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理论教学
内科学
风湿病学 神经病学 免疫与健康
儿科学 老年医学 更多
外科学
皮肤性病学 普通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外科学总论 更多
其它科目
基础学科 临床专科 内科疾病
内科诊疗 外科诊疗 专科诊疗
外科疾病 专科疾病 临床专科疾病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基础学科 > 医用实验动物学 > 正文
长爪沙鼠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7/12/2 字体:

 

  (一)脑神经病研究

  长爪沙鼠的脑血管不同于其它动物,有独特的解剖特征,脑底动脉环后交通枝缺损,没有连系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底动脉系统的后交通动脉,不能构成完整的Willis动脉环,利用此特征,结扎沙鼠的单、双侧颈动脉,很容易造成脑梗塞病变。1985年徐特等利用它建立了脑缺血模型。结扎20只沙鼠单、双侧颈总动脉,30~40%单侧颈总动脉结扎的动物术后出现偏瘫体征,结扎对侧肢体活动少,肌张力弱,90%双侧结扎颈总动脉动物,手术后出现直立跳起,呼吸急促。单侧结扎后1小时多有缺血性病理学改变,以结扎侧颞叶皮层及基底带最明显,主要有水肿、坏死、神经元缺失,双侧结扎2小时内死亡的无明显病变,8小时内死亡的可见缺血性病变,出现双侧半球的缺血状态。所复制的模型,操作简便,实验效果可靠,重复性强,可用于脑缺血的实验研究及药物治疗研究。Leyine等结扎沙鼠的一侧颈总动脉,数小时后,发现20~65%的沙鼠出现脑梗塞,在3日内死亡。1982年大阪大学用85Sr或141Ce标记的直径15微米炭化微球体,通过心脏穿刺研究了沙鼠主要器官的局部血流量和局部的脑血流量的血液动力学。这对于使用沙鼠研究脑梗塞所呈现的中风、术后脑贫血以及脑血流量等都是比较理想的。

  沙鼠具有类似人类自发性癫痫发作的特点。月龄不同,发作频率也不同。尤其是生后2月龄左右的沙鼠,对非特异性因子具有感受性。有的可因癫痫发作致死。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矾分校Loskota在沙鼠具有癫痫发作特点的基础上,育成新的品系,培育出发作感受型WJL/UC和发作抵抗型STR/UC两个品系。

  (二)寄生虫病研究

  长爪沙鼠对多种丝虫、原虫、线虫、绦虫和吸虫非常敏感,因此,它是研究这类寄生虫病的良好对象。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都认为长爪沙鼠是研究丝虫病理想模型动物。医.学 全在.线,提供www.med126.com

  国内70年代国医学科学院上海寄生虫研究所和遵义医学院,先后用长爪沙鼠对丝虫病和马来丝虫进行研究,其后福建省卫生防疫站也进行了同样的研究,证明长爪沙鼠是研究马来丝虫的模型动物。贵州省寄生虫病研究所在1984年建立了周期型马来丝虫一沙鼠模型。一些学者将周期型班氏丝虫的幼虫接种于沙鼠皮下、腹腔或睾丸,证实能在沙鼠体内进一步发育,并观察了感染后所致淋巴素病变。采用周期型马来丝虫一沙鼠动物模型腹腔灌洗法收集微丝蚴,开展了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成功地用于防治的监测工作。1983年Hannan等用沙鼠研究类细旋线虫(Nematospiroides Dubius),发现18-22日龄沙鼠易感染最高,30日龄后逐渐下降,12日龄沙鼠感染54~56日之后,粪便虫卵仍然保持阳性。1982年Metter等将沙鼠用于包虫的研究,发现由于包蚴感染引进全身性淀粉样蛋白质变性。在吸虫类(Brachylaema Microti)的研究上,1982也有使用沙鼠的报导,给沙鼠接种50天之后,肝糖元明显降低,而脾脏明显增重。沙鼠感染兰氏贾弟鞭毛虫,15天之后,在肠内可发现大量滋养体,多达6.36×106个。无论口服或十二指肠接种,所释放的滋养体数目和类型都很相似。

  (三)微生物学研究

  长爪沙鼠对多种病毒、细菌敏感,如流行性出血热病毒、西方型马脑炎病毒、狂犬病毒、脊髓灰白质炎病毒等;肺炎双球菌、布氏杆菌、结核分叶杆菌、炭疽杆菌、支气管败血鲍特氏杆、鼠麻风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等。经浙江省防疫站实验证实,沙鼠对来自黑线姬鼠、褐家鼠或病人的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均敏感。与大鼠相比,具有对EHFV敏感性高,适应毒株范围广,病毒在体内繁殖快,分离病毒和传代时间短等优点。故沙鼠成了研究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理想的实验动物。沙鼠不仅对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以及其它需氧菌和厌氧菌本身敏感,对其培养物也极为敏感。

  (四)内分泌研究

  在内分泌学方面,沙鼠有固有的特征。繁殖的沙鼠肾上腺皮质固醇(主要是糖皮质固醇)分泌亢进,同时伴有高血糖和动脉硬化症等。这种现象在未交配过的雌雄沙鼠均未见到。然而,据1983年Fenske报导,如果使沙鼠处于异常环境,如过冷或放在浓乙醚蒸气的环境中,肾上腺释放糖皮质激素和黄体酮比对照组明显增多,但醛固酮分泌并不受影响。长爪沙鼠睾丸的分泌也有特点,据1982年报导,在促黄体激素(LH)作用下,睾丸间质细胞不仅释放雄激素,也释放黄体酮(孕激素)。通过体外睾丸间质细胞培养,还发现在LH利激下,雄激素和孕激素的释放有明显的正相关。另外,体外雄激素生物合成与小鼠和大鼠相比,沙鼠的睾丸间质细胞对LH更敏感。这可能是由于沙鼠的大部分LH受体未被占用,即使是微量LH,也能完全活化激素生成的缘故。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