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
医道之学大矣哉!夫针灸古术,肇自轩歧,而针灸乃古法也,绝学也。余尝读《内经》,见所言关于针灸者,十居八九,阂而不能读。虽于病症诊脉略得其意,至于经脉穴道,如在五里雾中,更不足以言气化矣。是不明针灸之法,而谓能读《内经》通中医者,其然乎,其不然乎?余习内外中医数十载,犹不敢自信者,即以此也。如是妙理莫明,弃儒学道,溯自甲子领恩开化湖广襄郧道务,至丙寅回汉,始从姚寅生先生习练针灸,继而会坐龙水,吾师亲授传习。至戊辰奉命云游苏皖浙各省时,访从道兄韦格六先生,除静坐外,随时详加考证针灸医道。继而己已复命.求领寻经取穴之秘诀,始悉人身经脉穴道之关键,与阴阳阂因之机械,及疾病进退出入之道路,而有以消息变通之,所谓捷诀者,良不虚也。此法传自上古,近代几成绝学。上古疗治,专以针灸妙术,而汤药佐之。自汉唐而后,此道渐微,得传名鲜矣。其时大道隐、针灸密,或者别传八法、或六十六穴、至多一百零八穴,如是而止。并无统传全身三百六十五穴、奇经八脉并传者。亲自求学针灸以来,专为考证《千金》、《铜人》、《集成》、《大成》诸书,皆不得其全,则人身全体大用不易了解,可想见矣。夫天不爱宝岂不欲人皆明其体用哉。无如人心流于陷溺,不能倾向于至善之妙窍, 以自绝于,虽有至宝奉赠,亦不知受之也。惜哉!韩文公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诚哉!非天下不欲传,无可传之人耳。”盖欲学习针灸者,必先自愿练习内体静坐功夫,则人身内经脉之流行,及气化之开阖,始有确实根据,然后循经指穴,心目洞明,否则无法可以证实。彼拳术最精者,能知一百零八穴,余则不及。然下针之际,尤须精神贯注非素有静工者不能从事,而禁忌甚多矣。今者大道昌明,体工悉争乎大乘。故针灸疗治日新又新,趋于进步。吾人疾痛夭札之患,将有轻减之势,天地之大德,信乎其好生者也老子曰;“绝学无忧,少私寡放”。夫私欲寡少者,尚可承绝学之传,况乎私欲尽净者哉。兹因学习针灸者,皆以抄录为苦,爰将《针灸大成》中应须选读者,详加审订,惟原本校雌不善,讹错甚多,一再考虑,犹恐未周,然已则不甚繁,芜补其阙略。其有不合者汰而去之。有须活参者,则两存之,勿视为互相矛盾。至三百六十五穴,一一加以考正取马氏分寸歌改订之,并将小儿推摩法所应读者,亦附于后,名曰《针灸指南》,盖以便初学者也。夫针灸治病,本中国医道根本实学员捷妙三古法。自仲景后,日以寝湮,良深痛惜。然仲景苟不通针法,亦无以成《伤寒》一书。但其时针法即已不精,故《伤寒论》中恒有烧针之误。至唐则《千金》能通针,《外台》能用灸,《铜人》著有图经,斯为大备。迨至明万历中,医官杨继洲乃有《大成》之著。而满清一代习者寥寥,《金鉴》虽列有此门,瞠乎后矣。故针灸日微,而方脉日著。然治病必依经脉与气化,二者不明,安知病理之进退,是以方书日多,头绪愈杂,纷坛聚讼,愈辨愈晦。世之习医者,读一家方书,犹如治病。读十家方书,几无从措手。不得不偏于——家以有所宗,而人道苦矣!倘从经脉气化入手,以针灸为先驱,再进而讲求药物之配合,方剂之制宜,则知某方为是,某方为非,某方能治某病,某症宜用某方,亦一览了然,得心应手矣。虽然针灸之法精益有精,《标幽赋》云:“经脉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候”,此三百余支,与六百余候,均待详考。古籍无征,可知经脉气化二者乃吾人体内至桔至微至细密而玄奥者也。使就此编熟练而细玩之,其用已不可胜举。若以此尽针灸之能事,犹浅之乎初针灸矣。岂编者之本心哉7夫亦曰便初学而已矣。且是编也,犹待口传心授,苟由此更进而深求之,后学访述前人,其根本均不外乎此矣。 (乙亥年己卯月辛末日编者略叙之也)
目 录
十二经穴总诀歌
井荥俞原经合歌
纪氏总治法歌
十二经纳天干歌
十二经纳地支歌
十二经之原歌
十五络脉歌
八穴经验歌
四部总诀法歌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杂病歌
针法口诀歌
行针口诀紧要总歌
刺法启玄歌
行针指导要诀歌
八法流注妙诀歌
十三鬼穴要诀歌
回阳九针妙诀歌
儿推摩法目录
面部五位歌
命门部位歌
眼色察病歌
面部察病歌
面色歌
汤氏歌
入门歌
三关歌
三关察病歌
认筋法歌
筋纹察色欧
要诀
手法歌
识病歌
辨症歌
小儿总诀
诊脉歌
察色验病生死歌
内八段锦
外八段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