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寄生虫病的特点
掌握几个概念:带虫者(carrier);隐性感染;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异位寄生(ectopic parasitism)
五、寄生虫病的诊断、流行与防治(自学)
六、学习寄生虫学的方法
如何学好医学寄生虫学
王英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卫生水平的提高,寄生虫病已经不再是危害人民健康的主导疾病。因此,长期以来在临床上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对寄生虫病重视不够,结果导致误诊、漏诊。事实上,很多寄生虫病仍广泛存在;而且,随着环境污染对生态平衡的破坏、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以及艾滋病的泛滥,某些寄生虫病有抬头趋势。在这种形势下,加强医学生在大学期间对医学寄生虫学的学习已经势在必行!
那麽,如何才能学好医学寄生虫学这门课呢?每个人有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作为一名年轻教员,我个人认为应注意以下三结合。
首先,将“医学”和“寄生虫学”有机结合。既然是“医学”,就离不开“病”和“病人”;既然是“寄生虫学”(是动物学的一个分支),就离不开形态和生活史。这就要求学生主动地到课本、到图书馆、到临床去寻找有关“病”和“病人”,看一看这些病的特点和表现。接下来就是思考这种病的诊断和治疗了,这就有必要去研究引起这种病的寄生虫的形态和生活史。最后去探讨二者的关系。由此可见,只有将“医学”和“寄生虫学”有机结合才能学得系统、学得活、学得实用。
其次,将“大课”(理论课)和“小课”(实验课)有机结合。医学生任务重、时间紧,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医学寄生虫学的特点之一是“好懂不好记”、“好学不好考”。所以,学生最好力争在“大课”理解一切、牢记一切;在“小课”加深理解、巩固理论。“大课”记好知识点,“小课”看好虫子形。这样,“大、小课”外,学生基本上不需要花太多时间用来复习这门课了。
最后,将“课堂学习”和“参与研究”结合起来。学生在学好基本知识的前提下,适量参与一些教研室的科研工作,可以提高动手能力、巩固理论知识、开发思维、 培养创造性。这两者的有机结合非常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当然这一点需要教研室创造条件。
总之,学好医学寄生虫学学要教员和学生双方面的努力。但毕竟“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主体还是学生。我衷心地祝愿我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医学寄生虫学”界的专家!
思考题:
1. 寄生虫抗原的特点是什么?
2. 为什么寄生虫感染免疫大多为非消除性免疫?
3. 寄生虫感染与寄生虫病的特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