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特定穴的应用
(1)五输穴
五输穴是指十二经经穴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井、荥、输、经、合五类腧穴的简称。每经五穴,十二经共有六十个穴位。《难经•六十八难》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根据季节而应用。由于春夏阳气在上,人体之气行于浅表,刺宜较浅;秋冬阳气在下,人体之气潜伏于里,刺宜较深。而五输穴的分布,是井、荥所在部位的肌肉较浅薄,经、合所在部位的肌肉较深厚,故可春夏取井、荥穴位,秋、冬取经、合等穴。
也可按五脏五输与五行的关系而应用。这是根据《难经•六十四难》提出的五输穴配以阴阳五行,阳刚阴柔,阴阳相合,刚柔相济,阴阳互相克制的关系,凡阳经井穴属金,阴经井穴属木,阳经按金水木火土次序排列,阴经按木火土金水次序排列,阴阳经五输配五行的母子关系,阴经井穴属阴干乙木,阳经井穴属阳干庚金,以阳合阴,以刚济柔,故庚者乙之刚,乙者庚之柔,其他各经仿此类推。
;(2)募穴
募穴,是指分布于胸腹部,脏腑经气聚结处的穴位,共有十二个穴位。募穴有治疗脏腑疾病的作用,尤多用于治疗腑病,例如:胃病取胃的募穴中脘治疗;大肠病取大肠的募穴天枢治疗;胆病取胆的募穴日月治疗;膀胱病取膀胱的募穴中极治疗等。
(3)俞穴
俞穴,是指分布于背部膀胱经第一侧线上的脏腑俞穴,共十二个,亦称背俞穴。是脏腑之经气向背部输转布散的穴位,也是邪气侵入脏腑之门户。脏腑功能失调,在相应的背俞穴上有压痛或敏感的异常反应。背俞穴多用于治疗脏腑病症。例如肺病取肺俞,大肠病取大肠俞等。另外,背俞穴对于五官、五体的病症,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如肝开窍于目,在体为筋,目和筋的病都可取肝俞治疗;心开窍于舌,在体为脉,舌和脉的病变可取心俞治疗;脾开窍于口,在体为肌肉,口和肌肉的病变可取脾俞治疗;肺开窍于鼻,在体为皮毛,鼻和皮毛的病变可取肺俞治疗;肾开窍于耳及二阴,在体为骨,生髓,耳及二阴、骨、髓的病变可取肾俞治疗。
俞募穴,可以单独选用,也可以两穴配合使用,称为俞募配穴法。例如:咳嗽,痰多,胸闷,气逆属肺病者,取肺俞,中府;胆病取胆俞,日月;肝病取肝俞,期门等。
六脏六腑背腧穴表
六脏 |
背俞穴 |
募穴 |
六腑 |
背俞穴 |
募穴 |
肺 |
肺俞 |
中府 |
大肠 |
大肠俞 |
天枢 |
厥阴俞 |
膻中 |
三焦 |
三焦俞 |
石门 | |
心 |
心俞 |
巨阙 |
小肠 |
小肠俞 |
关元 |
脾 |
脾俞 |
期门 |
胃 |
胃俞 |
中脘 |
肝 |
肝俞 |
章门 |
胆 |
胆俞 |
日月 |
肾 |
肾俞 |
京门 |
膀胱 |
膀胱俞 |
中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