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酸碱平衡障碍类型命名上的混乱
长期以来,文献上有一种以血氯高低来命名酸碱平衡障碍的方法,归结起来它是这样的:
仍以前述之化学缓冲反应式予以说明。
代谢性酸中毒时体液主要缓冲变化:
呼吸性酸中毒时体液主要缓冲变化:
代谢性碱中毒时体液主要缓冲变化:
呼吸性碱中毒时体液主要缓冲变化:
归纳成表如下:
pH |
HCO3- |
Pco2 |
Cl- | |
代谢性酸中毒 |
↓ |
↓ |
呼吸代偿可正常 |
↑ |
呼吸性酸中毒 |
↓ |
↑ |
↑ |
↓ |
代谢性碱中毒 |
↑ |
↑ |
呼吸代偿可正常 |
↓ |
呼吸性碱中毒 |
↑ |
↓ |
↓ |
↑ |
以氯命名的酸碱中毒,文献中并不少见。其主要缺点有二:(1)易使人误解,以为酸碱平衡障碍可由于Cl-的原发变动而引起。实际上Cl-的变动,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HCO3-变动的一个反映罢了,它是继发的。(2)有的情况Cl-并不象上述那样变动。例如代谢性酸中毒并非都是高血氯性酸中毒,前面已经讲到。例如有机酸生成过多的代谢性酸中毒如乳酸酸中毒、酮症酸中毒、肾小球滤过功能严重损害而使酸性物质在体内潴留以及水杨酸中毒等均是负离子间隙(AG)增大类代谢性酸中毒,血氯并不增高,而是其它阴离子增加。这类代谢性酸中毒显然不能称之为高血氯性酸中毒。
四、K+代谢与酸碱平衡障碍之间的关系
K+代谢与酸碱平衡互相影响。有时K+代谢障碍在先,作为原发的改变,引起酸碱平衡障碍。有时则相反,是酸碱平衡障碍引起了K+代谢的变化。这就出现了诸如“低血钾性碱中毒”,“碱中毒性低血钾”等一些容易混淆的名词。现以肾小管上皮细胞为例,以图解表示如下:
以上是K+代谢与酸碱平衡障碍之间的基本关系。但也应注意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是错综复杂的。因此在特殊情况下,也有特殊的变化出现。例如严重腹泻的病人,由于腹泻失钾而发生低血钾,同时又丧失HCO3-。这就使低血钾所能引起的碱中毒不能出现,而是一种代谢性酸中毒伴以低血钾。
又如绝大部分肾功能不全的代谢性酸中毒病人,其K+的问题是高血钾。但也有低血钾的。如果是低血钾,主要有下列原因:
1.钾进量不足
2.肾外途径丧失,如呕吐、腹泻
3.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4.纠正酸中毒时
再如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后,病人可发生酸中毒低血钾。消化液与体液等渗,含钾5~20mmol(mEq)/L,但在结肠下部有时可达30mmol(mEq)/L。结肠粘膜上皮细胞能分泌HCO3-和K+。用生理盐水做保留灌肠,证明结肠粘膜能吸收Na+、Cl-。经过一段时间抽出后,见抽出液中含多量K+、HCO3-。输尿管乙状结所吻合后,尿液排出乙状结肠,尿中H+可被吸收入血而引起酸中毒,且HCO3-排出增多,又能加重酸中毒。K+可因稀便而不断丧失,这就是此时酸中毒而伴以低血钾的原因。输尿管吻合于回肠则好得多。
以上所述,可以说明钾代谢与酸硷平衡障碍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有一般规律,也有特殊情况。具体病情要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