上述年龄分组不是以小儿各期年龄划分标准划分的,所得出的结果(如7~17岁、11~15岁的结果)究竟代表患儿的哪个时期,论文的质量及价值应如何评定,都是让人迷惑不解的。
测量样本体重对疾病诊治与病情分析均有重要意义,如根据体重计算休克期补液量,了解回收期出现时间,协助分析水平衡,评定营养状况等。一般认为,如果水平衡正常,体重进行性下降,多为营养不良造成。然而多数文章不涉及病人体重问题,可能是由于测量工作繁琐,尤其是对成人,没有认真的做好这项工作。据了解,国内绝大多数烧伤专科治疗单位对患者不是通过实测得来的。可想而知,休克期的补液量尽管采用公式计算,其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使本来的估计值又加大了偏差程度。假如采用估计体重所获得的休克期补液量推导新的补液公式,其准确性不能不令人置疑。在多数单位尚无理想的测量体重的情况下,作者建议可否用以下方法补正。1.儿童体重用普通磅称直接测量。2.成人体重有条件的单位也应直接称量,对无法测量者应以伤前最近一次称量结果为依据,并去除当时衣着重量。一般情况下,冬季测量结果扣除2.5~3.5kg,春秋季节扣除1~2kg,夏季可不扣除。当遇到病人可能合并水平衡障碍时,或严重病人必须了解体重时,应克服困难,进行实际称量,为临床病情分析与治疗提供依据。
四、样本烧伤面积的表达
论文对烧伤面积的表达问题可归纳二个方面即烧伤面积评估的准确性和烧伤面积大小的概念。对于烧伤面积的表达似乎不易出现偏差,因为已对各部位的体表面积进行了量化。然而尽管如此,评估中的误差依然存在,而多数情况下是对烧伤面积高估,其后果又会影响科研的准确性。有人要了解烧伤面积30~50%TBSA病人的临床特点,假如对每个样本烧伤面积的评估出现高估现象,这就有可能使那些本来不足30%TBSA的中度烧伤病人晋升到重度烧伤的等级内,最终又势必出现用中度烧伤病人的临床特点推导重度烧伤,从而得出错误结论。如果所研究的目的是了解重度烧伤病人的并发症或死亡率,上述结果肯定要低于其真正的研究结果。在讨论时,又会错误的提出本组的并发症或病死率低于它人的治疗结果的论断。因此,对于烧伤面积的评估应做到相对准确,即不高估,也不低估,让所用样本的代表性真实的代表总体。
烧伤面积的大小是个模糊概念,说其大小应有一个参照物体对照-医学全在线,搜集整,理www.lindalemus.com。然而有些文章的中心目的之一是总结大面积烧伤的某些变化特点,如“40例大面积烧伤的临床救治体会”。当然这40例病人的烧伤面积不会完全相同,有的可能大到100%TBSA,有的可能为30%TBSA。100%TBSA者属于大面积烧伤肯定无疑,但30%TBSA浅Ⅱ度烧伤而又不出现休克者是否属于大面积烧伤有待于继续研究探讨。国内有人把烧伤的严重程度足引起全身症状者谓之大面积烧伤;反之为中等或小面烧伤。就此人们又习惯地把重度和特重度烧伤列为大面积烧伤范畴;中度烧伤者为中等面积烧伤;小面积烧伤多指10%TBSA以下的Ⅱ度烧伤。特大面积烧伤也是一个模糊概念,因为除100%TBSA者可认定为特重度烧伤以外,其它情况均应有参照物体对照,而国内多数文献是指90%以上体表面积烧伤患者。因90%TBSA以上仅指烧伤面积,未说明烧伤深度,90%TBSA浅Ⅱ度烧伤的严重程度不抵50%的Ⅲ度烧伤,故这样描述方法也不能完全代表总体的真实性。鉴于以上情况,作者建议少用或尽量不用这些尚未定论的名词,用现行的烧伤面积、深度或伤情分类 等级表达较妥。假如采用特大或大面积烧伤诊断,应在文章中说明他们的伤情,便于读者参考。
五、样本休克处理过程中的表达
烧伤休克处理过程中有许多内容要进行表述,这里仅就预防和治疗休克,何谓平稳渡过休克期,尿量满意或标准尿量表达问题作如下评述。
翻开有关烧伤休克临床处理方面的文章,不外有以下提法,即抗休克治疗,纠正休克,预治休克等等。究竟采用哪种表达方式最能反映样本的真实情况,确实需要进一步探讨。烧伤休克是否发生不仅取决于烧伤面积、深度、合并伤、伴随疾病及患病年龄,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是否采用了积极有效地抢救措施。言外之意,有的病人在入院时未必一定都发生休克,对这类病人的处理原则应是预防休克的发生;若病人已呈现出休克的某些特征,积极地抢救休克当然是最基本的处理原则;但有时尚难以做出准确地判定,而防治休克一词却成了普遍的表达方式。休克的防治包括两个概念,一是病人尚未发生休克,预先采用有效地预防治疗措施使之不发生休克。临床实践证明,这种处理措施可使本应发生休克的患者不发生休克。二是病人已处于休克状态,积极投入有效地治疗抢救措施,使之逆转,并为以后的治疗赢得时间与创造条件。值得提出的是,预防休克和治疗休克这两个概念虽然都是依靠静脉补液为其主要手段,但两者之间却有着根本不同。烧伤早期尚未发生休克的病人,内环境状态是相对恒定的,如果预防措施扼制了病情的发展,稳定的内环境就可以维持生命生存,能对抗不良环境和病源的侵袭。相反,若病人一旦发生了休克,就意味着机体不仅发生了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微循环功能等方面的变化,还说明细胞代谢功能、补体、细胞因子、氧自由基等都发生了变化。尽管采用的同是静脉补液治疗,后者的疗效肯定不如前者,积极地防治休克的主要目的大概就在于此。
“病人平稳渡过了休克期”是多年来人们惯用的一句话,并逐渐被引用到论文中-论文客服QQ,81995535。其原意是指病人渡过了伤后的48~72小时,因为较好地保住了生命,与死亡相比谓之“平稳”并不过分。然而从烧伤病程全局考虑,休克期平稳渡过的含义需要重新评价。过去的多数文章认为,只要经过补液等措施治疗,在休克期结束时不呈现临床休克,就意味着已平稳渡过了休克期,而且这种认识一直影响着许多低资医师。他们认为,严重烧伤后发生严重休克的病人,只要按公式计算量补充液体,使血压得到回升,病人一般情况尚好,并延缓至休克结束时,就可称之平稳渡过休克期。所以,对有些论文述说休克期渡过平稳,伤后又发生了早期败血症等别扭的词句我们却都信以为然了。这种认识的错误是没有把烧伤休克期当作疾病的一个过程看待,而把休克期误作一道门坎,只要过了这道坎,就可称之取得了一个胜利,全然没有想到除早期之外,还有中期,乃至后期,休克过程对它们所施加的压力。上边已说过,休克一旦发生,机体就已经承受了诸多不稳定因素的干扰。由此可知,凡临床已确诊为休克,就可断定临床经过并不是平稳的,而完全可以作出休克期渡过不平稳的结论,休克期渡过平稳只能说明由于给予积极地正确治疗,使病人免于发生临床休克,细胞代谢等方面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机体内环境也没发生明显的干扰。
尿量满意或达标准尿量也是论文中常出现的一个“术语”然而每小时多少尿量为满意尿量或标准尿量;尚难让人一语道明。有人在总结“防止休克期体液过度稽留可加重组织水肿”经验时,主张成人每小时尿量不少于30ml,但不超过50ml;另有人主张,“为防止严重烧伤并发肾脏损伤”,每小时尿量应大于50ml,但大到多少,并无严格界限。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有人发现不少烧伤休克病人在执行公式计算补液量的情况下,每小时尿量明显超出了100ml,但又畏怕他人提出置疑却顺从潮流作失真表达。其实,健康成人24小时尿量在2500ml以内尚属正常(不少于400ml),烧伤后有大量毒性物质及代谢产物需从肾脏排出,每小时平均尿量在100ml或偏多于此值可能不是件坏事。然而近年来不少学者主张以适中为度,即每小时平均尿量以50~70ml的折中标准为宜。平均尿量是单位时间的尿量对于那些时有时无、时多时少的异常情况,或依靠利尿剂获得的大量尿液应另当别论。在这种情况下求出的均值尽管达到了30ml或50ml、也不能称为满意尿量。尿量多少还有一个人为因素干预,就是经常用它来调整输液速度,如果调整不佳,势必要出现补液量与尿量之间交替出现的大起大落现象。总之,尿量表达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应当因人而异,因伤情而异,真实记录,严密监测,以求得每个样本的合适尿量。
六、样本烧伤部位的表达
多数情况下烧伤病人的烧伤部位是多发的,单一的仅一个部位被烧伤的机会较少-论文客服QQ,81995535,除非是极小面积的烧伤。10%烧伤面积的烧伤部位,除了双下肢、前胸后背及小儿头部外,恐怕其它任何一个部位都容纳不下,因为这些部位的体表面积都小于10%。有人介绍过这样两组病例:治疗组70例,全组平均烧伤面积23.9±4.8%TBSA,面积最大者为61%TBSA,头面部烧伤20人,颈部18人,躯干20人,四肢12人。对照组70例,头面部烧伤19人,颈部17人,躯干20人,四肢14人,全组平均烧伤面积24.3±4.8%TBSA。初看起来两组烧伤部位总和都是70,与病例样本数完全相符,似乎没有错误。其实,它已失去了样本的本来状况,更不能代表烧伤面积在20~30%TBSA之间的这个庞大总体。且不讲烧伤面积达61%TBSA的那个样本,也不讲本组样本的平均烧伤面积,就烧伤机制而言,只烧面部不烧颈部,或只烧颈部不烧上胸部等情况是十分罕见的,除非是个案报道。故两组共140例病人的烧伤部位都是单发是不符合烧伤发病规律的。再看烧伤面积超过60%TBSA的病人,四肢部位的总体表面积占59%,下余部分伤在何处应予交待。会阴、臂部烧伤的机会并不少,尤其是小儿,在统计时且不可忘掉。由此可见,烧伤部位分布多数情况下是复数或多处分布,分布部位总和应大于样本数,它不同于致伤原因分布。作为某一部位来说,如面部烧伤的分布次数只能小于或等于样本数,绝不能大于样本数。烧伤专科病历表达烧伤部位的方法是以通用烧伤面积分布图表标示,应按原始记录如实汇总、统计、哪怕一个样本有七、八个部位都被烧伤,均应汇总在内。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李传吉等在“MEBO烧伤临床中的应用与疗效评价(附217例报告)”一文中(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5,4:19),对烧伤部位的分布是这样表达的:面部50例,面、颈部39例,面、上肢16例,面、上、下肢2例,面、颈、胸7例,面、颈、胸、上肢12例,面、颈、胸、上、下肢13例(以下省略)。作者认为,这种表达方式即完整又真实,值得借鉴。
七、样本吸入性损伤的表达
吸入性损伤的表达问题往往出在诊断与治疗方面。吸入性损伤是近年来的一个新的诊断名词,人们常把呼吸道烧伤与它相提并论,但其涵义有所不同。吸入性损伤常常是除呼吸道烧伤外,尚有吸入中毒的因素参与。故前者的发病特点是除热力和/或烟雾等理化因素直接引起的呼吸道烧伤和/或肺实质的物理和/或化学性损伤外,尚存在有全身中毒症状。然而,有些作者对两者的表达并不确切,如“该组病人都有轻重程度不同的吸入性损伤”、“都有面 部和呼吸道烧伤”。同时也发现,有人在上千份烧伤病例统计中却未发现一例发生呼吸道烧伤或吸入性损伤。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多估或漏诊都是如此。其发病率虽然各家报道不一,但总的来说吸入性损伤国内发生率低于国外,一般为5~10%,而国外为15~30%。对于吸入性损伤的诊断不应仅限于鼻毛被烧焦、声嘶、呼吸困难等一般表现上;也不能在有无面部烧伤方面作文章,因为有人统计,吸入性损伤有面部烧伤或有面部烧伤而无吸入性损伤者各为70%。至于呼吸困难、肺部罗音等更易与其它原因所致肺部并发症混淆。诚然,在吸入性损伤诊断方面尚无快速、特异的方法,但是只要认真细致的进行病因、症状、体征及现行的物理、生化、同位素、影象等检查,诊断还是可以明确的。在表达中出现的另一个常见问题是不介绍或不侧重介绍抢救治疗经验,诊断虽然提出,不少是重度吸入性损伤,但不做切实可行的抢救措施,而病人奇迹般的治愈了,这种“不战而胜”的机遇不可能在众多患者中同时出现。我们既然做出了轻、中、重度吸入性损伤诊断,仅靠气管切开一项措施治愈率达100%是万万不现实的,因为吸入性损伤诊断困难,治疗也困难。治疗困难的程度贯穿于呼吸道烧伤或吸入性损伤的全病程与烧伤的全病程。对早期那种急风暴雨式的表现其治疗难度是公认的,而对后期病理变化的认识却感不足。呼吸道烧伤的局部病理变化与体表部位烧伤大同小异,也有范围大小、深浅程度之分。急性反应期过后不等于范围已缩小,或病损已愈合,同样存在损伤组织液化,坏死、脱落、感染、上皮细胞新生等过程。而中度程度以上的吸入性损伤或呼吸道烧伤欲渡过此期不会都是平稳的。因此,对于此过程的临床表达问题确应引起注意,其目的是使吸入性损伤的诊断、治疗等问题更加完善。九、样本感染诊断的表达 烧伤感染是烧伤病人经常出现的一种继发性损害,故在科技论文中出现的机会也较多,但在表达的确切性上尚存有不少问题。多数文章的表达十分模糊,如有的把创面早期污染视为感染;不结合临床特征,只要创面细菌学检查阳性便认定已经发生感染;临床资料中看不出有一例病人在院外已发生感染,但在早期创面处理中也照例把感染创面的处理过程说的淋漓尽致;可能或根本未做任何检查,创面感染多少例,某菌感染多少例、败血症多少例等一锤定音的词句都显示在论文之中;更令人费解的是说某疗法仅有几次“轻度”感染,而它法的感染率却高的惊人等等。导致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应当说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主观上的原因,没有深入细致的观察病人的每一个特征,更谈不上与现有的感染诊断标准相结合,故作不出更切合样本实际的诊断。二是感染诊断的标准问题,有局部感染,有全身性感染;有局部侵袭性感染与非侵袭性感染;有致病菌感染与“非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感染,后者也称“机会菌”感染;以及脓毒症(血培养阳性),脓毒综合征(血培养阳性或出现MOD)、脓毒性休克、全身炎症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紊乱(不全)综合征(MODS)、过度炎症反应综合征、炎症失控综合征,高动力脓毒症、低动力脓毒症等相似的诊断名词在某些资料中不断出现,使医生无所适从。值得提出的是深度烧伤的本质就是大量坏死组织较长时间的存在,有细菌生长是不可避免的,创面表浅部位细菌培养有多种菌生长,虽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临床意义往往不大。然而,细菌一旦进入活组织,其性质会发生改变,这就是通常说侵入性或侵袭性感染。这种感染是相当严重的,不少人用“全身严重感染”作概括的表达。与此对应的理应是“非严重感染”或“轻度感染”,但这些诊断各词却难以在教课书中找到。作者建议,在感染诊断的表达方面,即不墨守陈规但也不主观偏面;应当用专业术语表达,不使用概念不清的提法-论文.客服.QQ,81995535。
八、样本烧伤深度的表达
在样本烧伤深度表达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大体上讲也有两个,一是诊断,二是部位分布。目前我国现行的烧伤深度判断标准是以皮肤不同层次烧伤后所呈现的临床或病理特点制定的。“三度四分法”是国内沿用较久的方法,即、Ⅰ、Ⅱ、Ⅲ度烧伤,其中Ⅱ度又分为浅深两型。“三度六分法”是徐荣祥在烧伤湿润暴露疗法实践中提出的一种新的烧伤深度判定方法。因为Ⅱ度烧伤的病理变化复杂,临床发生率高,且治疗困难,他将其分为三种情况,即浅Ⅱ度、深Ⅱ度浅型与深Ⅱ度深型。Ⅲ度烧伤被分为两个级别,即Ⅲ度浅与Ⅲ度深。鉴于后一种判定方法是根据湿润暴露疗法的理基础而提出的,故建议大家在总结METB/MEBO临床经验时应采用“三度六分法”,放弃传统疗法所采用的“三度四分法”,以改变目前的混用状况。正确而统一的判定标准是诊断疾病的依据,也是对疾病基本特征的概括。假如同一份杂志不采用统一的诊断标准,又如何判断其疗效高低。回顾以往的文章,有人说深Ⅱ度愈合时间为24天,却有人说是16天,为何出现这种差别,分度方法不统一是主要原因之一,但也不能排除人为的判断错误。为此,对Ⅱ度烧伤的临床特点加以概述,供烧伤深度判断参考。众所周知,Ⅱ度烧伤局部的突出特征之一是水泡,但水泡特征不一。浅Ⅱ度烧伤水泡出现时间多在伤后2小时之内,水泡大小不等,泡皮也较薄。泡皮脱落处的皮肤组织湿润、微红,有渗出,感觉敏感,弹性良好。深Ⅱ度浅型早期表现与浅Ⅱ度有些相似,烫伤创面也有大小不等水泡,但泡皮脱落后的皮肤组织不是微红色,而是苍白,渗出较多。24小时后苍白色创面上出现密集散在小红点,疼痛也敏感。深Ⅱ度深型早期一般无水泡,或有迟发的小水泡。烫伤创面表皮无水泡者其真皮已分离,并贴敷于真皮上;火焰烧伤创面的腐皮多有黑色碳化物,去除后创面苍白,且干燥或有少许渗出。就其皮肤微循环受损程度而言,浅Ⅱ度烧伤的皮肤微循环已遭到损伤,但没有淤滞带皮肤组织,皮肤结构大部被保留;深Ⅱ度浅型的皮肤微循环在真皮乳头层已发生淤滞,表皮结构已消失,但大部分皮肤附件保留;深Ⅱ度深型的皮肤微循环损伤发生在真皮网状层,仅残留少部分皮肤附件。烧伤深度判定是一项即科学又严肃的工作,切不可草草了事。因为诊断依据全凭医生的临床经验,所以要求每位临床医生应掌握好烧伤创面不同深度的诊断要点,在临床实践中发展提高。从科研角度出发,为减少诊断误差,可采用临床医生会诊方式,集思广议,统一诊断认识,为后来的论文表达打下基础。特殊情况下,或有意义的样本,可做影像记录,为研究工作提供更确凿的证据。然而,烧伤深度判断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即使做了多年专科医师,也难免会出现某些偏差。但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减少误差,让样本更符合实际,更能代表总体。
不同深度创面分布的表达也常出现失真,最常见的情况是烧伤深度单发,即一个样本只发生相同深度的烧伤,哪怕是大面积烧伤也是如此,某作者研究两种不同疗法对烧伤患者的免疫学影响,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浅Ⅱ度26例,深Ⅱ度24例,Ⅲ度10例;对照组浅Ⅱ度24例,深Ⅱ度26例,Ⅲ度10例。显然,这种表达方式不符合烧伤发病学规律。除非是单纯的浅Ⅱ度烧伤,而多数烧伤病人的创面是由浅入深变迁发生的,即使只有一处创面,也常是深浅不一。按着上组病人的记录,Ⅲ度烧伤(各10例)都是纯粹的,它不搀杂其它任何深度的创面;深Ⅱ度烧伤创面也然,都是青一色的Ⅱ度。假如改换另一种表达方式,可能会增加资料确实来于每个样本的真实程度,即治疗组单纯浅Ⅱ度烧伤者26例,有深Ⅱ度和Ⅲ度烧伤者分别为24和10例(对照组表达方式同上)。作者曾在“山莨菪碱(654-2)防治烧伤休克作用机理”一文中对烧伤深度分布是这样表达的:654-2组成人64例,烧伤总面积61.0±18.7%TBSA;有Ⅲ度者44例,他们的Ⅲ度平均面积为21.1±10.1TBSA(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2,1:23~28)。这种表达方式即能客观的反映样本伤情,还可供读者推敲分析。全组样本烧伤总面积超过51%TBSA,有Ⅲ度者的Ⅲ度平均面积大于20%TBSA,完全可以反映特重度烧伤病人的某些特点。
新型烧伤创面用药五黄一号的研制及临床评价
【摘要】 目的 介绍新型烧伤创面用药五黄一号锌油剂的组成及制备和临床治疗Ⅱ°烧伤的方法及其作用评价。方法 选取中药五倍子、生大黄、三七和甘草,制备提取药物成分浓缩液-论.文.客.服.QQ,81995535,与氧化锌、羊毛脂、凡士林和石蜡油组成的基质混合并加入达克罗宁制备成品。用于Ⅱ°烧伤创面的治疗,观察疗效及毒副作用并评价其作用。结果 五黄一号锌油剂组方合理、精练,取材制备简易,剂型新颖,感官性状好,价格低廉;治疗烧伤Ⅱ°创面有良好促进愈合作用,脓毒症发生率低,未发现不良反应和过敏表现,局部刺激性疼痛表现轻微;减少临床医师工作量和医用材料消耗。结论 五黄一号在组方、剂型及其制备和治疗烧伤Ⅱ°创面的作用等方面具有科学、合理、简易和适用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烧伤 创面 治疗 制剂 五黄一号
Development of the zinc-oil preperation‘wuhuangyihao’ans a new type healing preperation and accessment of it’s therapeutic effects in treating the partial thickness burn wound
Dai Haihua,Hai Henglin,Hua Yunfei,et al.
Department of Burn and Plastic,the98th Hospital of PLA,Huzhou313000,Zhejiang.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troduct development of the zinc-oil preperation‘wuhuangyihao’as a new type healing preperation and accessment of it’s therapeutic effects on treating the partial thickness burn wound.Methods Collect the elements of Chinese herb including galla sinensis,Rheum officinale Baillon,Panax pseudo-ginseng Wall,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with alcoholic extraction.Add the extracted liquid and superficial anaesthetic dyclonine to basal composition including zinc oxygenate,vaseline and paraffine and all compositions were mixed to be preparation wuhuangyihao.It could be used to treat the partial thickness burn wound.Results The time of the wound healing with‘wuhuangyihao’was short,and times of dress changing were small,the incidence of sepsis,anaphylaxis and wound pain was low.Conclusi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preparation‘wuhuangyihao’on treating the partial thickness burn wound should be advanced and recommended extensively used. Key words burn wound treatment preparation ‘wuhuangyihao’
临床上多见的Ⅱ°烧伤通常以创面用药进行治疗。但既往常用药物和制剂如SD-Ag霜存在强效抗菌而促进创面愈合作用差、紫草油虽具有促进创面愈合作用、但可过度刺激肉芽增生等问题。为避免或减轻上述问题,我们选取中药五倍子、大黄等研制成制剂五黄一号用于Ⅱ°烧伤创面的治疗。
1 组方
五倍子50g,生大黄50g,三七25g,生甘草50g。
2 制备
取上述中药材以75%乙醇浸泡,滤液浓缩后与石蜡油、凡士林基质混合,加氧化锌粉100g和达克罗宁10g混匀成半固态锌油剂,成品量为1000g, ˇ 该制剂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200410018137.6)分装后待用。
3 组方原则
针对烧伤创面及其修复的病理生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炎性水肿和渗出[1] ,所用剂型采用锌油剂,具有吸湿、收敛、消炎、减缓渗出的功效。锌在胶原生物合成中是基本辅因子,适量的锌是促进创面愈合和组织修复的基本部分[2] 。五倍子能使皮肤、粘膜和溃疡的组织蛋白凝固而起收敛作用;促进血液凝固而起止血作用;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等有显著的抗菌作用 [3] ;其成分鞣酸有助于固定热损伤皮肤产生的毒性物质 [4] 。大黄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和活血祛淤等功能。用于热毒疮疡及烧伤,取其清热解毒,并借通便作用使热毒下泻。三七功能为化瘀止血、活血定痛,其所含皂甙有利于改善局部微循环而挽救间生态组织细胞,同时加速创面坏死物的去除。此外,尚有抗炎、利尿、抑制新城病毒及多种皮肤真菌的作用。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解毒、缓急止痛和缓和药性的功能。成分有类激素样作用,外用可保护有生机组织细胞免受损伤,促进上皮细胞分裂增殖。此外,也有抗菌作用 [3] 。达克罗宁为表面麻醉剂,对皮肤有止痛、止痒和杀菌作用,可用于火伤、擦伤、痒疹、褥疮和体表溃疡等。
4 临床应用
创面处理以1∶1000新洁尔灭液或1∶2000洗必泰液拭洗,引流小水疱液或去除大片游离表皮-论.文.客.服.QQ,81995535,将五黄一号揉混于消毒纱布、略潮湿,贴敷于创面,外被无菌敷料包扎;视创面渗出和疼痛及发热等情况换药。一般情况下,浅Ⅱ°创面间隔2~3天换药;深Ⅱ°创面间隔1~2天换药,坏死物去除后,出现上皮发芽,间隔2~3天换药,药物混于纱布后以不显潮湿为宜。视病情需要进行防治感染和其他全身治疗。经临床应用152例 [5] 发现浅Ⅱ°创面肿胀消退快,局部炎症反应不明显,换药1~2次后内层纱布已干,揭除时无明显疼痛及出血,表面平整无疤痕;深Ⅱ°创面表层坏死物液化较快,脓性分泌物易透出内层纱布而少有分泌物积聚,局部炎症反应轻,经2~3次换药后坏死物去除,基底上皮呈粉红色,在创面平整前有“发芽现象”,如同杨梅表面的颗粒,继续换药后渐成片平整,不再渗液,创面愈合,多无明显 疤痕,愈后随访很少再有水疱发生。 5 评价五黄一号与1%SD-Ag霜对照研究 [5] 结果显示,治疗Ⅱ°烧伤具有以下优点:(1)促进创面愈合作用好。浅Ⅱ°创面换药1~3次可愈合,治疗深Ⅱ°创面疗效突出,表现在去除坏死组织快,局部炎症反应轻,基底上皮生长迅速,小块深度创面脱痂后肉芽水肿轻、皮岛呈进行性扩展;因而显著缩短了创面愈合时间。(2)用药后及换药时患者疼痛轻微,易于接受。(3)应用面积较大时尚无明显内脏毒性作用和增加全身炎症反应及过敏等不良反应。(4)显著减轻临床医师的工作量和医用材料消耗。(5)五黄一号剂型和组分取材方便,制作容易,价格低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Latha B,Babu M.The involvement of free radicals in burn injury:a reˉview.Burns,2001,27:309-317.
2 Oberleas D,Prasad AS.Effect of zinc on thymidine kinase activity and DNA metabolism.In:Hoekstra WG,Suttie JW,Ganther HE,et al.editors.Trace ElenmentMetabolism in animals.2 nd edn.Baltimore:University Park Press,1974,730-732.
3 邱天道.本草外用指南,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1,142:269,360;392.
4 Allgower M,Schoenenberger GA,Sparkes BG.Burning the largest immune organ.Burns,1995,21(Suppl1):S7.
5 戴海华,李华涛,海恒林,等.五黄一号治疗Ⅱ度烧伤152例的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4):302-303.
联系方式详见:医学全在线论文投稿联系方式
更多医学论文发表及评审条件相关信息推荐:
医学全在线-论文频道(www.lindalemus.com//www.lindalemus.com/lunwen/)第一时间整理发布全国各地卫生高级职称评审公告、评审结果、论文评审条件等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