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扭转是一段肠袢沿肠系膜长轴旋转或两段肠袢扭缠成结而造成闭袢性肠梗阻,前者常见。常常是因为肠袢及其系膜过长,肠扭转后肠腔受压而变窄,引起梗阻、扭转与压迫影响肠管的血液供应,因此,肠扭转所引起的肠梗阻多为绞窄性。
一、病因及病理
肠扭转的发生见于多种原因造成。解剖方面的因素是引起扭转的先决条件,而生理或病理方面的因素是其诱发因素。
肠袢扭转部位在其系膜根部,多数为顺时针方向,大都为1~3转。扭转部位的肠腔必然发生狭窄和梗阻,肠系膜亦随肠管旋转,所以肠管可因系膜血管受压而发生绞窄。肠管血运障碍的程度,不完全决定于扭转的多少,扭转的松紧也很重要。肠扭转后,肠管两端都不与肠道相通,形成闭袢性梗阻,肠段内气体、液体都不能排出,越积越多,使肠段明显膨胀,内压迅速增高,压迫肠壁血循环,可造成早期局部张力性坏死,穿孔。同时,肠腔内容物分解的毒性物质被吸收后,可引起中毒性休克。
肠袢发生扭转的原因有三个重要的因素:
(一)肠袢和其系膜的长度比肠袢两端根部间的距离相对地过长,即容易发生扭转,所以肠袢和其系膜的长度虽在正常范围,若两端之间的距离因解剖异常或炎性粘连而过短,扭转亦可发生。
(二)在上述解剖因素的基础上,如肠袢本身的重量增加,由于重力的关系容易促使扭转发生,扭转后也不易自行复位。所以在临床肠扭转常见于饱餐、食物内纤维残渣多、大便秘结,肠腔内有蛔虫团、肠壁上有较大肿瘤、先天性巨结肠等情况下。
(三)外力推动,强烈的肠蠕动和体位的突然改变,如身体突然旋转用力弯腰,也能促使肠扭转的发生,因些,避免在饱餐后立即进行重体力劳动,尤其是需要身体前俯和旋转的劳动,对预防肠扭转有一定意义。
二、临床症状和诊断
肠扭转具有一般肠梗阻症状,但发病急骤,疼痛剧烈、病员辗转不安,休克可早期出现。肠扭转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多见,扭转程度轻者在360°以下,严重者可达2~3转。其症状因小肠或乙状结肠扭转略有差异。
小肠扭转:急性小肠扭转多见于青壮年。常有饱食后剧烈活动等诱发因素,发生于儿童者则常与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等有关。表现为突然发作剧烈腹部绞痛,多在胶周围,常为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腹痛常牵涉腰背部,病人往往不敢平仰卧,喜取胸膝位或蜷曲侧卧位;呕吐频繁,腹胀不显著或者某一部位特别明显,可以没有高亢的肠鸣音。腹部有时可扪及压痛的扩张肠袢。病程稍晚,即易发生休克。腹部X线检查符合绞窄性肠梗阻的表现,另外,还可见空肠和回肠换位,或排列成多种形态的小跨度蜷曲肠袢有等特有的征象。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
乙状结肠扭转:多见于男性老年,常有便秘习惯,或以往有多次腹痛发作经排气、排便后缓解的病史。临床表现除腹部绞痛外,有明显腹胀,而呕吐一般不明显。如作低压灌肠,往往不足500ml便不能再灌入。钡剂灌肠X线检查见扭转部位钡剂受阻,钡影尖端呈“鸟嘴”形。见(图2-57)
(1)全小肠扭转(已坏死) (2)乙状结肠扭转
图2-57 肠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