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NZB系
1.形成
⑴起源:1930年Hill从Otago医科大学引起动物,1948年开始近亲交配。同一起源的还有NZO、NZW、NZX和NZY。
⑵亚系:NZB,NZBfC3H/HeLac。
⑶近交代数:96代(Bielschowsky 1973)。
2.毛色基因:aa,BB,CC(黑色)
3.主要特性:
⑴免疫学特性:
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症。在4-5月龄以前Ht值平均为44%,以后伴随增龄而下降,14月龄为32%,雌鼠在6月龄后,雄鼠在8月龄后出现Coombs氏试验阳性。伴随增龄阳性比率增高,10月龄为50%,12月龄以后达100%。从6月龄起出现抗核抗体。老龄小鼠出现红斑狼疮细胞。
b、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量异常之高,特别是IgM和IgG量递增显著。IgM量在一生中递增,其递增与性别、病况及Coombs氏试验无关,并不因无菌饲养初生期摘除胸腺而减少。
c、膜性肾小球性肾炎:8月龄以后的小鼠特发与人的狼疮肾炎相似的以肾小球病变为主的肾病变,并感染C型病毒,肾病变为免疫复合物沉着所致。
d、胸腺的病理组织学所见:伴随增龄胸腺重量较其它近交系小鼠早期减少。髓质中形成淋巴滤泡,上皮细胞增殖。皮质中浆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该现象与2-3周龄后出现的抗胸腺细胞自家抗体有关,引人注目。
e、脾脏的病理组织学所见:脾脏随增龄而加重。最初淋巴滤泡明显增大,红髓中出现浆细胞。8月龄左右出现进行性溶血性贫血,相伴出现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的骨髓外造血灶增加及红髓扩大。进一步发展,红髓中出现网状细胞,幼稚浆细胞-淋巴样细胞的弥漫性增殖,与恶性淋巴瘤难以区别。
f、淋巴结的病理所见:出生后浅表淋巴结逐渐增大,3月龄时达米粒大,12月龄后异常肿大。
g、恶性淋巴瘤及白血病:最初Bielschowsky等报告淋巴瘤发生率为4.8%,其后报导了胸腺病,淋巴性白血病,浆细胞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等。淋巴性白血病的发生率为7%。常有未成熟期发病者,一般多在3-8月龄发病。
⑵寿命:SPF的雌鼠为441天,雄鼠为459天。
4.饲养注意点:哺育不易,繁殖极为困难。有肥胖的倾向。饲养繁殖的主要困难是母鼠的受孕期仅在4月龄之前,较其它近交系为短。并且在产仔后,有咬死自产仔鼠的习性。
(十)SJL/N
1.形成:
⑴起源:由Swiss-Webster小鼠发展面来,1938~1943年间到Jackson研究室。1955年开始近交繁殖,1969年到美国NIH,按近交繁殖保种。
⑵近交代数:F14(1973年)。
2.遗体组成:C/C:H-2s,Tlaa·lg-1b,Hbac·HbbS。
3.主要特性:
⑴一年以上的小鼠中有类何杰金氏病的多形细胞性网织细胞肉瘤。
⑵对全身性X线照射抗力强。
⑶对百日咳组织胺易感因子敏感。
⑷为Wanebo网织细胞肉瘤的宿六。
(十一)AFB系
1.形成:该品系未列入国际名单,是苏联培育的,在苏联资料中记载。但未介绍是如何培育的,可能与AKR有关,我国血研究在1958年从苏联引起,在1971年由天津引入医科院分院,现已40多代。
2.主要特性:该品体系质弱,体形中等,繁殖力弱,二月龄体重20~22克,很少有自发性肿瘤。
该品系为白色细胞增多症的白色小鼠。从5~6个月后的小鼠即可出现白细胞增多,但经常在8~9个月,以后有90%的雌鼠和65%的雄鼠可以发生白细胞增多症,但很少见到淋巴细胞而是经常见到髓性白细胞,最常见到者为白细胞母细胞的增多。
(十二)C3HA系
1.形成:Pogosianj于1943年用C3H和A杂交而育成。因此该鼠为野灰色但尾尖部总带有白色,有时白色多些,有时少些,但无论如何消除不掉。我国在1958年时血研所从苏联引进,当时称“苏乙”品种,1971年由血研所引入中国医科院分院,该鼠体形小,二月龄时体重为17~20克,但繁殖力强。
2.主要特性:
⑴乳腺癌发病率高,生育过或未生育过的雌鼠的癌肿发病率均为90%左右。
⑵经常可以见到肺腺癌与性别无关。
⑶我国饲育时有30%的自发性乳腺癌,并对致肝癌物质敏感。
(十三)我国培育的近交品系
见表3-5。
表3-5 我国培育的小鼠近交品系
品系名称 |
培育单位及起源历史 |
毛色(基因型) |
主 要 特 性 |
中国1号(C-1) | 1955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将昆明小鼠经近亲交配20代以上而育成。 |
白 化 |
繁殖力中等,二月龄体重17克,肿瘤自发率低。 |
津白1号(TAⅠ) | 1955年天津医学院昆明市售白化小鼠经的近亲交配而成。 |
白化 (aabbcc) |
繁殖力中等,二月龄体重20-25克,肿瘤自发率低。 |
津白2号(TAⅡ) | 1963年天津医学院将昆明种小鼠经近亲交配20代以上而育成。 |
白化 (aabbcc) |
高乳腺癌,繁殖力中等。 |
615 |
1961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和血液研究所将普通小白鼠与C57BL/血研究杂交所生子代经亲代交配20代以上而育成。 |
深褐色 (aabbcc) |
肿瘤发生率为10-20%(♀♀乳腺癌,♂肺癌)对津638白血病毒敏感 |
AMMS/1号 | 1974年军事医学院科学院将昆明种小白鼠经亲代交配20代以上而育成。 |
白化 (aabbcc) |
对炭疽弱毒株比较敏感,地骨髓多向性造血干细胞测定较规律。 |
(一)ACI系
1.形成:
⑴起源:1926年由哥仑比亚大学肿瘤研究所Curtis和Dunning培育。1945年Heston繁殖30代,1950年美国NIH繁殖41代,最后由Dunning(或NIH)育成。
⑵近交代数:F>100。
2.毛色:黑色,但腹部和脚白色(a,hi)。
3.主要特性:
⑴生理、生化学特性:血清甲状腺素含量低。收缩压低。雌鼠苯胺的肝脏代谢率高。戊基巴比妥纳的LD50值(为120mg/kg)高。
⑵形态学特性:28%雄鼠和20%雌鼠患有遗传缺陷病,有时一侧肾发育不全或肾囊肿,与子宫角缺陷或同侧睾丸萎缩有关。这些畸形,都与一种多基因遗传方式有关。
⑶癌发生率:雄鼠自发性肿瘤:睾丸为46%,肾上腺为16%,脑垂体为5%,皮肤和耳道以及其他类型为6%。雄鼠自发性肿瘤:脑垂体为21%,子宫为13%,乳腺为11%,肾上腺和其他类型为6%。34~37月龄老年雄性小鼠,自发性前列腺癌17%。该品系小鼠可使M-C961、970、R3234肿瘤移植生长,吸收中等剂量的乙烯雌酚后乳腺肿瘤增加。
⑷饲养繁殖:繁殖力差,仔鼠矮小,胚胎死亡率高,取决于雄鼠基因型。早期胚胎死亡率11%,先天性畸形发生率10%。
⑸寿命:需长时间驯养,对新环境的适应时间也长。雄鼠平均活存时间113周,雌鼠108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