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医学考研
资讯
考试报名 招生简章 成绩查询
考研复试 考研调剂 考研论坛
专业
西医综合 中西综合 公共基础
各省动态
北京 天津 河北
上海 湖北 江苏
浙江 安徽 更多省份
 医学全在线 > 医学考研 > 政策咨讯 > 080606 > 正文
考研社会:北漂"考研专业户"生活纪实 争过第二座独木桥
来源:中国青年报 更新:2007/8/25 字体:

人们把没有本地户口和基本生活保障在北京“淘金”的人称为“北漂”,他们如浮萍一样,没有根,只能全凭自己努力伸展身躯,尽可能地为自己打下一片天地。然而,他们毕竟是来赚钱的,不稳定的薪水和越来越发达的人脉是他们的凭借。然而“北漂”如果选择了全职考研,他们便完全没有了依傍,如同随风飘摆的柳絮,只能把一场考试变成借力的好风,“送我上青云”,如果考试失败,便只能“任尔东西南北风”了。

  2005年秋天,王东(化名)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为了继续考北大的研究生,他已经参加过两次研究生入学考试了。

  王东的理想就是考上北大政治学研究生,“前两次我可以被录取为中国政法大学的研究生,但我不想”,王东说,“这种行为也许在别人看来很愚蠢,但我觉得人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不能遇到一点挫折就后退,否则就容易丧失生活的方向感。”柳絮一样的漂泊生活,考试就这样成了他们唯一的方向。

  第二次失败之后,父母看到其他人工作也不错,希望他能跟别人一样,应该也能找份比较好的工作,但他选择继续备考。“这个决定很艰难,要找到一个说服自己和父母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要的是事业,不是工作。”他告诉笔者,一方面朋友们的成功激励了自己,更重要的是他希望事业能在一个高的起点上开始。

  “失败其实是个成长的过程”,王东表示如果这次再失败,他就会去工作。“但是不会后悔这段经历”,他毫不犹豫地说,“因为我得到了知识。”

  郝尘(化名)是一个2001年毕业的大专生,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在职场翻滚了两年后,他选择了退出,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了那张研究生文凭上,希望通过涅磐的洗礼,能够换来一个辉煌的再生。

  和大多数北漂考研族一样,郝尘在大学的周围租了一个床位,和几个“同道”合住开始准备研究生考试,一考就是4年。4年来,他早起、晚睡,吃饭、学习,除了几位“同道”,他没再认识其他的人,然而似乎是命运的捉弄,刻苦用功之后,他总是与理想失之交臂。工作的积蓄早就花完了,原来的朋友和同学能借钱的都借遍了,对父母更是不好意思再开口。山穷水尽、万般无奈后,郝尘今年终于暂时放弃了考研的准备,在北京找了一份临时的工作,收入比4年前多了一点,但工作的质量远不如前。“原来的工作经验差不多都过时了,我这4年又几乎都不和外界接触,工作更难找了,考了4年的试,我不知道究竟应该后悔还是应该坚持,我感觉还是在原地踏步,我现在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走到哪一步。”郝尘说着,两手渐渐攥起了拳头。

  几年的考试更是让赵帅心灰意冷。“我们这些放弃了一切来北京考研的人是很难熬的,这是我们人生中最困难的一个时期,但是却很难得到人们的理解和帮助。”来到北京3年,赵帅在清华校内外辗转搬了几次家,每一次把行李搬出屋门之后,都只能听到一下冷冰冰的关门声。“一个七八十平方米的小院密密麻麻搭了十几间房子,屋子夏天漏雨透风,冬天的土暖气房东也舍不得烧多了,冻得墙上都是霜。你爱住不住,租房的多了,谁管你?”

  3年在清华上课学习的时光,他对清华那种博大宽广的氛围倾慕有加,却也对社会产生了消极反感的情绪。

  “考了三次,都只是差一点点……”赵帅说起这个结局十分无奈。3年来,他看的资料书籍装了满满一只大号的旅行箱。赵帅告诉笔者,他从放弃继续考研到现在,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能把这一大箱子的材料一页一页地烧掉,再埋起来,并用DV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我只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说到这里,这个忍受了3年平房生活的五尺男儿眼睛湿润了。

  现在,赵帅在一家网站找到了一份工作,每月只有1000多元的收入,然而3年中,尽管生活条件恶劣,他却已经习惯了在这里的日子。“虽然没有考上清华,虽然回家应该会找到一个更好一点的工作,但我还是不愿意走,我舍不得这个校园,我也想在这里打拼出一片天地。”

  对于孩子的选择,赵帅的父母内心十分矛盾,一方面不想打断儿子追逐理想的努力,一方面又十分希望他能尽快回到家人的身边,与家人一起过放心的日子。笔者在电话里与他母亲聊了不到5分钟,他母亲就情不自禁抽泣起来。

  尽管暂时放弃了考研,但赵帅依然住在清华校内照澜院一家院落的木板房里,在清华的食堂吃饭,成了一名真正的“北漂”,以后能飘到哪里,他不知道。

“出太阳的时候,我就到那边的树荫里看书,”今年7月,来自河北沧州的农村女孩苗玲(化名)毅然辞了工作,只身来到北京,复习报考北京大学电影学研究生。

  笔者见到她时,她正坐在清华大学的荷塘旁边,膝上放着一本一寸厚的打印资料。整个暑期,她都只能露天或在宿舍看书,因为从7月12日起,清华大学的自习室就不对外校学生开放了。

  “我家里人只知道我来了北京,他们以为我在这边工作,”苗玲没有告诉父母考研这件事,她怕父母担心,“农村人都觉得有了一份工作就不错了,安安稳稳过日子最好。”她的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母亲不识字,她来这边的花费都是以前工作时攒下的钱。

  为了听课方便,她和另外三个人在清华大学南门外的紫荆公寓合租了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房子。“在北大那边也找过房子,但是比这边贵,这边每个月房租300元,包水电费,是我看过的最便宜的房子”。

  据该公寓的管理员介绍,这栋公寓里住的都是学生,多数是准备考研的学生。

  随着200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临近,像苗玲这样的一大批外地青年聚集名校周围,开始了新一轮拼搏。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一名副教授回忆说,外地青年来京专职考研的情况10年前就有了,但远没有今天这么普遍。

  专职考研的这群青年,往往有着强烈和明确的考研动机,他们大多是因为对自身某种条件不满,而极力想通过考研来改变现状。

  有一部分是对第一学历不满,他们主要是中专生、大专生、二三流院校的本科毕业生,也有一部分是北京或外地名校本科毕业的不就业族。 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

  在北京高校的周边,聚集了数以千计的“北漂考研专业户”,尽管他们来自大江南北,经历、学历不尽相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梦想——成为名校研究生。

  “半年里,我搬了四次家”

  夏天,清华大学。夜里11时,闷热得叫人烦躁,一道闪电划过夜空,霎时间大雨如注。“清华二校门”前面的“照澜院”转眼水流遍地,很快便漫过了行人的脚踝。大雨纵情地洗礼着这座世界知名学府中仅存的一片平房区,拍打着院落中错综密布的低矮屋顶。

  赵帅就住在这片平房区的一间,四壁木板,没有窗户,屋外声音清晰可闻。在这个不到5平方米的地方,他正坐在床上伏案,整理着考研英语的资料。屋外的雨声并没有惊动他,但沿电灯线流下的水滴却落在了他眼前的书上。

  屋子漏雨了!

  赵帅这才从字母的世界中清醒过来,他赶忙合上书,清理桌子,从门后拿过脸盆接从屋顶漏下的雨水,回头又发现还有雨水顺着床头的木板墙流下,床已经湿了一片。“赵帅,你屋里漏雨了没?”原来,院子里其他租户的房子也都漏了雨,不得不用铁锨向屋外排水。

  这是外地考研学生赵帅去年夏天备考研究生时的一幕。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赵帅住了3年,报考清华大学法律硕士3次。

  赵帅2004年7月从郑州纺织工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并取得了学士学位。憧憬清华5年之久的他刚搬出学校的宿舍,便来到了北京,开始了他的考研之路。

  “我就是喜欢清华!喜欢这个学校的气氛,我佩服的好多大人物都是从这个学校走出来的,我向往他们在这里的校园生活,要不是高中毕业时我自己说了不算,我一定去复读,现在我决定考研,六成的原因就是我想上清华。”

  在赵帅三次的考研成绩中,一次全科过线却总分不够,另外两次都是因为英语只差一分,如果申请调剂,他现在研究生将毕业了。尽管每次亲戚朋友都苦口婆心地劝他,可他却从没认真地做这个打算。赵帅说,那不是他想要的,不是在清华,读什么都没有意思。“3年来我之所以住在清华院里这个像贫民窟一样的地方就是因为能感受这里的氛围。”

  “上清华”的信念支撑着这个小伙子在这个木板平房里住了3年,考了三次研究生。“别看不上这个地方,我是折腾了很多次才‘定居’在这的,刚来的半年里,我搬了四次家。”

  背井离乡,初来京城,北漂专职考研的人需要面对的事情远不止“学习”一件,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房子。2004年,赵帅毕业来北京时,投奔一个也刚来北京工作的大学好友,刚开始住在清华门外水磨西街的一间平房里,朋友感觉条件太差,半个月后便带着赵帅在清河找了一处楼房,“那是我来北京住的唯一一次楼房。”赵帅回忆说,可由于开始时两人没有和房东讲清楚租金,两个月后,他们又搬了出来,在清华西门外找了一间平房。

  “同住了几个月,搬了几次家,我们两个人都开始觉得对方有些别扭,再加上我考研他工作,步调不一样,我们矛盾越来越大,说话都有些少了。”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后,赵帅有一天晚自习回来忽然发现屋里一片狼藉——当年的同窗好友,竟然不辞而别。就这样,赵帅又搬出了两个人才能负担的住处,另外找了一间小一些便宜一点的屋子。这时候,冬天和考试都临近了。

  “后来就越住越冷了,房东在院子里烧土暖气,只舍得烧一点,屋子还没暖和呢,他那边就停了,房子还四面透风,我每天睡觉得把自己的被子用装垃圾的那种黑塑料袋套上,再钻进去,这样才能暖和点。”

  为了能安心考研,赵帅在这里坚持了不久就“逃”走了,“当时离考研只有一个月了,那样下去我非病了不可,我就狠了狠心,搬到了一处月租金400元的暖和地方。”回忆这些,现在的赵帅已显得十分平静。

  像赵帅这样的住房条件在他们中间确实比比皆是。在笔者走访的考研人中,人均住房面积不到两平方米,往往是一间老旧的居民楼,每个屋子都被摆满上下铺,很多屋子在闷热的夏天没有空调,10平方米的地方七八个人只能靠一台风扇降暑。然而,就是这样一处只能平身休息的空间,大约每月要花去他们250元~450元不等的“考研经费”,几乎是他们考研预算的一半。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文章
 2018年医学考研政治考试大纲
 医学考研2018年最新考试大纲汇总
 2018医学考研英语二完整考试大纲
 2018年考研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告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考研首页
院校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