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肝脏外伤 肝外伤占各种腹部损伤的15~20%。有肝硬化等慢性肝病时发生率较高。肝外伤破裂后临床以内出血征象为主,因胆汁外溢,腹膜刺激征较脾破裂明显,有时血液由于通过胆道进入十二指肠而出现黑便及呕血。
肝破裂的处理原则是彻底清创,确切止血、通畅引流。根据肝破裂范围,可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裂口不深或在肝缘,创缘较整齐者,在清创后可将裂口直接缝合,裂口较大、较深,裂口内有不易控制的动脉出血,可考虑结扎肝固有动脉或其分支,结扎前先试行阻断该动脉血流,观察其止血效果,确有效时方可进行结扎。肝脏裂口在清创后进行缝合并充分引流。肝脏组织大块破损或呈粉粹性破裂,或肝组织损伤严重者,可将肝组织整块切除或行肝叶切除,肝脏损伤严重,伴有肝静脉主干或下腔静脉撕裂时,需采用下腔静脉转流,暂时阻断下腔静脉及肝门诸血管,使肝脏暂时处于“无血状态”下修补肝静脉主干或下腔静脉的裂口。肝组织大块缺损,止血不满意,又无条件行较大手术的情况下,可在肝脏创伤内用大网膜,明胶海绵,氧化纤维堵塞后,再用长纱条顺序填入裂口以压迫止血,纱条尾端自腹壁切口或另作戳创引出腹壁外,术后第五天起,每日抽出纱条一段,7~10日取完,此期间必须加强抗生素治疗以防感染。外伤性肝破裂不论哪种手术方式,在创面或肝周围应留置引流物进行通畅引流。
二、脾脏外伤 脾脏是腹腔内脏中最易受损伤的器官,发生率占各种腹部伤的40~50%。有慢性病理改变(如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瘤等)的脾脏更易破裂。根据损伤的范围,脾破裂可分为中央型破裂(破在脾实质深部);被膜下破裂(破在脾实质周边部分)和真性破裂(破损累及被膜)等有三种。前二种因被膜完整,出血量受到限制,故临床上并无明显出血征象而不易被发现。如未被发现,可形成血肿而最终被吸收。但有些血肿(特别是被膜下血肿)在某些微弱外力影响下,可以突然转为真性破裂,导致诊治中措手不及的局面。这种情况常发生于外伤后1~2周,应予警惕。
临床所见脾破裂,约85%是真性破裂,破裂部位较多见于脾上极及膈面。破裂如发生在脏面,尤其是邻近脾门者,有撕裂脾蒂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出血量大,病人可迅速发生休克,甚至未及抢救以致死亡。
脾破裂一经诊断,原则上应紧急手术处理。至于手术方式,因脾组织脆弱,破裂后不易止血、缝合或修补,故通常采用脾切除术。如脾脏裂口大而出血凶猛,可先捏住脾蒂以控制出血,然后快速清理手术野,充分显露,以便钳夹脾蒂。切忌在血泊中盲目钳夹,如果腹内确无其它脏器破裂,可收集未污染的腹内积血,过滤后进行自体输血。
近年由于对人体免疫功能的认识,有人主张以裂口修补术或脾部分切除术替代脾切除术,以免日后招致严重的全身感染(以肺炎球菌为主病原的凶险感染)。这些手术方法已有成功的报道,对于表浅或局限的脾脏破裂,可以考虑试用。对于某些破损严重而难以修补或保留的粉粹性脾破裂,有人主张将切除的脾脏切成小薄片,移植于大网膜内,总量约占原脾的1/3,以恢复脾功能。对于这类保脾手术的评价,在儿童中已较为肯定;在成人,则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积累更多资料,目前尚无统一的意见。
三、胰腺损伤 胰腺损伤约占腹部损伤的1~2%。胰腺由于位置较深,较隐蔽,损伤机会较小。损伤后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不易早期诊断。有下列情况时,应警惕有胰腺损伤的可能:①上腹部有严重挤压伤,特别是暴力直接作用于上腹中线,可使胰腺挤压于脊柱,造成胰头,胰体的断裂伤;②胰体断裂后胰液外渗可早期出现腹膜刺激征,部分伤员因膈肌受刺激出现有背部痛,部分伤员形成胰腺假性囊肿;③胰腺损伤出血量一般不大,但有时腹腔穿刺可抽出血液而误诊为肝脾破裂;④腹腔穿刺液胰淀粉酶含量升高。
胰腺损伤的处理原则:①在剖腹探查时发现腹膜后血肿,特别是网膜囊有腹膜后血肿,应切开腹膜进行探查;②胰腺损伤的处理根据主胰管是否断裂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胰腺小损伤,胰管未损伤,可用丝线缝合修补,然后放置引流。胰腺断裂伤,胰管已断裂者,则按损伤部位而定。断裂在胰头部,则结扎头侧主胰管断端,缝合腺体断端,胰尾侧断端与空肠行Y型吻合。断裂在胰尾部,结扎头侧胰管断端,缝合其断面并切除腺体尾侧,术后腹腔内应放置双腔管负压吸引,一般引流7~10日后拔除。医学 全在.线提供
四、胆囊和胆总管损伤 胆囊和胆总管单纯损伤极少见,往往与肝、十二指肠、胰腺伤合并存在,损伤时有大量胆汁进入腹腔,引起严重的胆汁性腹膜炎。胆囊或胆道损伤后,可根据伤情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吻合术或胆总管引流术。
五、胃损伤 胃损伤在闭合性腹部伤中较少见、发生率为1%,战时腹部战伤的胃损伤发生率为6~13%、常合并其它腹腔内脏器损伤。胃的血液供应丰富,处理后容易愈合,胃后壁或贲门胃底部范围较小的破裂易被忽视,手术探查时应切开胃横结肠韧带,对胃后壁进行详细的检查、胃裂伤原则上采用缝合修补,广泛的挫裂伤而修补困难时,可施行胃部分切除术。
六、十二指肠损伤 十二指肠的大部位于腹膜后,损伤的发生率很低;如果发生,较多见于十二指肠二、三部。损伤如发生在腹膜内部分,破裂后可有胰液和胆汁流入腹腔而早期引起腹膜炎,术前临床诊断虽不易明确损伤部位所在,但因症状明显,一般不致耽误手术时机。损伤如发生在腹膜后部分,早期常无明显体征,以后可因向腹膜后溢出的空气、胰液和胆汁在腹膜后疏松结缔组织内扩散而引起严重的腹膜后感染;此时可逐渐出现持续而进行性加重的右上腹和背部疼痛(可向右肩和右睾丸放射),但并无腹膜刺激征。有时可有血性呕吐物出现。早期X线平片见右肾和腰大肌轮廓模糊。有时可见腹膜后有气泡;积气多时,肾脏轮廓可清晰显示。口服水溶性造影剂可见其外溢。直肠内指检时有时可在骶前扪及捻发音,提示气体已达盆腔腹膜后组织。
手术探查时如发现十二指肠附近腹膜后血肿,组织被胆汁染黄或在横结肠系膜根部有捻发音,应强烈怀疑十二指肠腹膜后破裂的可能。此时应切开十二指肠外侧后腹膜或横结肠系膜根部后腹膜,以便探查十二指肠降部与横部。
十二指肠裂口不大时,可横行修补,裂口较大而不能修补时,可覆盖一段空肠于破裂处,并将裂口边缘缝在空肠壁。腹膜后破裂者修补后应在附近留置引流物,如肠管完全断裂,可闭合断裂,另作胃空肠吻合,为十二指肠内容物提供出路。以上手术后,均应将引流管置入上段十二指肠内,以保证良好愈合。
七、小肠破裂 小肠占据着中、下腹的大部分空间,故受伤的机会比较多。小肠破裂后可在早期即产生明显的腹膜炎,故诊断一般并不困难。小肠破裂后,只有少数病人有气腹;所以,如无气腹表现,并不能否定小肠穿孔的诊断。一部分病人的小肠裂口不大,或穿破后被食物残渣,纤维蛋白素甚至突出的粘膜所堵,可能无弥漫性腹膜炎的表现。