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论文写作网--老年医学优秀范文下载
心律失常是一类发病范围较广又无明显年龄界限的心血管疾病,每个人都有患心律失常的可能。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心律失常的发病率也呈逐渐上升趋势。有文献报道,我国中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发病率约为30%,且特点是发生率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不易控制、危害性大、死亡率高。故对老年心律失常的治疗,一直是强调越早越好,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同时还强调患者要注意生活中的预防保健及饮食调养,以减少疾病的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
老年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
在临床上,心律失常的分类方法之一是,按心律失常的发生部位分为窦性、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心律失常四种类型。据国内文献报道,我国老年心律失常的特点是以房性心律失常占首位,其次是室性心律失常、各种传导阻滞和窦性心动过缓等,其中以心房纤颤和室性早搏两种类型心律失常更常见,而≥80岁的高龄老人则更易发生窦性心动过缓、病窦综合征、室性心律失常等。
心房颤动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2011年老年人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及中华医学会《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5》中指出,心房颤动根据临床发作特点分为5种类型,即初发心房颤动、阵发性心房颤动(≤7天,常≤48小时)、持续性心房颤动(>7天)、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1年)及永久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的患者中老年人占58%;也有文献报道,在65岁以上人群中,每年新发房颤的风险约为2%。
老年人的频发室性早搏、心动过缓及病窦综合征也比较常见,例如有医学研究统计显示,老人心动过缓患者中约70%为病理状态,故也应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
老年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
老年心律失常的病因较为复杂,致病因素也很多,综合分析主要有[本文来自于www.jyQkw.CoM]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性因素
健康老年人在某些特定的生理因素刺激下会出现心律失常,如过度疲劳、饮浓茶和咖啡、情绪激动及失眠等;其他因素如情绪紧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也可诱发心律失常;另外老年人生理性肺功能减退时,常伴有二氧化碳潴留,会继发刺激心肌的兴奋性增加,促使老年心律失常的发生。
2.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时都可以并发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是冠心病,其次是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心肌炎及心肌病等。例如《2011年老年心房颤动诊治专家共识》中指出,老年房颤的病因组成中,高血压占40.3%,冠心病34.8%,心力衰竭33.1%.风湿性瓣膜病23.9%。另外由于老年人窦房结病变或传导系统的病变或变性,形成了心律失常的发病基础,在某些特定的病理情况下,也可以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如心动过缓、各种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3.全身性或其他系统疾病
肺部疾患也是老年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之一,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肺功能减退等;其他系统疾病如内分泌疾病甲亢、血液病白血病、创伤、各种手术和有创检查等也可以诱发心律失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意外、脑肿瘤等可引起颅内压增高,也会诱发各种心律失常。
4.药物的影晌
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洋地黄类药物、降压药、麻醉药、抗抑郁药、急救药等均可引起各种不同严重程度的心律失常。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逐渐减退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也会引起心律失常的发生。
5.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
在某些严重的病理情况下,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的失调,如严重高血钾、低血钾、低血镁、低血钙等,均可使心肌收缩力减弱,产生室内传导阻滞而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或心脏骤停;严重低钾血症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而导致室颤;严重酸中毒也可直接抑制心肌而使心肌收缩无力,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导致心脏骤停。
6.老年心脏的退行性病变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个系统生理功能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化,特别是心血管系统会出现一些生理及病理性的退化改变。例如老年人的静息心率及活动后的最大心率均较年轻人更慢,80岁健康老人安静时的心排血量较同样状态下30岁的年轻人会减少约30%;老年人的窦房结功能退化和传导系统由于心肌缺血及传导组织纤维化等影响,会引起不同部位的传导障碍,导致心动过缓、各种类型的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和心房颤动等。
老年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1.大部分老年心律失常起病较隐匿,病史较长,进展缓慢,复杂多变,再加上老年人感觉迟钝、反应较差,故早期常无自觉症状或仅表现为头晕、乏力、心慌等症状。
2.老年房颤患者的临床症状因病情轻重不同而表现不一,但临床心脏听诊时基本是一致的,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规则、心率和脉率不一致。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的主要表现是心脏节律变化引起的心慌、胸闷、心脏停跳感等。
3.少数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可表现为复杂性心律失常,除了表现出心慌、心前区不适、胸闷、头晕等一般心律失常的症状外,还会出现一些全身供血不足的症状,如面色苍白、手脚发凉、头晕、黑蒙、昏倒等,甚至会发生心脏性猝死。
4.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随年龄的增高而增加,常见类型主要有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和室内传导阻滞等。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因心跳过慢而引起脑、心、肾等脏器供血不足的症状,如黑蒙、胸闷、少尿等,例如病窦综合征可以表现为心跳忽慢忽快和心跳节律的多种异常,如各种传导阻滞等,而且传导阻滞一旦出现往往程度都比较严重,会进展很快并难以恢复或痊愈,如不及时处理治疗则预后会很差,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
5.老年心律失常的诊断并不困难,专科医生只要能做到仔细询问病史,特别是过去有无相关心律失常发作史,再结合细致的体格检查、普通心电图、常规24小时动态心电图或心内电生理检查等,即可做出准确的临床诊断。
老年心律失常的治疗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老年心律失常往往是多种疾病共同作用的结果,故治疗上必须兼顾多种基础病因。首先是要有效地治疗基本疾病和去除诱因,如控制甲亢,纠正电解质紊乱、心肌缺血、低氧血症,控制感染、心力衰竭等等,许多患者在给予针对病因和诱因的及时治疗后,心律失常往往能够得到良好和有效的控制。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
药物治疗是老年心律失常治疗中最常用和主要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I类(膜稳定剂)I a类:奎尼丁等,用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的治疗。I b类:利多卡因、美西律等,用于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Ic类:普罗帕酮等,用于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2.Il类(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等,用于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等。
3.Ⅲ类(延长复极药物)胺碘酮、索他洛尔等,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
4.IV类(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用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
老年人因常同时合并多种疾病,同时使用的多种其他药物对抗心律失常药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且老年人对药物的清除率和耐受量也会下降,故用药时强调要从小剂量开始,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及副作用。
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
老年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直流电转复术、起搏器和自动除颤器(ICD)植入术、射频消融术、经食管调搏终止心动过速及外科手术等,因这些治疗方法专业技术性较强,在此暂不赘述,若患者有需求可以到医院去咨询相关专科医生。
在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老年心律失常的治疗过程中,首先选择药物还是非药物治疗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疾病及病情轻重而定,疾病不同会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或选择不同的药物和剂量。例如老年房颤的治疗常首选药物治疗,并主要是为了解决以下三方面的问题——药物控制节律(即转复为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和抗栓治疗(包括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老年频发及恶性室性早搏、室速的治疗要视病情的缓急决定,首选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或是非药物治疗,如紧急电复律等;而老年严重的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及病窦综合征的治疗则用药效果很差,常首选非药物治疗如起搏器植入术,因为对这类患者非药物治疗会更安全、有效,临床获益更大。
老年心律失常的预防保健和饮食调养
老年心律失常的预防保健
1.防治并稳定好基础疾病
心律失常可以是心脏病或其他基础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患者首先对自己所患的基础疾病必须予以重视,并遵照医嘱按时服药积极治疗基础疾病.要将基础疾病控制稳定。患者还应定期找医生复诊和调整用药种类和剂量,但切不可擅自停药、改药或减少药物剂量,以防基础疾病的反复或加重而诱发或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
2.积极干预和控制诱发因素
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因此,当出现心律失常时,除考虑基础疾病的因素外,还要注意患者有无药物、环境、心理等诱因的影响,例如吸烟、饮浓茶或咖啡、饮酒、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焦虑、忧郁及失眠等均可诱发心动过速、早搏、房颤等疾病,故积极干预和控制这些诱因均有助于减少心律失常的发作,也比单纯用药更有效,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情绪稳定,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精神的乐观和愉悦对人体生理功能会起到积极的调节和稳定作用,有利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特别是对于老年心律失常的患者,精神因素直接会影响神经系统对于心脏的调节功能,也会影响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
因此在老年心律失常治疗的过程中,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精神放松、不过度紧张、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很重要,因为如果长期处于过喜、过悲、过怒、抑郁、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之下,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是非常不利的,还会导致病情的加重或反复,甚至会发生心血管意外。
4.注意居住环境的安静和空气清新
适宜的居住环境和清新空气对于人的健康和心情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恶劣、嘈杂、污浊的居住环境和空气尤其会使老年心律失常患者感到不适、紧张和窒息,因为外界的噪音、雾霾等不良刺激的持续作用,极有可能会导致患者病情的加重,不利于疾病的康复;而居住环境的安静和谐、光线柔和、空气清新则更有利于患者静心养病及疾病的康复。
5.保证充足睡眠,提高睡眠质量
心律失常的发生或轻或重,在一定程度上与患者的休息和睡眠状况密切相关。例如窦性心动过速、偶发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功能性的心律失常,经过充分的休息及情绪调养后,早搏或心动过速等大都可以完全恢复正常。而对于那些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虽然经过休息调养,早搏也可能会减少,但想要完全控制和治愈心律失常,往往还需要同时服用多种相关药物去治疗基础疾病.才能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老年心律失常患者,每天睡眠时间建议不少于8小时,因为长期失眠也可诱发各种心律失常。另外不建议患者晚饭后立即就寝,因为饭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增高,会反射性抑制心跳,饭后立即就寝有可能会发生心脏骤停,尤其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有潜在的风险,建议就寝时间最好在饭后2~3小时为宜。还建议睡前不宜看兴奋、激动的比赛或电视节目等。睡眠的姿势也应尽量采取右侧卧位,且双腿屈曲。
6.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为长期便秘而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7.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健康的生活方式应包括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一点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尤为重要,因为规律的生活可以帮助老年心律失常患者更好地调养身心,提高患者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提高疾病的治愈率。老年心律失常患者要学会随不同季节、气候的变化去调节自己的生活起居,适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预防感冒,洗澡时也要注意水不要太热,洗澡时间不宜过长。
生活中还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从事紧张性较强的工作,如汽车司机等,且所完成的工作量要同自己的体质与疾病相适应.切不可做力不从心的工作。
8.坚持适量运动,不断增强体质
轻症的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可以做适当的运动,可本着“量力而动”的原则,不做勉强的运动或过量的运动。因为剧烈运动时,心脏的负担会明显增加,致使心脏不能承受突然增加的负荷量而导致心律失常的突然发生或加重,甚至会引起猝死。中老年人不建议做那些剧烈和竞技性很强的运动,建议可进行散步、慢跑、太极拳、保健操、气功、养鱼、种花等较柔和的运动。活动量应以活动后不感到心慌、头晕、特别疲劳等为度。较重的心律失常患者还应适当节制房事,以免因性兴奋而诱发心律失常。
9.提高自我监测的意识
老年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不容易被及时发现,有些心律失常发作前会有一些心慌、胸闷等先兆症状,而有些患者则无任何早发的临床症状。因此老年人平时要多注意观察自己的心率、脉搏等变化,如突然发现自已的心率过快、过慢、心律不齐,或有明显的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血压下降等症状时,应立即前往附近的医院就诊,以协助诊断。
10.听从医学专家的指导.合理规范用药
老年心律失常基本可分为良性及恶性两大类。良性心律失常发作时,患者仅会感到不舒服,但不会造成生命危险,也无须立即用药干预;而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时,不仅会严重影响心输出量,还会造成患者发生晕厥甚至猝死,故这种心律失常一旦出现,就必须要给予及时和积极的救治。
建议老年患者确诊心律失常后,一定要按医嘱规范服药治疗,且不可随意自行选药,或者病情稍有好转后就自行换药、减量或停药,因为这些做法都是有违科学的,也会直接影响临床的治疗效果,并增加疾病治疗中的风险。
老年心律失常的治疗用药很复杂,例如某些药物如果使用不当是可以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的,而且在针对不同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个体化差异,因此合理、规范地用药是医生必须要反复向患者强调的。
11.定期进行体检和复查
许多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发病早期并无心慌、胸闷等典型症状,只是在例行体检时才发现有了心律失常或心电图的改变。有文献报道过无症状的心律失常对身体同样是有害的,会危害心脏或引发脑卒中,也可能在严重疲劳等状态下会突发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因此对那些近期常出现心悸、胸闷及头晕等症状的老年人,建议及时到心脏内科做相关检查,例如进行最基本的体检,复查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电解质、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等,这些检查对确诊和评估心律失常及其严重程度都是非常有临床价值的,而且检查结果还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服用药物后的疗效和指导医生及时地去调整以往的治疗方案。
12.重症患者应住院治疗
对危及生命的严重心律失常和心功能极差的患者,应及时住院治疗及卧床静养,严禁用力排便、自行翻身和活动,否则会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各种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发生猝死。
老年心律失常的饮食调养
老年心律失常患者还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调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1,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的食物
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应减少胆固醇摄入,少吃高脂肪食物,如动物内脏、动物油、肌肉、蛋黄、螃蟹、鱼子等[本文来自于www.jyQkw.cOm]。虽然植物油胆固醇含量少,但脂肪含量高、热量高,也应限制食用,提倡多吃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老年心律失常患者还应限制热量的摄入,不要过度饱餐,以减少食物的总热量,特别是对那些超重和肥胖的老年患者,更应适当减少热量的供给。专家建议,一般患者每日每公斤体重25~35千卡为宜,身体肥胖者可按下限供给。
2.少食多餐、饮食清淡,禁用刺激性饮食
心律失常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要少食多餐,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加重心脏负担,从而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
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不宜摄入刺激性饮料和食物,如浓茶、酒、咖啡、辣椒、葱、姜、蒜等。不可过量饮酒,同时要戒烟并远离二手烟。因为这些因素都可以兴奋交感神经,导致心脏传导异常而诱发心律失常。饮食要清淡,可以多喝一些汤粥,如苦瓜粥、菊花粥等,并慎食可引起胀气的一些食物,如生萝卜、生黄瓜、圆白菜、韭菜、洋葱等,以免导致胃肠胀气,影响心脏活动,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
3.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建议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应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补充足量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C、钙、磷、硒等,这些营养元素既可以维持心肌的营养,还可以促进脂类代谢,同时又能防止大便干燥,有利于心律失常的治疗和康复。
联系方式详见:医学全在线论文投稿联系方式
更多医学职称论文发表及评审条件相关信息推荐:
医学全在线-论文频道(www.lindalemus.com//www.lindalemus.com/lunwen/)第一时间整理发布全国各地医学职称评审公告、评审结果、论文评审条件、期刊目录等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