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咀嚼
口腔通过咀嚼运动对食物进行机械性加工。咀嚼是由各咀嚼肌有顺序地收缩所组成的复杂的反射性动作。咀嚼肌包括咬肌、翼内肌、翼外肌和颞肌等,它们的收缩可使下颌向上、向下、向左右及向前方运动,这时,上牙列与下牙列相互接触,可以产生很大的压力以磨粹食物。咀嚼还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以形成食团,便于吞咽。
咀嚼肌是骨骼肌,可作随意运动,但在正常情况下,它的运动还受口腔感受器和咀嚼肌内的本体感受器传来的冲动的制约。在咀嚼运动中,颊肌和舌肌的收缩具有重要作用,它们的收缩可将食物置于上下牙列之间,以便于咀嚼。
吸吮也是一个反射动作,吸吮时,口腔壁肌肉和舌肌收缩,使口腔内空气稀薄,压力降低到比大气压力为低0.98-1.47kPa(10-15cmH2O)。凭着口腔内的这个低压条件,液体便可进入口腔。
应当指出,口腔内消化过程不仅完成口腔内食物的机械性和化学性加工,它还能的反射性地引起胃、胰、肝、胆囊等的活动,以及引起胰岛素的分泌等等变化,为以后的消化过程及紧随消化过程的代谢过程,准备有利条件。
三、吞咽
吞咽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性动作,它使食团从口腔进入胃。根据食团在吞咽时所经过的部位,可将天咽动作分为下列三期: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
第一期:由口腔到咽。这是在来自大脑皮层的冲动的影响下随意开始的。开始时舌尖上举及硬腭,然后主要由下颌舌骨肌的收缩,把食团推向软腭后方而至咽部。舌的运动对于这一期的吞咽动作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期:由咽到食管上端。这是通过一系列急速的反射动作而实现的。由于食团刺激了软腭部的感受器,引起一系列肌肉的反射性收缩,结果使软腭上升,咽后壁向前突出,封闭了鼻回通路;声带内收,喉头升高并向并紧贴会厌,封闭了咽与气管的通路;呼吸暂时停止;由于喉头前移,食管上口张开,食团就从咽被挤入食管。这一期进行得极快,通常约需 0.1s。
第三期:沿食管下行至胃。这是由食管肌肉的顺序收缩而实现的。食管肌肉的顺序收缩又称蠕动(peristalsis),它是一种向前推进的波形运动。在食团的下端为一舒张波,上端为一收缩波,这样,食团就很自然地被推送前进(图6-9)。
图6-9 食管蠕动的模式图
食管的蠕动是一种反射动作。这是由于食团刺激了软腭、咽部和食管等处的感受器,发出传入冲动,抵达延髓中枢,再向食管发出传出冲动而引起的。
在食管和胃之间,虽然在解剖上并不存在括红肌,但用测压法可观察到,在食管也胃贲门连接处以上,有一段长约4-6cm的高压区,其内压力一般比胃0.67-1.33kPa(5-10mmHg),因此是正常情况下阻止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的屏障,起到了类似生理性括约肌作用,通常将这一食管称为食管-胃括约肌。当食物经过食管时,刺激食管壁上的机械感受器,可反射性地引起食管-胃括约肌舒张,食物便能进入胃内。食物入胃后引起的胃泌素释放,则可加强该括约肌的收缩,这对于防止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总之,吞咽是一种典型的、复杂的反射动作,它有一连串的按顺序发生的环节,每一环节由一系列的活动过程组成,前一环节的活动又可引起后一环节的活动。吞咽反射的传入神经包括来自软腭(第5、9对神脑经)、咽后壁(第9对脑神经)、会咽(第10对脑神经)、和食管(第10对脑神经)等外的脑神经的传入纤维。吞咽的基本中枢位于延髓内,支配舌、喉、咽部肌肉动作的传出神经在第5、9、12对脑神经中,支配食管的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
从吞咽开始至食物到达贲门所需的时间,与食物的性状及人体的体位有关。液体食物约需3-4s,糊状食物约5s,固体食物较慢,约需6-8s,一般不超过1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