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理论教学
内科学
风湿病学 神经病学 免疫与健康
儿科学 老年医学 更多
外科学
皮肤性病学 普通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外科学总论 更多
其它科目
基础学科 临床专科 内科疾病
内科诊疗 外科诊疗 专科诊疗
外科疾病 专科疾病 临床专科疾病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基础学科 > 医用实验动物学 > 正文
药理学实验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7/12/2 字体:

  一、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研究中的选择与应用

  (一)镇静催眠和抗精神病药物实验

  1.实验动物的选择:研究动物行为药理学最常用的动物有小鼠、大鼠、、猴等。实验时常用两个种属的动物。第一种是用实验比较方便的动物,如小鼠、大鼠。第二种是用非啮龄类动物,最好选用猴子或猩猩。选择动物时应注意各种系动物的特点。第二种适用于作刺激研究,因为大鼠视觉、嗅觉较灵敏,做条件反射等实验反应良好。但大鼠对许多药物易产生耐药性。猫和狗的自然行为多样而稳定,常用于神经药理、神经生理以及生为观察的补充实验。猴子和猩猩则更接近于人类。大鼠和小鼠的活动在夜间比白天多,故研究中枢神经抑制药在夜间进行实验较好。不同种属的动物对药物的反应可以有明显差异。如吗啡对大鼠、、狗和猴的作用是抑制性的。便对小鼠、猫、鹅和马的作用是兴奋性的。所以做实验时要包括不同种属的动物。

  2.药物对动物一般活动的影响:常用且简易的方法是采用直接观察法,观察动物的一般行为和特殊情绪,如激怒、躁狂、瞳孔大小、对捕捉抵抗等行为。为便于记录,可用评定行为改变和行为分级的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来记录动物行为。如常用Norton对猴、猫、地鼠的行为定量分级,将对照组和用药组动物进行定时观察,并按下述行为分级法打分记录(表10-28),求出每组平均数,进行七检验,确定有无显著性。

表10-28 Norton行为分级法

动物

地  鼠

活动分级

一般活动:

1

张  口

呼 噜 声

2

推动粪便

温  驯

喵 喵 叫

3

吃  食

跟着观察者

走  动

4

紧贴身子睡

取 东 西

站  立

5

睡  眠

走  动

竖  尾

满  足:

6

排  尿

玩  耍

清洁身体

7

搔  抓

揉  捏

8

吃  食

修饰动作

呜 呜 叫

9

清洁身子

吃  食

触  摸

10

抬  头

休息(坐)

休  息

兴  奋:

11

取  食

吱 吱 叫

嚎  叫

12

走  路

张  口

竖  毛

13

爬  行

甩  尾

14

攫  取

格 格 声

瞳孔扩大

15

注 意 听

多  动

防御动作:

16

排  便

缩  回

咆  哮

17

排  尿

嘶 嘶 叫

18

吱 吱 叫

咬  牙

耳  动

19

站起防御

撒  回

缩  回

20

左右摇晃

张  嘴

踡  曲

激怒动作:

21

粗 叫 声

怒  叫

猛  扑

22

拖  拉

低  头

站  立

23

追  逐

踡  缩

24

向前猛冲

25

站  立

拍  击

拍  击

  3.常用催眠药对各种动物的影响:各种动物的催眠剂量见表10-29。

表10-29 药物对各种动物的催眠剂量(荻原弥四郎1971)

药  物

静脉注射的催眠剂量(mg/kg)

小白鼠

大白鼠

豚鼠

异戊巴比妥

54

55

50

40

40

50

40

巴比妥钠

234

190*

175

200

220

戊巴比妥钠

35

25

30

30

25

25

环已巴比妥钠

47

75*

25

25

30

苯巴比妥

134

100

100*

200

180*

80

100*

司可巴比妥

30

17.5

20

22.5

25

175

水合氨醛

400*

300*

副  醛

120 250*

550*

110

80225*

100

125

乌 拉 坦

780*

1500*

1000

1000*

1250

1500

1000

氯 醛 糖

114*

55*

175*

120

70.50*

100

  *表示腹腔注射

  (二)抗精神病药物的行为实验

  去水吗啡能增强大白鼠舔、嗅、咬等定向行为,这是由于药物增强黑质--经纹状体脑内多巴胺(DA)能系统功能的缘故。安定剂抑制大白鼠的定向运动的作用强度与安定剂抑制脑内DA能受体功能有相关性。常选用150~200克大白鼠,皮下注射去水吗啡2mg/kg,作定向运动强度实验。

  去水吗啡引起的攀爬行为是动物黑质-纹状状体系统内DA能功能增强的表现。Costentin发现小白鼠注射去水吗啡后喜欢垂吊在铁丝网上,应用安定剂可拮抗去水吗啡引起的小白鼠垂吊现象,这一拮抗作用与安定剂作用的强弱有较好的平行关系。

  僵住症是动物锥体外系运动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常选用150~200克大白鼠作此实验。

  (三)抗惊厥和抗震颤麻痹药实验

  1.化学物质引起惊厥法:常选用小白鼠,也可采用大白鼠,猫或兔则可作特殊观察。采用戊四唑惊厥法,在小鼠皮下注射85mg/kg(最大也有用150mg/kg,此剂量已是LD98),腹腔注射为100mg/kg(最大175mg/kg)作实验时,不同种系小鼠可有不同反应,Bastian曾比较过由8处供应的4个种系的小鼠,其中CFW种小鼠在持续惊厥后立即死亡的发生率为100%,而其它3种有10~30%动物在持续惊厥后存活很长时间不死亡。因此作药物活性比较时,应选用同一品种。

  2.听源性发作法:某些敏感动物(主要是鼠类)在受到强铃声刺激时,能产生一种定型的运动性发作,称为“听源性发作”(Audiogenic seizure),这是研究抗癫痫药物的一种常用模型。如果选用DBA/2J系小鼠(听源阳性鼠)供科研用。也可采用一些药物来提高大鼠听源性发作阳性率。如在亚惊厥剂量的戊四唑(16mg/kg)、士的宁(1mg/kg)、若味毒(1mg/kg)或咖啡因(150mg/kg)作用基础上,给予铃声刺激,可使部分听源阴性鼠也能产生发作。上述药物所致的阳性发作率分别为47.%、66.5%、38.4%、18.1%。

  3.慢性实验性癫痫模型:各种动物的大脑皮质感觉动物区是致痫敏感区之一,特别是猴极易在此区形成癫痫病灶。将铝剂注入到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比单注入中央前回易于形成;将铝剂注入到猴和猫的颞叶前部,可引起运动性和精神运动性发作;大脑皮质其区区域不敏感。此外,还报导注于杏仁壳核也可引起发作。病理模型的形成以猴最为敏感,猫次之,其他动物不敏感。所以,常选用猴作此实验,麻醉后无菌条件以猴最为敏感,猫次之,其他动物不敏感。所以,常选用猴作此实验,麻醉后无菌条件下将消毒后的4%氢氧化铝乳剂用皮内针头注到前脑和后脑皮质感觉运动区,注射两点或数点,勿使药液外流于软脑膜内,可在注后35-60天,出现自发性癫痫发作。如果铝剂形成的病灶严重,也可在注后2-3周发作。医学全.在线提供

  钴可引起大白鼠、小白鼠和猫的慢性实验性癫痫,而猴对钴却不敏感,常选用大白鼠,在麻醉消毒下,开颅将消毒的市售钴粉(200筛孔)约30mg,放在皮层运动区的前侧(面积为10mm2),安好电极,缝合,动物约在放置钴粉后2~3周,出现置钴对侧肢体发生阵挛,少数动物于局部阵挛后出现全身发作。

  点燃效应(Kindling Effect,KE)引起发作是一种较好的慢性实验性癫痫模型。其形成方法是以一定的刺激强度和时间间隔刺激脑的一定部位。动物常选用大白鼠、猫、猴、兔等。刺激强度:大白鼠杏仁核和海马为50~400μA,猫为100~500μA,猴和狒狒为200~400μA。

  4.抗震颤麻痹药物筛选方法:目前筛选抗震颤麻痹药物的方法,常采用药物诱发震颤和损伤锥体外系某些核团以诱发震颤。如常选用豚鼠药物诱发震颤法,按0.002%水杨酸扁豆碱溶液以0.3mg/kg剂量注往前右侧颈动脉,注射速度要严格控制在20~25秒之间,并在注射时暂夹住左侧颈动脉,以保证药液进右侧椎动脉。动物多于注射毒扁豆硷后15~20秒出现症状,典型阳性反应是头左偏,身体强迫性向左侧旋转作环形运动,同时可伴有眼球左偏并向对侧震颤,全部症状持续5分钟。还可选用小白鼠,按25mg/kg腹腔注射0.25%槟榔硷溶液;腹腔注射0.5%匹鲁卡品,50mg/kg;腹腔注射0.0014%氯化震颤素0.14mg/kg,均可出现明显震颤。

  (四)镇痛药物实验

  目前国内外筛选镇痛药的常用致痛方法,概括有物理性(热、电、机械)和化学性刺激法。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其中以热、电刺激及钾离子皮下透入致痛法使用居多。常用的动物有小白鼠、大白鼠、豚鼠、家兔、狗、猴等。动物实验中常用的痛反应指标为嘶叫、舔足、甩尾、挣扎及皮肤、肌肉抽搐等。

  应用猴子研究镇痛剂的依赖性较为理想,因为镇痛剂对它的信赖性表现与人较接近,戒断症状又较明显且易于观察,已成为新镇痛剂进入临床试用前必须的试验。

  (五)解热、抗炎药实验

  炎热和炎症都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实验室常用病毒、细菌、细菌产物、内毒素和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发热,也有用微量前列腺素(PGE)直接注入动物脑室或丘脑下部原抗体复合物引起发热,也有用微量前列腺素(PGE)直接注入动物脑室或丘脑下部进行致热。

  常用的致炎方法有以血管通透性增加为主的足蹠浮肿法、无菌性胸(腹)膜炎、佐剂性关节炎、紫外线红斑法、放射线照射法以及其它菌性炎症;有观察白细胞游走的羧甲基纤维素囊法、大白鼠角膜法、毛细管法和小室滤膜法;有制造肉芽肿模型的棉球法、纸片法、琼脂法、巴豆油囊袋法和受精鸡卵法等。此外亦有用妊娠大白鼠子宫自发收缩为指标,间接反应炎症过程的方法。

  实验性炎症应该选用哺乳类动物,并根据实验模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种属的动物。例如足跖浮肿模型须采用大白鼠,形成过敏性炎症应首选豚鼠,而家兔则最易产生发热反应。此外,幼小动物(如小狗、小兔、小白鼠)炎症反应相当微弱,甚至可以完全不出现。家兔对刺激的炎症反应与其毛色有关,白毛兔比有色毛兔的炎症强度和炎症经过均较剧烈。曾致炎组织比初次炎症刺激时反应微弱,因此不宜在同一部位反复复制炎症。

  动物种属、年龄和形态特点,对发热反应有明显影响。例如小白鼠、豚鼠,有时包括大白鼠,均不宜用于复制发热模型。这些动物的恒温机能差,对发热刺激的反应低,有时对热源性物质的刺激体温反而下降。而兔的发热反应典型恒定,因而常用。但须注意,家兔年龄在20~30天以内者可不发生发热反应,而体重在2kg左右者,结果最为满意。大白鼠则以体重150~200g为最适宜。同种动物形态上的差异也会影响到体温反应,如毛家兔和长毛狗的体温比短毛者上升的慢。狗对外界环境的变动反应稳定,但小白鼠和大白鼠的体温波动很大。动物长时间捆绑时,体温可显著降低。当动物挣扎时则可使体温升高。因此通常把动物固定在木盒内,以限制其多余的活动。给动物注射菌液或内毒素时,注射量并不与发热反应强度成正比。注入量过大时的体温可不上升,故剂量的选择必须恰好处。静注菌液或内毒素等引起的发热较皮下注射迅速而强烈。但注射化学刺激剂则必须注射到动物皮下才会引起较强反应。可能是该类物质刺激皮下组织造成无菌性炎症所致。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相关文章
健康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医学心理学的概念
药物心理学(pharmacopsychology)
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幽门螺杆菌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