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理论教学
内科学
风湿病学 神经病学 免疫与健康
儿科学 老年医学 更多
外科学
皮肤性病学 普通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外科学总论 更多
其它科目
基础学科 临床专科 内科疾病
内科诊疗 外科诊疗 专科诊疗
外科疾病 专科疾病 临床专科疾病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基础学科 > 组织学与胚胎学 > 正文
消化管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7/12/2 字体:

 

六、小肠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各具某些结构特点。

  (一)粘膜

  小肠腔面的环行皱襞从距幽门约5cm处开始出现,在十二指肠末段和空肠头段极发达,向下逐渐减少和变矮,至肠中段以下基本消失。粘膜表面还有许多细小的肠绒毛(intestinal villus),是由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起而成,长0.5~1.5mm,形状不一,以十二指肠和空肠头段最发达(图12-13,12-14)。绒毛于十二指肠呈叶状,于空肠如指状,于回肠则细而短(图12-15)。环行皱襞和绒毛使小肠表面积扩大20~30倍,总面积达20m2左右。绒毛根部的上皮下隐至固有层形成管状的小肠腺(small intestinal gland),又称肠隐窝(intestinal crypt),故小肠腺与绒毛的上皮是连续的,小肠腺直接开口于肠腔。

图12-13 大鼠十二指肠绒毛扫描电镜像×230

图12-14 十二指肠(横切)

图12-15 回肠(纵切)

  1.上皮为单层柱状。绒毛部上皮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和少量内分泌细胞组成;小肠腺上皮除上述细胞外,还有潘氏细胞和未分化细胞。

  (1)吸收细胞(absorptive cell):最多,呈高柱状,核椭圆形,位于细胞基部。绒毛表面的吸收细胞游离面在光镜下可见明显的纹状缘,电镜观察表明它是由密集而规则排列的微绒毛构成(图12-16)。每个吸收细胞约有微绒毛1000根,每根长1~1.4μm ,粗约80nm ,使细胞游离面面积扩大约20倍。小肠腺的吸收细胞的微绒毛较少而短,故纹状缘薄。微绒毛表面尚有一层厚0.1~0.5μm的细胞衣,它是吸收细胞产生的糖蛋白,内有参与消化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双糖酶和肽酶,并吸附有胰蛋白酶、胰淀粉酶等,故细胞衣是消化吸收的重要部位。微绒毛内有纵行微丝束,它们下延汇入细胞顶部的终末网(图12-17)。吸收细胞胞质内有丰富的线粒体和滑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膜含有的酶可将细胞吸收的甘油-酯与脂肪酸合成甘油三酯,后者与胆固醇、磷脂及β-脂蛋白结合后,于高尔基复合体形成乳糜微粒,然后在细胞侧面释出,这是脂肪吸收与转运的方式。相邻细胞顶部之间有紧密连接、中间连接等构成的连接复合体,可阻止肠腔内物质由细胞间隙进入组织,保证选择性吸收的进行(图12-17)。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

图12-16 小鼠小肠吸收细胞电镜像 ×9900

Mv微绒毛,N细胞核

图12-17 小肠吸收细胞

f脂肪 TW终末网 S滑面内质网 G高尔基复合体

C乳糜微粒B基膜 CL中央乳糜管

  (2)杯状细胞(goblet cell): 散在于吸收细胞间,分泌粘液,有润滑和保护作用,从十二指肠至回肠末端,杯状细胞逐渐增多。

  (3)潘氏细胞(Paneth cell):是小肠腺的特征性细胞,位于腺底部,常三五成群。细胞呈锥体形,胞质顶部充满粗大嗜酸性颗粒,内含溶菌酶等,具有一定的灭菌作用(图12-18)。

图12-18 小肠腺模式图

  (4)内分泌细胞(见后述)。

  (5)未分化细胞(undifferentiated cell):位于小肠腺下半部,散在于其它细胞之间。胞体较小,呈柱状,胞质嗜碱性。细胞不断增殖、分化、向上迁移,以补充绒毛顶端脱落的吸收细胞和杯状细胞。绒毛上皮细胞的更新周期为2~4天。一般认为,内分泌细胞和潘氏细胞亦来源于未分化细胞。

  2.固有层在细密的结缔组织中除有大量小肠腺外,还有丰富的游走细胞,如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绒毛中轴的固有层结缔组织内有1~2条纵行毛细淋巴管,称中央乳糜管(central lacteal),它的起始部为端,向下穿过粘膜肌进入粘膜下层形成淋巴管丛。中央乳糜管管腔较大,内皮细胞间隙宽,无基膜,故通透性大。吸收细胞释出的乳糜微粒入中央乳糜管输出。此管周围有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网,肠上皮吸收的氨基酸、单糖等水溶性物质主要经此入血。绒毛内还有少量来自粘膜肌的平滑肌纤维,可使绒毛收缩,利于物质吸收和淋巴与血液的运行。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

  固有层中除有大量分散的淋巴细胞外,尚有淋巴小结。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多为孤立淋巴小结,在回肠多为若干淋巴小结聚集形成的集合淋巴小结,它们可穿过粘膜肌抵达粘膜下层(图12-15;见后述)。

  3.粘膜肌层 由内环行与外纵行两层平滑肌组成。

  (二)粘膜下层

  为疏松结缔组织,含较多血管和淋巴管。十二指肠的粘膜下层内有十二指肠腺(duodenal gland),为复管泡状的粘液腺,其导管穿过粘膜肌开口于小肠腺底部(图12-14)。此腺分泌碱性粘液(pH8.2~9.3),可保护十二指肠粘膜免受酸性胃液的侵蚀。最近研究表明,人十二指肠腺尚分泌尿抑胃素(urogasterone),释入肠腔,具有抑制胃酸分泌和刺激小肠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

  (三)肌层

  由内环行与外纵行两层平滑肌组成。

  (四)外膜

  除十二指肠后壁为纤维膜外,小肠其余部分均为浆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相关文章
第二章 女性骨盆
幽门螺杆菌及血清胃泌素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关
十二指肠憩室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十二指肠溃疡
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endocrine system)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