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总思路
1.本学科的性质、特点、主要内容及逻辑体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在揭示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一般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运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运行,以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关系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
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把握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的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全面认识资本运行和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问题,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以及认识在这一趋势下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从而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共分七章,这七章的内容结构是:
第一章,导论。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发展以及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等内容。
第二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包括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以及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等内容。中心是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
第三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特征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等内容。重点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生产、实现理论和垄断资本主义理论。
第四章,资本的运行。包括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和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扩展等内容。
第五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包括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等问题。
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运行基础、调控体系和保障体系等内容。
第七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包括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趋势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等内容。
2.本学科在考研中的地位、分值、题型
从1991年以来,本学科虽各个年份试卷分值略有差别,但基本都在10分以上,2004年大纲起将本学科所占分值比例提高到约20分。本学科在考研政治试卷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考生要引起重视。从考查题型看,本学科多为选择题和分析题,从1991年以来,文科考过2道大题,理科考过5道大题。值得注意的是,本学科在2001年和2002年试卷中各考了一道材料题,2003年考查的分析题第36题关于“宏观调控”问题也涉及到本学科的原理。2004年考了一道分析题。这是该学科命题的一个新的动向,这要求在今后的复习中更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由于本学科从2004年起在结构体系上作了较大调整,加入了社会主义部分的相关内容,命制分析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
3.本学科考研大纲2006年修订情况
2006年《考试大纲》对本学科进行了微调,删除、新增、调整知识点如下:
删除知识点:
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效率与公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
新增知识点:
导论增加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经济规律的类型。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理顺分配关系,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构建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调整知识点:
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调整为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起源。
4.本学科的复习方法与答题技巧
正确的复习方法主要体现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在普遍联系中把握本学科的内容结构体系,把教学辅导书作为学习的工具。“政经”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结构和科学体系的经济学科,由于其自身理论性比较强,抽象性概念比较多,一开始可能比较难以理解。因此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去理解本学科中大量的概念和范畴。更为重要的是,本学科中的大量概念的出现有着先后及内在的逻辑联系,对其理解应遵循先后顺序,在普遍联系中把握本学科的内容结构体系。对一些跨学科跨章节比较重要的知识点,要前后相互对照着复习。例如,在复习第二章商品经济、价值规律时可以结合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关内容一起思考。在复习资本循环和周转、社会资本再生产、股份公司、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干预和调节的内容和形式等一些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化大生产规律和经济运行方式、企业组织形式的原理时,可结合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等知识点来加以复习,这样可以提高理解深度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内容分析如下: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有关适合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原理要特别引起重视,如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等,因为无论对资本主义经济,还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说,市场是配置社会资源的基本方式,而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的都是价值规律这个共同的东西。资本主义的循环和周转不但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资金的循环和周转能否顺利进行,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方面和微观方面的顺利进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类型、条件的原理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再生产有着理论和现实的指导意义。资本主义政府对社会经济的管理和调节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对我国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体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注意概念、观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门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抽象性的概念比较多,且许多概念之间存在极强的相关性。从近几年的试卷看出,一些重要的概念和易为混淆的考点可以变化不同的角度反复地考查。比如1998年刚考过区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依据,1999年则考的是产业资本的划分依据,2000年考了产业资本循环的职能形式,2001年又考了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及其与生产资本之间的关系。另外,本学科还有许多有着紧密联系的概念和观点。考生一定要根据教材仔细地理解,对有这种关系的概念和观点,很容易出选择题。如:商品的二因素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劳动力、劳动和资本主义工资的关系等等。在复习中仅仅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只是第一步,还应该掌握它们之间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关系,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学习好政治经济学课程,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适当参加辅导活动,如听辅导课或阅读辅导材料是有益的。当然,参加辅导活动应以教材为基础,决不能以参加辅导活动代替个人自学和阅读教材。
(2)要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弄懂重点问题。研读材料的方法是由“粗读”到“精读”,在“粗读”的基础上“精读”。“粗读”就是浏览全书的框架体系和章节结构;“精读”则是认真地学习每一章的具体内容,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粗读”和“精读”的结合,就是对全书体系的把握,对章节结构的把握,以及对每一章具体内容的把握。
在由“粗读”到“精读”的过程中,考生会遇到如何正确处理好系统学习与重点掌握的关系问题。政治经济学这门学科如同其他学科一样,有其重点问题。所谓重点是指在政治经济学整个理论体系中最基本的关键性原理,它是理解其他问题的枢纽。复习必须有重点,即对整个学科的重点理论,要重点学习和掌握。比如资本主义部分中,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是重点理论,学好这部分理论,对其他理论的学习和理解有直接的帮助。此外,对学习中的难点和疑点,要尽量弄清楚,一方面可以在复习自学和联系性思考中,对难点、疑点逐渐解难释疑;另一方面可通过助学、辅导来解决自己搞不懂的问题。
但是,进行复习,决不能只是单纯地去抓重点,而应首先抓好系统的全面地学习。这是因为:第一,政治经济学本身是一门理论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具有严密的科学体系,有关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相互间的联系,只有通过系统学习才能理解和掌握。第二,硕士生入学考试非常严肃,而且每份试卷的题型多样,几乎覆盖教材的各章节,并非只考重点问题,非重点问题也要考。所以必须以全面系统学习为主,并在此基础上深入领会重点问题和重点章节。如果单纯孤立地抓重点,或是在临考之前的短时间内突击学习,做不到系统自学和全面理解,必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
(3)在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中加强记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是通过采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运用具有内在联系的经济范畴建立起来的。学习这门课程,采取死记硬背的办法是不可能奏效的。因为这样做的结果,既不可能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入学考试中面对变化了的题型也不可能做到自如地运用理论原理。
要做到真正能够牢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必须以对原理的理解为基础,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种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由“思考”到“做题”,在“思考”的基础上“做题”。“思考”就是对每个理论问题及其内在联系认真地想;“做题”则是建立在想清楚了的基础上,通过做题来检验和考察自己理解和领会的程度。凡是理解了的原理,很快就能记住,也不会轻易忘记,并且在考试解题中能运用自如;凡是不理解的原理,通过死记硬背,虽然短期内能够记住,但时间长了也就忘记了,并且在考试解题中很容易出现丢三落四、张冠李戴的现象。可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是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并取得理想的考试成绩的最好的学习方法。
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重要文献有机结合起来,尤其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文件。
对知识的熟练程度、综合运用能力相似的考生,有时考试成绩相差较大,这里就有答题技巧问题。因此,掌握答题技巧,就显得很重要。(参阅张俊芳主编的《政治强化班800题精解》第一编第二部分“政治理论试题的题型特点与解题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