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眩晕
是自觉头晕眼花、视物旋转动摇的一种症状,有经常性与发作性的不同。
【辨证】
主症 头晕目眩,泛泛欲吐,甚则昏眩欲仆。
兼见急躁易怒,口苦,耳鸣,舌红,苔黄,脉弦,为肝阳上亢;头重如裹,胸闷恶心,神疲困倦,舌胖苔白腻,脉濡滑,为痰湿中阻;耳鸣,腰膝酸软,遗精,舌淡,脉沉细,为肾精亏损;神疲乏力,面色光白,舌淡,脉细,为气血两虚。
【治疗】
(1)实证
治法 平肝化痰,定眩。以足少阳经、督脉及手足厥阴经穴为主。
主穴 风池 百会 内关 太冲
配穴 肝阳上亢者,加行间、侠溪、太溪;痰湿中阻者,加头维、丰隆、中脘、阴陵泉。
操作 毫针泻法。
方义 肝经为风木所寄,与胆经相表里,取胆经风池和肝经太冲,清泻肝胆,平抑肝阳。内关宽胸理气,和中化痰止呕。百会用泻法,可清利脑窍而定眩。
(2)虚证
治法 益气养血,定眩。以足少阳经、督脉穴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主穴 风池 百会 肝俞 肾俞 足三里
配穴 气血两虚者,加气海、脾俞、胃俞;肾精亏虚者,加太溪、悬钟、三阴交。
操作 风池用平补平泻法,肝俞、肾俞、足三里等穴用补法。
方义 肝俞、肾俞滋补肝肾、养血益精、培元固本以治本。足三里补益气血。风池用平补平泻法,可疏调头部气血,百会用补法可升提气血,二穴配合以充养脑髓而缓急治标。
12.痫证
又称癫痫、痫证,俗称“羊痫疯”,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
【辨证】
主症 (发作期)○1大发作:发作前常感头晕头痛、胸闷不舒、神疲乏力等预兆,旋即突然昏仆,不醒人事,面色苍白,面目上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口吐白沫,甚则尖叫,二便失禁,脉弦滑。短暂即清醒,发作过后则觉头昏,精神恍惚,乏力欲寐。○2小发作:动作突然中断,手中物件落地,或头突然向前倾下而后迅速抬起,或两目上吊,多在数秒至数分钟即可恢复,而对上述症状发作全然不知。
(间歇期)兼见急躁易怒,心烦失眠,咯痰不爽,口苦咽干,目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为痰火扰神;发病前多有眩晕,胸闷,痰多,舌红,苔白腻,脉弦滑有力,为风痰闭阻;痫病日久,神疲乏力,面色苍白,体瘦,纳呆,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腻,脉沉弱,为心脾两虚;痫病日久,神志恍惚,面色晦暗,头晕目眩,两目干涩,健忘失眠,腰膝酸软,舌红,苔薄黄,脉细数,为肝肾阴虚;中风或脑外伤后出现痫病者,为瘀阻脑络。
【治疗】
1、基本治疗
(1)发作期
治法 醒脑开窍。以手厥阴经、督脉及足少阴经穴为主。
主穴 内关 水沟 百会 后溪 涌泉
操作 毫针泻法。水沟用雀啄手法,以眼球充泪为度。
方义 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调理心神。水沟、百会为督脉穴,后溪通督脉,督脉入络脑,故针刺可醒脑开窍。涌泉为肾经井穴,可激发肾气,促进脑神的恢复。
(2)间歇期
治法 化痰熄风。以督脉、任脉及手足厥阴经穴为主。
主穴 印堂 鸠尾 间使 太冲 丰隆
配穴 痰火扰神者,加曲池、神内、内庭;风痰闭阻者,加合谷、阴陵泉、风池;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足三里;肝肾阴虚者,加肝俞、肾俞、太溪、三阴交;瘀阻脑络者,加膈俞、内关。
操作 主穴用毫针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方义 印堂可调神开窍。鸠尾为为任脉络穴,任脉为阴脉之海,可调理阴阳,平抑风阳。间使为心包经穴,可调心神、理气血。太冲平熄肝风。丰隆为豁痰化浊的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