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氏系统手册》(1984)的记载,将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 分为3个生物型,即小鼠生物型(biovar mouse)、沙眼生物型(biovar trachoma)和性病淋巴肉芽肿生物型(biovar lymphogranulomavenereum,LGV)。后二者与人类疾病有关。用间接微量免疫荧光试验,沙眼生物型又分A、B、Ba、C、D、Da、E、F、G、H、I、Ia、J、K14个血清型,LGV生物型又有L1、L2、L2a、L34个血清型。
一、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与染色
将鸡胚卵黄囊或细胞培养的沙眼衣原体高度提纯,于电镜下检查,可见原体呈球形或类球形,胞浆膜外有刚性细胞壁,壁外有平滑表层。始体的体积较大,形状不甚规则,其包膜富有韧性,无刚性的细胞壁,原体和始体内皆含有DNA与RNA。
沙眼衣原体具有特殊的染色性状,不同的发育阶段其染色有所不同。成熟的原体以Giemsa 染色为紫色,与监色的宿主细胞浆呈鲜明无比。始体以 Giemsa 染色呈蓝色。沙眼衣原体对革兰氏染色虽然一般反应为阴性,但变化不恒定。沙眼包涵体在上皮细胞浆内,很致密,如以Giemsa染色,则呈深紫色,由密集的颗粒组成。其基质内含有糖原,以Lugol液染色呈棕褐色斑块。
(二)培养
人类是沙眼衣原体的自然宿主。它主要寄生于机体粘膜上皮细胞。猴和猩猩的眼及泌尿系可实验感染各型沙眼衣原体(包括LGV在内)。灵长类外的动物,对LGV之外的其他沙眼衣原体均无致病性。鸡胚只对大多数沙眼衣原体敏感,但禽类则对各型沙眼衣原均不敏感。小白鼠对LGV衣原体是敏感的,尤其是脑内感染,病死率可达30%。此外,大白鼠、豚鼠和家兔对LGV衣原体的敏感性幼龄高于成年。所有沙眼衣原体都能在鸡胚卵黄囊内生长繁殖,并致死鸡胚。将沙眼衣原体悬液接种6~8天胚龄卵黄囊内,置35℃温箱,一般于6~8天后死亡。剖检时胚体及卵黄囊膜充血。卵黄囊膜涂片可散在衣原体,病理切片则可见卵黄囊膜细胞内包涵体。
所有沙眼衣原体均可在细胞培养中生长,现多采用McCoy或HeLa229细胞株,在接种衣原体前,以X线照射细胞,或于细胞培养中加入代谢抑制如细胞松弛素B、DEAE葡聚糖呈放线菌酮,其目的在于细胞生长代谢缓慢,以利于衣原体的寄生性生长。
二、所致疾病
(一)沙眼:由衣原体沙眼生物变种A、B、Ba、C血清型引起。主要经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即眼~眼或眼~手~眼的途经传播。当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结膜上皮细胞后,在其中增殖并在胞浆内形成散在型、帽型、桑椹型或填塞型包涵体。该病发病缓慢,早期出现眼睑结膜急性或亚急性炎症,表现流泪、有粘液脓性分泌物、结膜充血等症状与体征。后期移行为慢性,出现结膜瘢痕、眼睑内翻、倒睫、角膜血管翳引起的角膜损害,以致影响视力,最后导致失明。据统计沙眼居致盲病因的首位。1956年我国学者汤飞凡等人用鸡胚卵黄囊接种法,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分离出沙眼衣原体,从而促进了有关原体的研究。
(二)包涵体包膜炎:由沙眼生物变种D~K血清型引起。包括婴儿及成人两种。前者系婴儿经产道感染,引起急性化脓性结膜炎(包涵体脓漏眼),不侵犯角膜,能自愈。成人感染可因两性接触,经手至眼的的途径或者来自污染的游泳池水,引起滤泡性结膜炎又称游泳池结膜炎。病变类似沙眼,但不出现角膜血管翳,亦无结膜瘢痕形成,一般经数周或数月痊愈,无后遗症。
(三)泌尿生殖道感染:经性接触传播,由沙眼生物变种D~K血清型引起。男性多表现为尿道炎,不经治疗可缓解,但多数转变成慢性,周期性加重,并可合并副睾炎、直肠炎等。女性能引起尿道炎、宫颈炎等,输卵管炎是较严重并发症。该血清型有时也能引起沙眼衣原体性肺炎。
(四)性病淋巴肉芽肿:由沙眼衣原体LGV生物变种引起。LGV要通过两性接触传播,是一种性病。男性侵犯腹股沟淋巴结,引起化脓性淋巴结炎和慢性淋巴肉芽肿。女性可侵犯会阴、肛门、直肠,出现会阴~肛门~直肠组织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