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是研究有机体微细结构及其与功能关系的一门形态科学,医学组织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体,并借助于对高等动物的研究,协助探讨和解释由人体研究所得的知识。利用刀、剪等器械对有机体外形和内部结构的肉眼研究为解剖学,早在在公元二世纪时即已开始。自显微镜发明后,使用显微镜对有机体器官微细结构的研究,原称显微解剖学,是属于解剖学的一部分。
英文tissue(组织)一词来自法文的tissu,其原意为编织物。此词由法国解剖学家和生理学家Bichat(1771~1822)首先用于生物学中。他认为肉眼解剖有机体所分离的膜和脏器,是多种不同性质和质地的编织物。他称这些编织物为tissu(组织),并提出人体由20多种组织组成,但他未做过显微镜的观察。其后,显微解剖学家Mayer(1829)创用histology(组织学)一词。此词源于希腊文,由histos(组织)和logos(科学)二字组成,意即研究组织的科学。此后由于显微镜的改进,一些学者对有机体的微细结构做了许多观察,将人和高等动物的组织归纳为四类,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这个见解得到许多学者赞同,至今仍然成立。这四类组织起源于胚胎发生时的外、中、内胚层,各具有特定的构造和机能特点,按一定的配布样式结合成各器官和系统,再由这些器官和系统进而组成完整的有机体。起初,“组织学”同“显微解剖学”是有区别的。“组织学”着重于研究有机体的组织,而“显微解剖学”是研究各器官的微细结构。以后由于研究的进展,认为这样的划分并无必要,于是将组织学和显微解剖学合称组织学。组织学的建立和发展使有机体复杂的微细结构得以从四类组织的概念上进行分析,从而使有机体微细结构的研究有了基本的指导概念。
Schleiden和Schwann(1839)同时创建了“细胞学说”,阐明细胞是动物和植物的结构、功能和发生的基本单位。自此时起,以细胞为对象的研究渐发展成细胞学,但细胞是组成组织的主要成分。各种组织的构造和功能特点主要表现在组成它们的细胞上,故对细胞的构造和功能的研究仍是组织学的重要部分。现今的组织学是包括对细胞、组织和器官微细结构及其功能的研究的科学。十九世纪后半叶至二十世纪前半叶,细胞学主要是用普通显微镜研究细胞构造及其功能关系。细胞的生理学和化学的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此后由于显微镜的改进,生物制片技术和染料化学的迅速发展,使细胞构造的研究日趋细致和深入。使用优良的固定剂、切片机和由煤焦油提取出的多种生物染料能在普通显微镜下显示组织、细胞的结构细节,组织学研究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辨认组织和细胞微细结构的多种标准方法。用这些方法所做的研究表明,有机体的许多微细结构是正常状态下经常存在的。组织培养技术和活细胞观察法的发明,证实这些微细结构是活组织和活细胞固有的,并非技术方法致成的人为假象。组织学的研究提供了正常器官、组织和细胞微细结构的标准图象,并证明这些微细结构在不同生理条件下呈现一定的变化,从而能较确实地探讨它们与功能的关系。组织学的这些成就为生理学提供了研究有机体功能的重要依据。组织学研究所得出的正常微细结构的图象又是病理组织学的必要基础,只有对正常的微细结构有了清楚的认识,病理组织学才能探讨疾病过程中这些微细结构的异常变化。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
本世纪中期,利用光学原理设计出供不同观察目的使用的相差显微镜、干涉显微镜、偏振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紫外线显微镜等特殊显微镜。借助于物理学、化学和免疫学的理论和技术,组织化学方法,特别是酶组织化学法发展迅速,建立了显微放射自显影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活细胞观察和组织培养得到显著改进。
组织化学法能在研究微细结构的同时显示它们的化学组成和酶活性,并由定位发展到定量的研究。显微放射自显影术利用同位素为标记物,探讨微细结构中化学物质的定位及其在物质代谢中的动态变化。本世纪60年代后,免疫组织化学法发展很快,能显示微细结构中先前不能见到的化学物质,能探讨蛋白质、肽和多糖等多种激素,及神经递质等生物活性物质的定位和不同功能状态下的变化,并能研究生物活性物质与受体的关系。这些仪器和方法的发明和改进,使微细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更加紧密地结合,使组织学同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关系更趋密切。
本世纪40年代后,电子显微镜的发明和改进,将组织学的研究深入到更微细的境界,由普通显微镜以微米(mm)为单位的观察限度,进入到以毫微米即纳米(nm)为单位的领域,能分辨的物体微细了近干倍,接近于大分子的水平。本世纪60年代以来,放射自显影、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相继应用于电子显微镜的组织学研究中,能在更微细的水平上探讨超微结构及其化学成分的组成和变化,探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近年新设计出的超高分辨率的电子显微镜和质子显微镜,将使组织和细胞的研究进入更微细的水平,使组织学同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更趋接近,使人类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向着更深入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