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优秀的中医专业论文全文布局分析
一篇优秀的中医专业论文全文布局分析,参考下面一篇范文:
题目:探讨如何运用中医气血理论防治缺血性脑卒
中医学认为气与血是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运动的两大根本性物质,气血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人口逐步进入老龄化,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而其中又以急性脑血管疾病多见。急性脑血管疾病在中医学中又称中风,为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的疾病,是我国城市居民死因的首位,其死亡率高于心血管疾病及癌症,也是成年人致残的最主要原因,带来了极重的社会负担和经济负担;而其中又以缺血性中风病最为多见。本文就中医学中气血理论与缺血性中风之间的联系,来探讨如何运用气血理论来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防治。
1中医气血理论的涵义
中医学对气血的阐述最早见于《内经》,在《素问.调经论》就明确提出“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血正平,长有天命。”指出气与血是组成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础的物质《灵枢》:“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中焦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难经》“血主濡之。”气与血,均是通过脾胃运化所化生的水谷精微在人体内经过五脏六腑的运化而生成的。气的温煦与推动作用,血的滋润与濡养作用,对人体五脏六腑与形体官窍的正常生理功能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素问?调经论》还指出:“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认为气血不和是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在治疗上以调和气血为基本治则;从而初步建立起气血理论及论治方法。
南宋医家杨土瀛在其所着《仁斋直指方》提出“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滑则血滑,气塞则血凝,气有一息之不通,血有一息之不行’较为全面地阐述了气血之间在生理上与病理上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对气血理论的完善,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清代医家王清任在其《医林改错·气血合脉说》指出:“无论外感内伤,要知初病伤人何物,不能伤脏腑,不能伤筋骨,不能伤皮肉,所伤者无非气血。”在《内经》》气血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气血失调是外感内伤一切疾病发生的基础;并且强调“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能使周身的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瘀,气通而血活,何患疾病不除”。重视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运用气血理论,通过调理气机来推动血液的运行;并首次提出了用补气活血法治疗脑卒中;对气血理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中医气血理论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系
2.1气血理论与脑的关系在中医学中认为气与血是脑生长发育和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指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而《灵枢?经脉》篇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虽蛰藏着受之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同时也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而五脏六腑之精多为后天之精,是由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所构成,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精、肾精、水谷精微、气血津液是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中,气是生命之源,包括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其中元气是由肾精所化,是人体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气,可激发各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而肾精对脑髓的生成和充满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津液也是血液的组成部分,营气与津液同行脉中,从而形成了血液;因此气血是化生脑髓的重要源泉4,是脑生长发育和维持其生理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如《医林改错?脑髓说》指出“灵性记忆在脑者,因饮食生气血,长肌肉,精汁之清者,化而为髓,由脊骨上行入脑,名曰脑髓。”同时脑为元神之府,而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脑必须在气血的濡养下才能产生“神”,如《素问?八正神明论》提出“血气者,人之神”;同时在《素问?六节藏象论》》也提出:“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大脑必须通过气血的温煦、濡养,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2.2缺血性中风发病的病因病机中医学对中风的病因病机早有论述,其作为中医“风、痨、臌、膈”四大难病之首,历代医家都重视对中风病的研究。虽无病名,但有关中风的记载,最早见于讷经》,诸如偏枯、偏风、大厥、薄厥、煎厥、卜击等。“中风”的名称最早记载是在东汉张仲景所着的《伤寒杂病论》中,“中”和“风”结合能形象的说明了本病发病临床特点,即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言语蹇涩,偏瘫、偏身感觉障碍,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喁僻不遂等为主要表现,从此以后“中风”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而存在。中医学对中风病的认识和治疗,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自唐宋以来,关于中风的病因病机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转折,认为“虚、瘀、痰、气、血”是中风病发生的重要病因病机,尤其是气与血。
在缺血性中风病中,气之化生不足和/或消耗太多,可致气推动无力,血行迟缓,形成血瘀,瘀滞于脑脉,脉失所养,蒙蔽清窍,可见突然昏仆、半身不遂之症;正如《素问?玉机真脏论》“气虚身中卒中,五脏绝闭,脉道不通”,指出元气亏虚,导致中风发病,经脉的气血不通,脉道瘀阻病变。而清代医家在前世医家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气血亏虚、血脉痹阻,肢体失养是发生中风的关键的原因,如清.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明确提出“半身不遂,亏损元气是其本源,,指出中风病的病因病机是由于“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创立元气亏损是半身不遂本源的学说,并创立方药补阳还五汤,通过其益气活血通络的功效来治疗中风病的半身不遂,现在临床上仍然使用。
3中医气血理论在缺血性中风病治疗中的运用
通过上述对气血与脑关系的分析,结合中风病发病的病因病机及中风病长期临床实践,认为“气虚血瘀”是缺血性中风病主要病机特点6;其治疗核心环节是益气活血。而“益气活血”法,通过补气以推动血液的运行,活血以加强气血在全身的分布,进而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7,是以“气为血之帅’“气能行血,气能生血’“血能载气”等气血相关理论的具体应用。而作为益气活血治法的代表方脑络欣通,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对改善缺血性中风病有显着的临床疗效,其组方主要是由补气药与活血药等组成,具体方药为黄芪、红花、三七、当归、天麻等,具有益气活血通络的功效;针对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病机特点,通过补气促进血液在脉管中的运行8,进而促进大脑的血液运行,有利于大脑功能的恢复;是中医学理法方药在临床实践运用的具体体现。以及以补为通(益气扶正以帅血),以通助补(活血通脉以复旧、载气),益气和活血交互作用、彼此协同的过程9,它能够改善脑供血,改善血液流变性,调整血栓素(TAX2)及前列腺素(的动态平衡,调节神经递质及细胞因子,抗神经元凋亡,对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对气血与脑关系的分析,气血是形成脑髓的根本性物质,是人之脑髓得以不断地生长发育及维持生理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两者在生理是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进一步地认识到“气虚血瘀”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发病机制,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在治则上重在调理气血,通过以益气活血为主要治疗方法;从而更好的为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治疗服务。
作者:宋袓荣1胡建鹏2(1.安徽新华学院药学院,安徽合肥230088;2.安徽中医药大学省部共建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
★医学全在线的文化底蕴
医学全在线始创于2006年,努力致力于医学考试免费辅导,覆盖医学考研、医师资格、药师资格、护士护师等各类医学考试。同年,医学全在线作为期刊推荐平台开始运营,目前,已与几百家期刊保持密切合作关系,其中包括SCI刊物,CSSCI刊物、中文北大核心刊物、科技统计源核心刊物以及国家级刊物,在医学全在线官网发表论文,如在国内期刊均可以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可以查询到。
医学全在线希望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作者与刊物的平等对话与合作,让每位热衷于科研事业的人都有机会一展自己的才华,将自己的将自己的学术成果与世界共享。
★【医学全在线信誉保证】
▼ 我们是正规的文化传播机构、版权代理机构。
▼ 我们具有本行业多年的历史和丰富的出版经验及成功案例。
▼ 开启绿色快速通道(部分期刊可加急),实现高速、高效与高品质的完美结合。
▼ 论文服务订单可提供国家税务机关审核通过的正式报销发票。
★联系我们,请明确我们官网联系方式如下:
论文在线客服QQ:81995535 点击咨询
论文联系电邮:81995535@qq.com
论文联系手机:18067913566
微信:lunwen120扫描以下二维码即可加小编个人微信。
实地考察:浙江杭州滨江区,浙医二院滨江分院对面
工作时间:9:00-22:00,全年无休服务。
更多医学职称论文发表及评审条件相关信息推荐:
医学全在线-论文频道(www.lindalemus.com//www.lindalemus.com/lunwen/)第一时间整理发布全国各地医学职称评审公告、评审结果、论文评审条件、期刊目录等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