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一个人被扎破了皮肤,细菌随即突破了表面屏障这第一道防线而进入体内,第二道纵深防线里的吞噬细胞就负担起消灭病菌的任务。这时组织就会出现红、肿、痛、热的发炎现象。发炎的组织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吞噬细胞(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就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缝隙里“钻”出来进入组织。此时发炎组织产生一种能吸引吞噬细胞的趋化因子,吸引吞噬细胞追踪细菌进行吞食;有些吞噬细胞不在血液中“巡逻”,也不去“追捕”入侵者,而是固定在组织中“镇守把关”,不放过入侵者。它们广泛地分布于肝、脾、骨髓、胸腺、肾上腺、全身的淋巴结和其他淋巴组织中。当病原微生物或其他异物通过这些组织时,就被巨噬细胞“捉住”而“筛除”掉。巨噬细胞还能剥掉病原体的“伪装”,使其露出真面目--病原体的核糖核酸,并把情报告诉T细胞及B细胞这两方面军,迅速出击。与此同时,补体还配合灭活病毒,杀死或溶解细胞,促进吞噬细胞吞食和消化病原体。
T细胞及B细胞接到了病原体入侵的消息后,即进行一系列的“武装”。B细胞最终“武装”成为浆细胞、浆细胞可产生抗体,即五种免疫球蛋白。这五种免疫球蛋白好比“五虎上将”,它们都特别能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消灭病原体。例如,溶解病原体,中和病原体及其产生的毒素,凝集病原体使之成为较大的颗粒让吞噬细胞吞食,T细胞最终“武装”成为致敏淋巴细胞,可产生各种淋巴因子,并通过各种方式消灭病原体,正似“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淋巴因子可吸引更多的吞噬细胞吞食病原体;有的使受到病原体侵入的组织细胞发生溶解,连同组织细胞一起将病原体消灭掉;有的封锁未被病原体侵害的健康细胞,使病原体终止繁殖:有的使T淋巴细胞再转变成致敏淋巴细胞,更多地释放各种淋巴因子,增加了生力军,更有效地消灭病原体。
人体万里长城对入侵之敌是采取各种不同方式对付的。如吞噬细胞主要是针对化脓性球菌的感染。当人体受到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感染后,体内的吞噬细胞便可把这些病菌吞食并加以销毁。有趣的是某些抗体专门针对病菌的盔甲(病菌的荚膜等具有保护作用的物质)进行攻击、破坏,然后再吞食、消灭。也有些抗体是用改交表面电荷的办法,促进和加强吞噬细胞的吞食作用,IgG和IgM可以中和进入体内的病毒,阻止病毒随血流到达易受感染的靶细胞。有些侵入呼吸道、肠道的病毒,仅在局部繁殖造成损害,主要靠局部粘膜中的分泌型IgA阻止病毒的感染。
总之,人体的万里长城靠这三道防线来阻止敌人的入侵,吞噬细胞起着“急先锋”作用,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起着主力军作用,既分工又合作,力求全歼入侵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