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剂学
1.方剂和方剂学的概念。方剂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方剂学发展概况。历 代医家在方剂学方面的主要成就、贡献及代表作。
2.治法的概念。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常用治法(“八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3.“七方”、“十剂”、“八阵”的理论、具体内容及实际意义。
4.方剂与药物的联系与区别。
5.方剂组成中君、臣、佐、使的具体含义。“君臣佐使”理论对临证遣药组方的指导意 义及其在遣药组方中的具体运用。
6.方剂变化运用的主要形式。各种变化的前提及其与功用、主治的关系。
7.常用剂型的概念、性能特点及其适用范围。
8.临床常用各类方剂的概念、适应范围、配伍规律、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9.下列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义及加减应用。
(1)解表剂:
麻黄汤、
桂枝汤、
小青龙汤、
九味羌活汤、
银翘散、桑菊饮、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败毒散、
再造散、加减
葳蕤汤。
(2)泻下剂:
大承气汤、
大黄牡丹汤、
温脾汤、
十枣汤、黄龙汤、新加黄龙汤。
(3)和解剂:
小柴胡汤、蒿芩
清胆汤、
四逆散、
逍遥散、半夏
泻心汤。
(4)清热剂:
白虎汤、
竹叶石膏汤、
清营汤、
犀角地黄汤、
清瘟败毒饮、医学全在线网站友情提供,
凉膈散、普济
消毒饮、
仙方活命饮、
龙胆泻肝汤、
左金丸、
泻白散、清
胃散、
玉女煎、
芍药汤、
白头翁汤、 青蒿
鳖甲汤。
(5)祛暑剂:
新加香薷饮、
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6)温里剂:
理中丸、小建中汤、
四逆汤、回阳救急汤、
当归四逆汤、
阳和汤。
(7)表里双解剂:
大柴胡汤、
防风通圣散、葛根黄芩
黄连汤。
(8)补益剂:四君子汤、参苓
白术散、
完带汤、
补中益气汤、
玉屏风散、
生脉散、四物 汤、
归脾汤、
当归补血汤、内补
黄芪汤、
炙甘草汤、
六味地黄丸、
一贯煎、
肾气丸、地黄饮 子。
(9)安神剂:
朱砂安神丸、
酸枣仁汤、
天王补心丹。
(10)固涩剂:
牡蛎散、九仙散、
真人养脏汤、四神丸、
桑螵蛸散、
固冲汤。
(11)理气剂:
半夏厚朴汤、
瓜蒌薤白白酒汤、枳实薤
白桂枝汤、天台乌药散、暖肝煎、
枳实消痞丸、苏子降气汤、
定喘汤、
旋覆代赭汤、
橘皮竹茹汤。
(12)理血剂:
桃核承气汤、
血府逐瘀汤、
复元活血汤、
温经汤、
生化汤、
补阳还五汤、
小蓟饮子、
槐花散、
咳血方、
黄土汤。
(13)治风剂:大秦艽汤、
川芎茶调散、
羚角钩藤汤、镇肝
熄风汤、
大定风珠。
(14)治燥剂:杏苏散、
清燥救肺汤、养阴
清肺汤、
麦门冬汤、
百合固金汤。
(15)祛湿剂:
平胃散、藿香正气散、
三仁汤、
茵陈蒿汤、连朴饮、八正散、
五苓散、猪 苓汤、
防己黄芪汤、真武汤、
苓桂术甘汤、实脾散。
(16)祛痰剂:二陈汤、
温胆汤、贝母瓜蒌散、
清气化痰丸、
小陷胸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
(17)消导化积剂:
保和丸、
枳术丸、
健脾丸。
(18)驱虫剂:
乌梅丸。
10.下列方剂的组成、功用、主治及配伍特点
(1)解表剂:加味
香苏散、升麻
葛根汤、
柴葛解肌汤、麻黄细辛附子汤。
(2)泻下剂:
大黄附子汤、
麻子仁丸、
舟车丸、
增液承气汤。
(3)和解剂:
痛泻要方。
(4)清热剂:
黄连解毒汤、
五味消毒饮、
四妙勇安汤、牛蒡解肌汤、
导赤散、
苇茎汤、清骨散、秦艽
鳖甲散、
当归六黄汤。
(5)祛暑剂:清络饮、
六一散。
(6)温里剂:
吴茱萸汤、
大建中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
(7)表里双解剂:石膏汤、
五积散。
(8)补益剂:
泰山磐石散、补肺阿胶汤、
大补阴丸、虎潜丸、
左归丸、
右归丸。
(9)安神剂:珍珠母丸、
磁朱丸、
甘麦大枣汤。
(10)开窍剂:
安宫牛黄丸、
紫雪、至宝丹、
紫金锭(玉枢丹)、
苏合香丸。
(11)固涩剂:
金锁固精丸、
缩泉丸、
固经丸。
(12)理气剂:
越鞠丸、
金铃子散、厚朴
温中汤、
橘核丸。
(13)理血剂:七厘散、
失笑散、
桂枝茯苓丸、
活络效灵丹、
大黄廑虫丸、
十灰散、
胶艾汤。
(14)治风剂:
消风散、
牵正散、
小活络丹、
天麻钩藤饮、阿胶
鸡子黄汤。
(15)治燥剂:桑杏汤、
玉液汤、
琼玉膏。
(16)祛湿剂:
甘露消毒丹、萆解分清饮、羌活胜湿汤、
独活寄生汤。
(17)祛痰剂:
止嗽散、
三子养亲汤。
(18)消导化积剂:
木香槟榔丸、
枳实导滞丸、枳实消痞丸。
(19)驱虫剂:
肥儿丸。
其他:犀黄丸、
透脓散(《外科正宗》)、
小金丹。
11.9、10 两项所列方剂中相关方剂的对比分析及鉴别应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