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理论教学
内科学
风湿病学 神经病学 免疫与健康
儿科学 老年医学 更多
外科学
皮肤性病学 普通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外科学总论 更多
其它科目
基础学科 临床专科 内科疾病
内科诊疗 外科诊疗 专科诊疗
外科疾病 专科疾病 临床专科疾病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基础学科 > 病理生理学 > 正文
常见水肿类型的发病机制和特点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7/12/3 字体:

 

  (三)治疗原则

  除针对病因外,主要对症治疗,原则是消肿,缩小脑容量或外科减压。

  1.糖皮质激素疗法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尤其地塞米松对解除血管源性脑水肿有明显效果、对细胞中毒性脑水肿也有良好效果。其作用是抑制炎症反应、降低微血管通透性(抗渗出)、稳定细胞膜并恢复钠泵功能,改善线粒体功能,防止或减弱自由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对炎症引起的间质性脑水肿也有效。

  2.脱水疗法 ①渗透疗法:目的是使水分由脑组织转移到血液中,引起脑容积缩小和颅内降压,可作为应急措施。被选用的药物有尿素甘露醇甘油等,前两者静脉输注,后者口服;②利尿疗法:目的是增加钠水排出,减少细胞外积液。

  3.外科减压疗法是解除脑肿胀和颅内高压的急救措施,不是常规治疗,但对严重的血肿和脓肿等是较好的治疗手段。

图7-6 各类脑水肿发生机制示意图

A 正常脑毛细血管;B 血管源性脑水肿;C 细胞中毒性脑水肿;d 正常脑矢状面;E 间质性脑水肿

  六、营养性水肿

  营养不足引起的全身水肿称营养性水肿,也称营养不良性水肿。

  (一)原因和临床特点

  营养性水肿有原发和继发两类。原发营养不良见于战争或灾茺所致食物缺乏;继发营养不良见于:①因病摄入不足;②消化吸收障碍;③排泄或丢失过多。

  水肿分布从组织疏松处开始,然后扩展至全身皮下,以低垂部为著,立位时下肢明显。

  (二)发生机制

  传统上认为主要成因是低蛋白血症,但实验表明,维持6个月营养不良可出现水肿,而血浆蛋白浓度却在正常范围内,故低蛋白血症不是唯一成因。另一重要因素是本来为肌肉和储备脂肪所占据的空间,因组织分解消耗而遗下空隙,使组织间隙有更大负压,易为液体所代替,在低垂部这种液体下坠而表现水肿。据检测,在半饥饿期间细胞外容量与细胞容量的比值增大,固实的组织被水样液所代替。还有资料表明这肿水肿的发生,可能与血中醛固酮和ADH增多也有关系。

  (三)治疗原则

  首先应解除病因和补充营养,使自身组织的消耗得以补充。补充食物要逐渐进行,使消化道逐渐适应。肠道有病则采用非经口补充。此外还应限制钠摄入或投利尿药。

  七、特发性水肿

  是病因尚未查明的一种全身性水肿。

  ㈠临床特点

  几乎只发生于妇女,中年占多数。晨起眼睑浮肿,鼻梁变厚,面和手指发紧,随后乳房发胀不适,腹部膨胀,继而移行到下半身,足、战踝和小腿明显水肿,到傍晚或夜间活动(如上夜班)终了时最明显。一昼夜体重增减超过1.4kg。患者可有精神症状如情绪不安、抑郁甚至错乱,天气炎热可加重水肿。

  ㈡发病机制

  仍不详知,早期认为与性激素或精神、情绪不稳定有关,但缺乏依据。近期资料表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体位因素据研究,这种水肿病人微血管滤出过多与立位有关,称立位性水肿,并分为立位性钠滞留者(排钠减少)和立位性水滞留者(排水减少)。

  2.微血管床异常据电镜观察,患者皮肤微血管壁的基底膜增厚,与肾病综合征时肾小球基底膜的改变相似,故提出原发微血管病导致水肿发生的假说。

  3.体液因素据报道,参与特发性水肿发生的体液因素可能有醛固酮、ADH、多巴胺和缓激肽等。有人设想立位性钠滞留可能与醛固酮分泌增多有关,而立位性水滞留可能与ADH分泌增多有关;有人注意到卧位病人尿中多巴胺排出量明显减少,而多巴胺又有利钠作用。故提出多巴胺产生减少引起排钠减少的主张;还有人根据病人立位时的许多表现与缓激肽过多的表现很相似,推想缓缴肽参与其发生机制。

  (三)治疗原则

  原则上要解除病人的精神紧张并使之与医师取得合作,适当限钠,减少站立,晚饭后尽量躺卧于睡椅或脚板椅上(带脚板的椅子,脚板可以升降)午后7~8小时投利尿药,然的卧床(立位给药效果差)。有人试用高弹性袜和弹性压迫外套有效。据报道,有人试用拟交感胺尤其右旋安菲太明能使水肿减轻。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相关文章
第五十七章 粘液性水肿昏迷
第三节 常见急诊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
第三节 心源性肺水肿的发病机制
7-2 常见的周围神经损伤
儿科常见急症:腹痛(abdominal pain)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