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自体内消除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血浆清除率(plasma clearance,Cl),是肝肾等的药物消除率的总和,即单位时间内多少容积血浆中的药物被消除干净,单位用L·h-1(也有人用ml·min-1,和肌酐消除率一致)或按体重计算 L·kg-1·h-1。按定义,CL=RE/Cp,RE是消除速率(rate of elimination),即单位时间内被机体消除的药量,Cp为当时的血浆药物浓度。由于RE非固定值也不易检测,故常用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 Vd)计算。 Vd是指静脉注射一定量(A)药物待分布平衡后,按测得的血浆浓度计算该药应占有的血浆容积。事实上静注药物后未待分布平衡已有部分药物自尿排泄及(或)在肝转化而消除,故必需多次检测Cp,作时量曲线图,将稳定下降的消除段向O时延升至和Y轴交点以求得理论上静注药量A在体内分布平衡时的血浆浓度C0,以此算出Vd=A/C0(图3-7)。按RE=keA,Cp=A/Vd,故Cl=keVd。在一级动力学的药物中,Vd及Cl是两个独立的药动学指标,各有其固定的数值,互不影响,也不因剂量大小而改变其数值。Vd是表观数值,不是实际的体液间隔大小。除少数不能透出血管的大分子药物外,多数药物的Vd值均大于血浆容积。与组织亲和力大的脂溶性药物其Vd可能比实际体重的容积还大。Cl也不是药物的实际排泄量。它反映肝和(或)肾功能,在肝和(肾)功能不足时Cl值会下降,因为Cl是肝肾等消除能力的总和。肝清除率虽然难测,但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肝清除率小的药物,首关消除少,其口服生物利用度大,但易受肝功能,血浆蛋白结合力及肝药酶诱导或抑制药的影响。肝清除率大的药物,首关消除多,其口服生物利用度小。有些药物的肝清除率很高,接近肝血流量,称为灌流限制性清除,其肝清除率受肝血流量影响较大。药物以原形自肾消除的百分率比较容易测定。自肾排泄多的药物易受肾功能影响,自肾排泄少的药物易受肝功能影响。医生可以据此在肝或肾功能不足病人适当调整剂量。在零级动力学的药物中,RE以恒速消除,不随Cp下降而改变,故Cl 值不固定,与Cp成反比。
图3-7 表观分布容积计算法
C0是静注药量A在0时理论上的血药浓度
Cl值实际上常用静脉或肌肉注射药物A后测定Cp,绘出时量曲线,算出AUC再按CL=A/AUC取得。因为AUC=C0/ke,代入得
CL=keVd=C0Vd/AUC=A/AUC。
三、连续恒速给药
临床治疗常需连续给药以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在一级动力学药物中,开始恒速给药时药物吸收快于药物消除,体内药物蓄积。按 计算约需5个t1/2达到血药稳态浓度(Css)(图3-8),此时给药速度(RA)与消除速度(RE)相等。
(τ为给药间隔时间)可见Css随给药速度(RA=Dm/τ)快慢而升降,到达Css时间不因给药速度加快而提前,它取决于药物的ke或t1/2。据此,可以用药物的keVd或Cl计算给药速度以达到所需的有效药物浓度。静脉恒速滴注时血药浓度可以平稳地到达Css。分次给药虽然平均血药浓度上升与静脉滴注相同,但实际上血药浓度上下波动(图3-8)。分药间隔时间越长波动越大,其峰值浓度 ,谷值浓度 Css-min=Css- maxe 。如果实际Css过高或过低,可以按已达到的Css与需要达到的Css比值调整给药速度,即Css(已达到的)/Css(需要的)=RA(现用的)/RA(将调整的)
图3-8 连续恒速给药时的时量曲线
约经5个半衰期血药浓度达到稳态。给药间隔越短,
血药浓度波动越小。给药剂量越大,血药浓度越高
A.静脉滴注,Dm/t1/2 B.肌肉注射,Dm/t1/2
C.肌肉注射,1/2Dm/2t1/2。Dm维持剂量
但从调整剂量时开始需再经过5个t1/2方能达到需要的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